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姍
摘 要: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國已具備快速發展的條件,但是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行業協調、氣電價格、項目融資等困難,本文從管理體制、商業模式、規劃建設、價格機制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議,對加快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天然氣; 分布式能源; 項目推進; 措施與建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072
1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現狀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是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它利用燃氣輪機、內燃機、或微燃機發電,經過能源的梯級利用,為一個片區供蒸汽、供暖(冷)、供電,解決區域能源需求。
中國能源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產業,分布式能源是解決當前能源發展和高能耗間的相互矛盾的重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至2016年底,中國已建成和建設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項目單機規模小于100兆瓦,且能源利用效率高于70%)達46個,裝機容量大于400萬千瓦。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長沙、廣州等大中型城市。
2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及各省市政策的引導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迅速,項目投資主體積極性高,然而因外部條件、政策措施等的配套問題,很多地方實際項目的實施情況并不理想,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1)行業協調有待加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實施必須依賴于燃氣、電網等多個部門、多項技術標準的協調機制。而當前統籌機制下,相關主體利益協調有困難。
(2)電力直供、余電上網問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靠近負荷,就近實現能源供應,因此,電力直供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電力就近消納的重要實現方式。在實際項目推進中,電力直供阻力很大。
《關于印發分布式電源并網相關意見和規范的通知》里,雖然規定可以并網的分布式能源類型“35千伏電壓等級接入,年自發自用電量大于50%的分布式電源;或1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超過6兆瓦,年自發自用電量大于50%的分布式電源”。但在項目核準和實施過程中,對“50%自發自用、發電就近消納”的界定相關各方還存在一定分歧,余電上網較難實現。
(3)價格機制有待完善。天然氣價格對系統運行成本的影響較大。我國傳統能源以燃煤為主,國內天然氣發電是煤炭發電成本的2-3倍。當前電價按脫硫標桿上網電價結算的方式,沒有體現其削峰填谷、節能減排的特點,同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單位投資大,電價與煤電相比不具備競爭力,不利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4)社會認知度有待提高。在對項目進行經濟性比較時,部分人的思維還未跳出燃煤鍋爐和燃煤發電,忽略了由于天然氣價格普遍高于煤炭價格,因此比較的結果往往就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經濟優勢不明顯。這直接導致當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發展受到制約。
(5)項目融資困難。目前,光伏分布式能源有多家銀行提供“光伏貸”來解決資金問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還沒有得到這種支持。部分投資者在市場融資過程中遇到很大困阻。
3 措施與建議
(1)創新管理體制和商業模式。結合電力體制和油氣體制的改革,創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管理和運行模式,開展售電業務放開改革。積極支持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健全管理機制,依照法律法規對項目的前期工作及核準的條件和程序進行簡化。
創新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商業模式,可以采取電網公司、燃氣公司控股或參股等多種方式組建能源服務公司從事市場化供氣、售電等業務,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節能服務等市場化機制。
(2)制定專項規劃,鼓勵各地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關部門要從能源結構調整的高度出發,重視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發展,切實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明確工作思路,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規劃納入當地能源規劃。參照重點產業支持政策,積極研究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在稅收和金融方面的支持。
(3)保證電力直供,余電優先上網。推動電力市場改革,鼓勵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企業與用戶直接交易,供電價格由企業與用戶協商確定。電網企業要優先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機組提供余電上網的電網接入服務,確保機組與送出工程同步投產,機組所發電量按“以熱定電”原則余電全額由電網企業優先收購。
(4)積極探索和實施新的價格機制。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天然氣價格的機制。推廣落實氣、電價格聯動機制。
(5)規劃建設與燃煤鍋爐治理同步推進。對于各地新建的工業園區,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論證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可行性,并優先考慮使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供給方案。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實施燃煤鍋爐和落后的熱電機組替代關停時應鼓勵規劃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同時積極探索相應的獎勵模式,使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企業從環保中受益。
(6)規劃建設與多能互補、構建“互聯網+”協調并進。面向終端用戶電、熱、冷、氣等多種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統籌開發、互補利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布局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基礎設施,通過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網等方式,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是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工程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為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工程的建設,在樓宇和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的同時,應考慮預留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設施的條件。
(7)加快裝備的國產化進程。通過實施專項財政補貼,大力扶持燃氣輪機及配套設備的引進、研發和制造,做大、做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鼓勵政府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優先使用國內制造的設備,加快裝備的國產化進程。
4 結論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行業協調、電力直供、價格機制、項目融資等方面的困難。為加快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需要創新管理體制和商業模式,制定專項規劃,鼓勵各地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證電力直供,余電優先上網,積極探索和實施新的價格機制,規劃建設與燃煤鍋爐治理同步推進,規劃建設與多能互補、構建“互聯網+”協調并進,加快裝備的國產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S].2012.
[2]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S].2016.
[3]劉滿平.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 中外能源,2014,19(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