王樂+李慶滿+戴萬亮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本文對遼寧沿海六市的重點產業集群分布格局、骨干企業、主要產品等情況進行歸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群 遼寧沿海經濟帶
遼寧沿海經濟帶是在遼寧沿海地區劃分的經濟發展區域,由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六市組成。2009年7月,《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遼寧沿海作為整體開發區域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遼寧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截至目前,沿海六市共有43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
遼寧沿海六市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情況
遼寧沿海六市的省級重點產業集群數量和總銷售收入如表1所示。
(一)大連
大連市的19個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金普新區、高新區、旅順、瓦房店和莊河,按產業類別可以分為石化、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冶金和新材料、其他產業集群等。
石化類產業集群。包括大孤山石油化工、長興島石油化工和松木島化工3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大連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福佳大化、長興島煉化、恒力石化等,各個集群主要以石油深加工和精加工為方向,重點發展芳烴產品、精細化工產品等。裝備制造類產業集群。包括金州裝備制造、瓦房店軸承、莊河機床、大連灣臨海裝備制造、旅順船舶及配套群、普蘭店普灣電力設備器材6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大機床集團、松下冷鏈、瓦房店軸承、大船重工、中遠船務、大連機車、中國一重、大連重工起重等,主要產品有高端數控機床、制冷設備、大型化工設備、冶金裝備、新型軸承、船舶和石油鉆井平臺等。汽車及零部件類產業集群。包括金州汽車零部件、大連汽車2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東風日產、奇瑞、黃海、比亞迪、華晨、大眾一汽發動機、大眾變速器等,主要產品有整車、汽車發動機、汽車傳動系統、汽車鋼板、汽車軸承、制動器、減震器、轉向系統等。電子信息類產業集群。包括大連高新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金州電子信息產業2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英特爾、IBM、惠普、中國華錄、華信計算機、海輝軟件、東軟集團以及百余家世界500強分支機構等,主要產品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集成電路、LED芯片、通訊與電子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冶金和新材料產業集群。包括金州登沙河精品鋼材、大連花園口新材料2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東北特鋼、匯程鋁業、淡水河谷鎳業、博融新材料、宏光鋰業等,主要產品有精品鋼板材、優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耐火材料、中間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其他產業集群。包括莊河農產品深加工、大連服裝、莊河家具、金州生物醫藥4個產業集群,骨干企業有善島食品、國富水產、富谷水產、大楊集團、大森服裝、華豐家具、華夏家具、輝瑞制藥、JMS醫療器具等,主要產品有水產品、大米、服裝、家具、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
(二)丹東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核心區域位于丹東臨港產業園區和鳳城現代產業園區,骨干企業有遼寧曙光汽車集團(含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品牌)、遼寧五一八內燃機配件等,主要產品有大中型客車、SUV及皮卡車、專用車、重卡和汽車零部件產品。儀器儀表產業集群。核心區域為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和江灣工業園區,骨干企業有東發集團、東方測控、華日理學、奧龍射線、華通測控等,主要產品有工業自動化和控制類儀表、科學測試儀器、專用儀器儀表等。防護紡織制品產業集群。核心區域為丹東高新區,輔助區域為振安區紡織化學品園、功能紡織面料園和前陽服裝加工區。骨干企業有恒星精細化工、華星紡織品、新龍泰服裝、優耐特紡織品等,主要產品有戶外用品、紡織印染助劑、功能防護面料等。鳳城汽車增壓器產業集群。位于鳳城現代產業園區,骨干企業有神龍、東方、鳳凰、格林等,主要產品為增壓器整機以及增壓器全系列零部件。滿族醫藥及健康產業集群。種植基地位于寬甸、鳳城及東港北部,生產基地位于高新區和前陽,骨干企業有丹東藥業、康辰藥業等,主要產品有滿藥產品、醫藥器械等。
(三)錦州
光伏及新能源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西海工業區和龍棲灣新區,骨干企業有陽光能源、博陽光伏、華昌光伏等,主要產品有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錦州石化產業園區、濱海新區和義縣,骨干企業有中國石油錦州石化、嘉合化工、天合化工、海森堡石化等,主要產品有優質車用燃油、異丙醇、潤滑油添加劑、橡膠、丙烷、芳烴等。鈦及特種金屬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湯河子產業區和大有經濟區,骨干企業有中信錦州金屬、寶鈦華神、新華龍鉬業等,主要產品有鈦白粉、海綿鈦、硅錳合金、鉬化工產品等。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西海工業區和龍棲灣新區,骨干企業有萬得汽車集團、東方集裝箱、恒壓內燃機配件等,主要產品有汽車電器、汽車主被動安全系統、發動機配氣系統、汽車懸架等。冶金材料產業集群。位于七里河工業園區九道嶺產業區,骨干企業有豐安實業、岳華船舶配件、鑫鑄業等,主要產品有焦炭、硅錳合金、富錳渣、球磨鑄管等。
(四)營口
鎂產品及深加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大石橋高端鎂質產業園和基礎鎂質材料產業園,主要企業有青花集團、金龍集團、群益集團等,主要產品有鎂砂、鎂磚、鎂金屬、鎂合金、鎂建材等。鲅魚圈鋼鐵及深加工產業集群。位于開發區臨港工業區,主要企業有鞍鋼鲅魚圈鋼鐵公司、北鋼管業公司等,主要產品有寬厚板、冷軋薄板、鋼管和鋼構件等。仙人島石化產業集群。位于仙人島能源化工區,主要企業有中海瀝青公司、康輝石化公司等,主要產品有重交瀝青、工程塑料、聚脂薄膜等。汽車保修裝備產業集群。位于汽保工業園,主要企業有中意泰達汽保公司、大力汽保公司等,主要產品有輪胎拆裝機、輪胎動平衡儀、汽車舉升機等。
(五)盤錦
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盤錦精細化工產業園、遼東灣新區、盤錦高新區,骨干企業有北方華錦、北方瀝青、臺灣長春石化等,主要產品有甲基叔丁基醚、特種瀝青、橡膠、環烷基潤滑油等。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位于盤錦高新區,骨干企業有遼河重工、派普鉆具、天意石油裝備等,主要產品有高性能鉆機、低溫頂驅、連續油管作業機等。塑料新材料產業集群。位于遼寧北方新材料產業園,骨干企業有金田塑業、臺灣龍光、勝友橡膠、升陽包裝等,主要產品有BOPP薄膜、EPS、塑膠管材等。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位于遼東灣新區,骨干企業有忠旺鋁業、渤海裝備遼河重工、合力北方車輛等,主要產品有海上自升式鉆井平臺、壓力容器、內燃叉車、特種船舶等。
(六)葫蘆島
聚氨酯(石化)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北港工業區和高新區,骨干企業有中國石油錦西石化、方大化工、錦西天然氣等,主要產品為石化、聚氨酯系列產品。泳裝產業集群。位于興城市及臨海產業區,骨干企業有久隆泳裝、天誠泳業、夏蝶泳裝、逸浪泳衣、三奇制衣等,主要產品為泳裝服飾及面料、泳具等。海工裝備產業集群。位于葫蘆島海洋工程裝備園,骨干企業有渤海船舶重工、渤海船舶制造、東寶集團、江浙海洋裝備等,主要產品為船舶制造與配套、海洋工程裝備系列產品。鉬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位于楊家仗子經濟開發區,骨干企業有連山鉬業、中冶有色金屬、宏躍集團、葫蘆島鋅業等,主要產品為鉬精及其深加工系列產品、有色金屬產品。泵閥產業集群。位于打漁山泵業產業園區和興城市,骨干企業有長志泵業、通達泵業、渤海泵業、葫蘆島泵業、興城水泵等,主要產品為流體機械系列產品和閥門產品。數字技術產業集群。位于東戴河新區,骨干企業有國興科技、萬嘉信息、樂股軟件、納思達科技等,主要產品為IT產品、高新數字產品等。
(七)主要成效
遼寧沿海經濟帶產業集群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43個重點產業集群中有34個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大連市6個產業集群先后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高新區軟件產業集群為全國第一個軟件和服務外包千億產業集群;丹東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為全國三大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之一,鳳城汽車發動機增壓器產量占全國1/4;營口大石橋市被譽為“中國鎂都”;盤錦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為全省首個千億產業集群;葫蘆島泳裝網絡銷售額占全國70%左右。這些產業集群極大促進了地方經濟增長,增加了就業崗位,提升了區域競爭力。
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產業集群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產業集群規模仍然偏小。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的重點產業集群僅有2個,有9個重點產業集群銷售收入不足百億元,丹東市平均每個集群銷售收入僅為74億元,規模最小的葫蘆島泵閥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只有5億元。第二,產業關聯度相對較差。一些集群僅是產業鏈上同一環節企業的集合,產業鏈較短;另一些集群內部企業溝通互動較少,上下游的配套關系不強,產業集聚效應沒有充分顯現。第三,產業同構情況比較嚴重。沿海六市產業同構明顯,沒有實現差異化發展,大連、盤錦、錦州、葫蘆島都大力發展石化產業集群;大連、營口、錦州、葫蘆島都發展冶金產業;大連、丹東、錦州、營口都發展汽車和零部件產業;大連、盤錦、葫蘆島都發展裝備制造業;各市的特色產業不夠鮮明。第四,產業層次相對較低。石化、冶金、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仍居主導地位,環境影響嚴重;節能環保、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所占比重相對較低。第五,技術創新不足。大部分產業仍處在產業鏈條低端,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些企業創新觀念淡薄,缺乏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的戰略意識和危機意識。
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產業集群對策建議
第一,發展壯大龍頭企業。選擇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好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對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品牌培育和市場拓展進行重點支持,使之成為產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第二,搭建產業鏈,培育創新鏈。招商引資要圍繞產業鏈需求,絕對不能產生新的產能過剩;培育由多主體參與的各種創新活動集合所組成的創新鏈,包括知識創造與轉移、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關鍵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發與工程化、創新支撐與產業化服務等。第三,嚴控產業同構現象累加。應對各市重點推動的產業進行調查梳理,評估其相似度、關聯度,分析其技術結構與產品供需上的關系,搭建跨園區、跨區域產業鏈,嚴控產業同構現象累加,使沿海六市實現協調發展。第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能力,重點發展錦州的光伏及新能源、丹東的滿族醫藥、大連的先進裝備制造、盤錦的塑料新材料、葫蘆島的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在“高”和“新”上做文章。第五,以創新驅動推動遼寧沿海城市經濟轉型升級。遼寧省委省政府應做好遼寧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經濟轉型升級新活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推動創新主體跨地區務實合作,培養技術創新人才,并加強區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