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露娜
摘 要:我國的環境污染的總體形勢極為嚴峻,污染的種類很多,而且污染源的控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和實時的開展,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潛力。所以應該更好的開展質量監測的工作,形成真實有效的報告分析資料,針對污染源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污染區;環境質量監測;報告分析
環境污染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各種污染現象不僅破壞了地區的生態環境,也對該地區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新時期需貫徹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思想,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總指導,協調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根據環境質量監測報告,應深入地分析地區環境潛在的污染問題,及時制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要解決一項棘手的問題,就要先行開展相關的調查研究,明確其來龍去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才能有針對性的找出解決和防治的辦法,對于污染地帶的質量監測首先要明確監測的內容,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做全面的判斷,污染是由于當地的工業企業還是其他不合理的建設開發方式造成的,對周邊生態的影響的嚴重程度和污染源的種類都要調查清楚。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綜合的分析各類因素的影響,報告中記錄的各項數據和事項反映出了當地污染的哪些具體問題,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模式、污染問題的性質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環境質量監測的內容及規范
環境質量監測是一種環境監測內容,主要監測大氣環境和水環境中各污染物的分布和濃度,以確定環境質量狀況,定時、定點的環境質量監測歷史數據,可以為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據;為對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的科學研究也提供的基礎數據。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環境質量監測能夠起到較好的環保作用,通過建立自動化監測系統,從多個角度反映各地區的環境狀況。正常工作狀態下,質量監測報告能夠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環境質量監測有其明確的規范,作為重要事項和內容的補充,也是筆者開展報告分析需要關注的范圍。我們在了解其規范的相關規定后,對環境質量監測的各項具體措施和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要在一個大范圍的污染區內開展環境質量監測的相關工作,如果要監測區域內的環境質量,確保明晰環境質量監測網的設計與監測站點位置選擇的要求,綜合使用手工監測以及設備自動監測的相關技術方式,搜集測量到的監測數據加以有效的處理,及時開展地區環境質量問題的研討和解決方式。監測網絡的搭建能夠形成一套全天候、多功能的監測平臺,較少遺漏的地方,全面精準的反映所監測污染區的變化狀況以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并且以環境質量監測的重要內容為基礎,包括污染區的變化走向、當地的產業布局、居民居住環境的變化以及氣候、地理地貌等因素的綜合分析,經過多方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才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代表性監測網絡的站點布置也要根據監測的目標來合理布局,也要具備鮮明的代表性和指向性,一般是選在污染源或者受到污染影響凸顯的地區比較合適。
二、環境報告反映出來的問題
參照2007年-2011年期間,這五年國內環境報告情況看,我國水污染、氣污染、聲污染等現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污染率情況:水污染上升21.2%,氣污染上升17.6%,聲污染上升12.4%,。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種污染問題,其污染率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對社會經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同時,也可從側面反映出,國民經濟收入增長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不一致的。
從國內環境報告的一些具體數據和事例上來分析,一些地方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措施沒有遵守相關的政策法律,當地政府為了經濟增速不惜一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經濟發展開路,一些存在嚴重污染但是經濟效益較高的項目,審查不實不嚴就通過了審批,有的項目耗時長并且使用時間也長,形成的污染具有持續性,而且從開工建設到后期的生產管理也沒有遵循保護環境的相關要求,不經過處理就向自然環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水和殘渣廢氣,一些地方的工業區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逐漸成為了污染區,成為了城市和鄉村建設的污染源,周邊的居民區已經苦不堪言,很多居民不得不搬離居住多年的家園。
此外,環境報告還顯示出我國大城市的污染正在向周邊或者經濟不發達地區轉移,污染在蔓延和增加,這邊治理,那邊持續污染,造成了沉重的地方財政負擔,拖累經濟發展速度。可以想見,在我國最發達的一線城市,其污染程度是非常高的,我們最常見的霧霾,就是空氣被嚴重污染的典型惡果,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見,我國環境質量監測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國家也切實制定和落實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也說明了環境污染的局面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只要采取適當措施,污染區會逐漸得到改善。
三、提高地區環境質量的措施
保護環境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有利因素。為了全面貫徹環境保護思想,我國應加強環境污染現象的控制,及時解決污染區存在的污染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以每年的環境質量監測報告為指導,編制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方案。
1、搞好監測。調查顯示,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其污染程度越高,如:北京、廣州、上海等。針對經濟發達的城市,政府要全面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執行完善的日常監測方案,將環保工作落實到每一個步驟里。環境質量監測主要包括水環境、氣環境、聲環境的質量監測,這些都是日常監測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以水環境監測為例,要做好水質檢查及除污工作,確保水質達標后才能允許企業排放。
2、數據分析。近年來社會環境問題日趨突出,國家對環境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充分顯現了環境問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力。為了進一步搞好環境工作,應結合環境報告數據進行統計,詳細地歸納城市及農村環境面臨的相關問題。各地方要加強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分析,借助計算機操作系統建立監測平臺,合理地利用數據作為分析對象,得出污染區具體的環境狀態,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除污環保工作。
3、綜合保護。對于我國而言,環境污染區主要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城市,特別是工業區面積大的城市,其污染程度相對更加嚴重。鑒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要求,應制定綜合保護計劃,積極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如:存在嚴重污染的生產型企業,要嚴格查處其生產條件,責令停頓整修后再允許生產。
結論
總之,經濟發達城市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污染區,這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不協調的。各地政府要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境污染現象的綜合整治,營造生態和諧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朱杰,劍敏. 淺析污染源監督監測工作的問題和對策[J].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10(01);
[2] 徐廣華,陳靜. 加強環境監測管理的幾點思考[J]. 中國環境監測. 2011(05);
[3] 胡軍,潘海婷,張虹,王盛才. 強化環境質量監測 推進監測事業科學發展[J].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