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敏
摘 要:為了確保生態環境能夠與人類發展達到和諧的狀態,降低城市化進程對生態資源的影響,現代景觀設計都會將生態設計理念加入到其中,期望實現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從而找到現代化景觀設計方式。通過對生態設計理念的了解,探索出生態設計理念與景觀設計的有機融合方式,并分析應用實踐,旨在促進景觀設計生態化發展,確保景觀設計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景觀設計 生態設計理念 現代化
1、生態設計理念
所謂“生態設計”就是在設計之中融入環境因素,整體設計方向以綠色環保為主的設計理念,也被稱之為“生命周期設計”、“環境設計”或者“綠色設計”。該設計理念要求每位設計人員必須要將生態環保理念落實到每個設計環節之中,要通過合理的設計,有效降低設計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保證整體設計能夠與生態環境達到平衡的狀態。
生態設計理念的誕生,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實現綠色化設計,保證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降低整體景觀成本,降低潛在責任風險,確保設計單位的競爭實力,因此已經得到了大范圍的使用。
2、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河道整治缺乏科學性
河道的設計方式不科學主要是因為在利用拓寬河道與水泥襯底以及高筑河道等相關手段時,常常會留下大量的人工痕跡,從而導致河道過于渠道化,甚至慢慢成為了暗渠,造成水難以有效循環,水土分離等,使河道喪失了自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污染。
2.2 景觀忽視了長遠利益
大部分為了能夠在短期之內實現綠化效果,依然大規模的實現草坪開發,尤其是進行大樹移植,這樣不僅損壞了自然資源,還浪費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力,從而使生態系統出現損壞,嚴重影響景觀的完整性和長久性。
2.3 景觀缺少整體性
管理人員與建設人員將許多財力和物力都投放在總體形象的塑造中,不斷實施翻挖和改造,并且引入許多名貴花草,建設寬馬路和大廣場以及摩天大樓等,從而導致景觀缺少整體性。
2.4 景觀缺少區域特色
過于模仿西方國家的景觀設計,引進許多國外的奇花異草,比如說羅馬柱和巴洛克式屋頂等,導致景觀缺少區域特色與民族性,缺少歷史文化特點。
3、景觀設計過程中生態設計理念的運用
3.1 景觀設計過程中的綠化種樹
綠化種樹的根本目的主要以景觀和植被作為主體的景觀設計。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基礎性設施與道路建設難以對自然植被造成一定損壞。同時若是遭受破壞其恢復能力就要比自然再生植被的恢復速度慢。因此,在發展時一定要注重景觀中自然植被,合理運用其自然優勢。在進行景觀改造時,一定要經過調查附近自然植被,從而建立樹種規劃方案,選擇可以形成樹林群落的相關樹種。在應用當地的速生樹種時,應用速生樹種可以實現綠化初期綠化面積,同時在夏季為慢生樹種提供良好的遮陰。依據自然植被樹種的大量調車和研究,應該在道路的種植抗性相對比較強的樹種。經過長期研究對比,應用此種手段栽培綠化技術,不僅能夠保證景觀綠色植被正常發展,還要比其他相關植被的萌芽生長要快,并且此手段僅僅需要5年左右就能夠滿足景觀綠化有關需求。
另外在時間不斷的推移,其他相關建筑物的發展影響下,僅僅需要對植被群體完成養護管理便可,從而滿足快速發展需求。同時,保護當地土壤資源。在進行居住區環境的處理時,要發揮表層土壤資源的作用。表土是經過漫長的地球生物化學過程形成的適于生命生存的表層土,是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的載體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
3.2 運用高精技術進行輔助
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環保型高新技術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這些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將資源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降低資源消耗率,同時還可以生成新型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為生態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例如高科技技術可以將廢棄地的工業水渠變為綠色河道,形成再生性河流,不僅可以對地下水提供資源,同時還能強化當地的抗洪能力;可以通過生物治療的方式,治理當地污染土壤,提高土壤內部的微生物以及腐殖質,增加土壤肥沃度,使土壤可以再次達到最佳使用狀態。
3.3 對自然進行合理利用
通過對自然規律的研究發現,大自然本身存在著自我修
復的能力,只要設計人員能夠掌握這一規律,嚴格遵守自然規律對景觀進行合理設計,就可以科學化地運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不僅可以降低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還能擴充當地的生態系統,可謂一舉兩得。設計人員可以通過高科技設備,合理采集自然資源,形成節能型能源來保證景觀內部對資源的需求。要足夠地尊重自然發展歷程,降低對場地的干擾度,進而將生態設計理念與景觀設計完美融合在一起。同時設計人員要強化綠化生態知識,打破對綠化概念的誤區,按照對自然群落的研究打造出人為的生態化群落,確保整體生態群落的平衡性與多樣性,為自然修復能力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3.4 對資源與材料進行再利用
現代景觀設計工作極為推崇對物質與能源的循環性利用,認為在生態化景觀設計時,要加大對再生原料的使用力度,并要對場地上的資源與材料進行最大限度的循環性使用,從而充分發揮出其隱含的作用與價值,避免對材料與資源不必要浪費。例如設計人員如果在對一座廢棄工廠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選擇性保留工廠廠房以及其它相應的資源,并改造工廠的污水排水管,在對整個工廠賦予新藝術定義的同時,還能確保對廢棄物品的再利用,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與資源消耗。使每一個設計環節,都能夠彰顯出綠色環保的理念。通過再利用的方式,減少對材料生產以及加工等能源性的消耗,將生態設計理念落到實處。
3.5 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的特殊區域
生態學的應用使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理念與方式出現的重大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城市景觀形象。合理應用場地已有的建筑工程與設施,然后賦予新的應用功能。應用可再生材料實現場地中材料的循環應用,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材料的性能,降低生產和加工等消耗的能源。現階段,城市景觀設計人員需要處理的問題就是把沒有應用價值的廢氣場地與遭受損壞的區域完成開發設計,利用景觀手段修復城市肌膚,從而確保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3.6 加強城市河道綜合整治
首先,加強遭受污染河道的綜合治理。而整治的內容主要包含了污染治理和防洪以及河堤整治等。其次,加強城市區域內外河道中水環境的全方面整治。在進行河道整治時,可以利用現代化生態污水處理方式,比如說太陽能水的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在進行處理之后把清潔的水循環應用在生產方面。這樣不僅提升水的應用效率,還可以利用生態恢復方式保持水循環,從而滿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4、結語
通過本文對生態景觀設計相關內容的介紹,使我們對生態設計理念以及景觀設計的整合運用方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代設計人員必須要認識到生態化景觀設計的必然性與必要性,不斷掌握生態設計理念,并將其融入到自身的景觀設計之中,進而設計出與生態理念更加相符合的景觀作品,為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孟瑾,陳良.低碳理念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山東林業科技,2013,05:75-77.
[2]王璇.巴彥縣五岳河綠道景觀的生態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3]孫志超.生態濕地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
[4]謝慧聰.北方地區人工水體景觀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
[5]楊洋.基于生態原則的居住小區戶外景觀設計研究[D].安徽建筑工業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