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情
摘 要:課堂練習是數學課程學習中十分重要的學習環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課堂學習內容為學生們設計出相應的練習題目,進而讓學生們運用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對練習題目展開探究和思考,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解題的過程中,進而幫助學生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消化和鞏固學習內容,以此從最大限度上保證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發展,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數學探究學習活動中。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經驗尚未豐富,所以他們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效果往往都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在這基礎上要想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學習效率,那么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接受能力展開合理的內容設計。通過多種方式來優化數學課堂練習教學質量,從而不斷提高數學練習課堂的學習效率。本篇文章將從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談談該如何設計合理的練習題目來推動學生們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效率 練習題目 設計方法 設計原則
數學練習是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學習活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們在題目中更加深刻的掌握并消化學習內容,可以說數學練習的完成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觀的反映出學生們現階段的學習發展情況,進而幫助教師能夠更好的分析學生們的學習缺漏處,使之能夠在這基礎上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而為學生們創設更加高效的數學學習氛圍,以此引導學生們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加深數學學習印象。
一、課前練習——鞏固舊知識導入法
五年級上冊的這一教學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已經對分數有接觸,他們在三年級的課堂里有過簡單的觀察、操作,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已經會讀、會寫簡單的真分數。而五年級上冊《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學習的,達到對分數知識的系統化,對分數的理解由簡單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的開始,為以后進行分數的的計算、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奠定基礎。所以,我在課前設計了填一填的練習:
(1)( )的分數單位是( ),分母為7 的最小假分數是( ),最大真分數是( )。
(2)( )的分母加上10,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應該加上( )。
(3)( )÷48 = 0.75=27÷( )
(4)(五分之四)噸既可以看作5噸的( ),又可以看作( )噸的( )。
(5)一堆煤有5噸,平均分7次運完,每次運( )噸,每次運這堆煤的( )。
(6)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3米的( ),每段長( )米。
(7)(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是1了。
(8)( )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是最小的質數。
(9)要使分數八分之a是假分數,九分之a是真分數,a應是( )。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溫習、鞏固了三年級所學的知識,并對馬上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了感觸。
二、練習要有層次性
練習編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一是練習的內容要做到由易到難,從模仿到再造,再到創造性發展,做到環環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式練習,以利于新舊知識的溝通,拓展學生思路,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練習,以利于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技能的轉化;二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在實施課程標準的實踐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練習活動,滿足不同學生對練習的不同要求,從而在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實現每位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練習題的針對性
提高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性,首先要以生本教學理念為指導,另外還要在練習題的針對性上下功夫,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練習題的作用。教師設計或者選擇練習題時,要仔細且及時的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反應,掌握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對于學生不能理解、理解不到位的內容,教師要調整練習題的內容,針對學生比較薄弱的部分設計練習題。比如小學數學課程中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內容,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完全理清楚思路,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錯誤。教師在學生的解題步驟中可以發現這些錯誤,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再之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以這些錯誤為著眼點,重點為學生講解。當然,一味的講解并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掌握學生的薄弱部分后,要將這些信息集中起來,在設計或選擇練習題時,要將這些問題融入進去。比如有些學生在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總是搞不清楚其中的關系轉換。教師了解這一問題后,要單獨將該問題拿出來,重點為學生講解,并且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
四、設計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課堂練習
一節課只有40分鐘,時間有限,因此我們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少而精,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練習內容,要具備典型性,既能集中體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做到題量適當,恰到好處,又能通過設計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舉一反三、拓展思維、培養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練習題:“超市購物”。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既對又快,哪位顧客最會計劃用錢,買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幣面值的基礎上認識商品標價,這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鞏固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以及單位換算等。總之,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質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應的策略。
五、結語
綜上所述,練習課堂教學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完成練習題目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根據數學練習完成的效果來反饋教學效果,使得教師能夠直觀的看清學生們的學習缺漏處,進而不斷尋找更加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模式展開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朱明秀.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3):270-271.
[2] 張仁賢.有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