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泣血之作,這部作品也深受讀者喜愛,本文將通過小說人物形象的特點,分析其深刻的精神內涵,進而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章層次進行評析。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 路遙 人物形象 層次研究
談《平凡的世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作者路遙,路遙出生在農村,曾因家庭貧困險些輟學,后憑著頑強的意志和同學的接濟完成了學業。路遙開始寫作時主要以詩歌為主,在學習深造后,開始創作小說,其中《平凡的世界》更是為路遙贏得了很多社會關注。路遙的創作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從他身邊的人和事出發,因此,想要了解他的作品,首先要先了解他本人。路遙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作家,一直關注農村青年的生活和情感經歷,通過農村青年的經歷來展現西北農村和城市化發展的歷史畫卷。
一、堅韌不拔的男性形象
《平凡的世界》被稱為中國苦難文學的圣經,這也正體現了路遙的小說特色,他通過困難來表現人物的淳樸和善良,這一方面是因為路遙的人生經歷,同時也是其小說內在價值的重要體現。在小說中主要的兩個男性形象就是孫家兩兄弟:大哥孫少安、二弟孫少平。通過小說的情節發展,顯然孫少平更多地承擔了苦難的體驗和道德高尚的主題意義,故事中,孫少平出身農村,家境貧寒,但他從沒因此而自怨自艾,或者因此而認命,放棄追求理想。他自強自立,克服一切困難去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是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仍繼續學習,讓自己能夠與大學生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表現了人克服客觀惡劣條件的驚人毅力,這也是路遙想要向世人展示的苦難給人帶來的勝利和希望。孫少平是平凡的農村青年形象,但是他又是不平凡的,他善良、勇敢,對生活充滿熱情,在他的身上閃爍著人類美好品質的光輝。在他拼命奮斗的過程中,不僅有對自己未來的思考,同時也飽含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改變家人生活條件的責任感,可以說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路遙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村青年命運的思考。在孫少平的人生中,從學生時代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開始,他所經歷的磨難是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那種饑餓和面對女同學的苦澀,表現了一個貧窮家庭孩子的所有苦惱。但是面對這些,孫少平沒有意志消沉,而是以更加冷靜的態度去面對苦難,選擇接受這苦難的考驗,當與自己一樣貧窮的愛人另攀高枝時,他雖然痛苦,但卻把更多的精力用來從書本中獲得知識和精神安慰。畢業后的孫少平當起了老師,在別人看來已經算是改變命運的生活了,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遠方的追求,隨著教師被辭、外出做攬工、到煤礦做工人,他受盡各種磨難和他人的侮辱,但是他仍然以勇敢豁達的心態去面對苦難,他從沒放棄改變命運,始終用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
小說中有一段對孫少平當小時工的情節描寫,讀后的感覺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每天的超負荷勞動,身體幾乎被透支,但是即使是這樣,到了夜晚,他沒有像其他工人一樣倒頭就睡,而是憑著堅強的意志,在簡陋的工棚里讀書,不斷汲取知識的營養。通過故事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孫少平的人生經歷可謂是波瀾壯闊,他不畏懼生活帶來的苦難,相反正是苦難賦予了他頑強的意志和反抗命運的勇氣,不管是學生時代的生存之苦、工作之后的皮肉之苦、失去愛人和礦難毀容的精神之苦,都沒有將他打敗,他從未向命運低頭,而是選擇默默承受,活著并不斷追求著。他身上的反抗精神,折射了那個年代農村青年想走出農村,改變命運的頑強拼搏形象,他們極力想擺脫農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傳統鄉土觀念的束縛,試著通過個人的努力去改變命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自我覺醒和自控自律能力是讓人欽佩的。
另一個男性形象孫少安相對弟弟的銳意進取,選擇了接受命運,但是卻也不是被動地接受,作為家里的長子,他承擔著對這個家庭的責任,雖然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面對家庭生活的窘境,他毅然放棄學業幫助父親撐起貧窮的家,并憑著自己的聰明能干,獲得了村里人的認可,被選為生產隊長。相對這個家庭來說,正是有孫少安的犧牲和守護,弟弟妹妹才能夠完成學業,安心去外面闖蕩,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孫少安的人物設定上,我們不僅能夠看到他面對苦難的樂觀和拼搏精神,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的愛。孫少安在奮斗過程中,受到田福堂的各種算計,每每都讓少安陷入難言的困境,但是他仍用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服的意志力面對這些困難,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人性的美好和堅韌。面對家庭,他充滿了責任感,無論多么艱難,他都沒有嫌棄和厭惡自己的家庭,相反他對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充滿了愛,如果說他只愛自己的家庭,那么這種愛是狹隘的,孫少安將這種愛和責任感擴展到村里的每個人,這種愛跨越了農民狹隘的宗族觀念和門戶觀念,是博愛的。在孫少安第一次辦廠時,他不忘改善村里人的生活,招攬他們來工作,并將賺來的錢慷慨地捐給學校,然而命運對孫少安也沒有多加青睞,他第一創業失敗了,面對事業的失敗和旁人的冷嘲熱諷,他沒有意志消沉,而是選擇勇敢地再次嘗試,磚廠成功后,過去在最困難時拋棄了孫少安的村民找上門來,他沒有將這些人掃地出門,而是寬容地接納了他們,這種寬容和仁愛是博大的。
孫家兩兄弟的形象塑造既有相似之處,又不一樣,孫少安和孫少平都是不甘于命運的擺布,選擇了與命運抗爭,是堅韌不拔的男性形象,但孫少安是迫于命運,為了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改變窘迫的家境,他作為長子被迫放棄學業,主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通過頑強的奮斗和聰明的天資讓家里能夠吃上飽飯,過上好日子,可以說孫少安是農民創業成功的典型代表。孫少平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村青年知識分子,他不僅想要追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同時他也極力渴望豐富精神生活,通過對他們的描寫,展現了當時的農民青年與命運抗爭的兩種不同選擇,并無優劣之分。
二、“花邊式”的女性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并沒有得到濃墨重彩的刻畫,相反她們更像是男人們奮斗過程中的風景、片段,在主人公的奮斗史中,顯得微不足道。在孫少平的感情生活中,首先出場的是初戀對象郝秀梅,她與孫少平一樣出身貧寒,并都追求精神的富足,因此,在學生時期的困苦生活中,郝秀梅與孫少平像兩個互相取暖的人一樣,互相安慰、互相鼓勵著前進。而后郝秀梅的另攀高枝雖然讓孫少平內心痛苦,但并沒有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孫少平繼續他的追求,在這過程中他認識了田曉霞,田曉霞出身于干部之家,在物質富足又相對民主的家庭中長大,是一個善于思考,對生活有自己獨到見解的現代女性形象。當她第一次接觸孫少平時她很震驚,她也沒有瞧不起貧窮又衣服破爛的孫少平,相反通過與孫少平的接觸,越來越欣賞他的獨特見識,而她身上獨立又富有知識素養的性格同樣吸引著孫少平,兩個對生活懷有無限熱情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他們互相欣賞,互相愛慕,進行著愉悅的精神交流,然而命運并沒有對他們留情,最后這短暫的幸福時光,因為田曉霞見義勇為時犧牲而結束。孫少平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面對這無情的命運,他沒有消沉,而是更加勇敢地與命運抗爭。同時,在青年孫少安的世界中也有一個重要的女性形象,那就是妻子賀秀蓮,賀秀蓮出場不多,但卻讓人印象深刻。對她與少安結婚之前情景的描寫不僅交代了賀秀蓮的少女情懷和可貴的品行,同時也展現了她對少安的愛,這時的賀秀蓮是一個賢惠柔美的女性形象。第二次描寫是在少安創業失敗之時,這時的少安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賀秀蓮沒有對他埋怨,相反是耐心的陪伴和鼓勵,堅強地為丈夫的事業而奉獻著,可以說她成為當時意志消沉的孫少安的精神支柱,這時的賀秀蓮是個堅強的女性形象。也正因為這樣的操勞,讓她早早地因為勞累而離世,相比田曉霞與孫少平的精神交流,賀秀蓮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形象,堅強、賢惠、任勞任怨,通過對賀秀蓮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傳統女性優秀品格的贊揚和深切的同情。同時,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沒有刻意回避賀秀蓮的缺點,她仍然有農村婦女的固有缺點,但這并不影響她對丈夫的支持和對公婆的孝順,這種缺憾卻讓賀秀蓮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們不難發現,相較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顯得微不足道,被邊緣化,作者對女性的描寫惜墨如金,她們就像是男性奮斗史的巨幅畫卷上的花邊,她們的出現都是與男性形象一起來表現的,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三、結語
《平凡的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平凡人的奮斗,在這奮斗中每個人又都是不平凡的,讀的過程中讓人熱血沸騰,又深深地被震撼,路遙通過對人物經歷的苦難、愛情和挫折的描寫以及特殊的社會背景和交織復雜的人物糾葛的刻畫,展示了平凡的普通青年在社會變革中不斷奮斗所經歷的困苦和曲折,讓我們感受著苦難對人們的磨難,也感受到人的無限創造力和不斷奮斗的生命意義。
參考文獻:
[1] 路遙.路遙文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孫麗娟.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孫少平的情感歷程[J].安徽文學,2008(5).
[3] 吳明為.平凡的世界孫氏兄弟的生存意識與愛情觀[J].文學教育,2008(9).
[4] 宗元.魂斷人生——路遙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