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軍
摘 要:文章從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出發,闡述了林業生產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從根源上探求如何進行林業病蟲害有效的防治工作,并從中選取最適宜的無公害方式加以說明,以便做好林業生產的相關工作。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生物入侵;無公害防治
林業生產和林業經濟是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得利益的最為直接的方式,在人類發展林業生產的漫長的歷史中,林業病蟲害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林業正常生產中一個較為嚴重的阻礙形式。在自然界中由于本身自然環境能夠維持一個穩態的形式逐步發展,不少對于林業生產中較為嚴重的病蟲害在自然界的穩態環境中受環境與天敵等方面的制約并不能威脅到環境的穩態,甚至本身就是維持自然界穩態的一個環節,但是隨著人類數量的不斷擴大,天然林區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為了滿足發展需要人類進行了大面積的人工林區建造,由于這些林區主要是人為因素干預,人工營造的林業生產環境,因此在林區內樹木的中類不可避免的就比較單一,這也就極大程度上地為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溫床。
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1.1 人工造林面積不斷擴大,林區內生態結構單一
盡管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已經認識到了環境的重要性,并且近年來不斷地進行市屬造林活動,但是人工造林與天然森林相比,在生態結構和自燃穩態恢復能力方面還顯得較為薄弱,一些地區還出現過單純追求效益而忽略了林業生產多樣性的特點,因此在很多時候都不能達到還原自然環境的效果。單一的物種結構也就導致了人工造林的環境并不能對發生病蟲害有顯著的抵抗能力和災后恢復力。對于某些病蟲害的發生,人工營造的林業中,在林中由于缺乏天敵,食物充足,適宜傳染等因素,有害病蟲類能夠進行快速繁殖擴大規模,加劇了林業生產中病蟲害的規模,并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更大的危害范圍,甚至能夠對周邊自然環境產生危害。此外,由于在林業生產中部分地區對植物的生長過分追求,單一的植物在快速生長中會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也給病蟲害的生長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1.2 農藥使用不科學,惡化了林業生產的生態環境
農藥的問世極大程度地推動了農林兩個方面的產業發展,使用農藥能夠有效地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因此很多地區的林業部門都會采用農藥治理的方式進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在大量使用農藥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忽略了使用農藥帶來的負面問題,第一是農藥的藥性不會區分作用對象,由于農藥的使用,不僅滅殺了有害的蟲類,同時也殺死了大量能夠對林業病蟲害有防治作用的生物,不利于林業生態平衡的建立;第二大量使用農藥,雖然能夠抑制病蟲害的發生,但是也會對植物本身造成影響,抑制植物的生長;第三,過分迷信農藥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而忽略了病蟲害的來源,一些病蟲害的來源很可能是其他地區,甚至是國外,環境不同,農藥應用病蟲害治理的效果也就不同,出現未知病蟲害時貿然使用農藥,不僅不能起到對于病蟲害的治理效果,反而會產生一定的反作用;最后是過量使用農藥帶來的危害,由于長期使用農藥來治理林業病蟲害,農藥的成分不可避免的會朝著人們生存的環境擴散,危害到人類的健康生活,而對病蟲害長期使用農藥,很有可能使部分害蟲產生抗藥性,使害蟲不再受到同類型農藥的制約,甚至發生其他方面的變異。
1.3 造林技術不完善,治理方式不科學
在治理問題上,目前的方式方法還不算科學,很多立業治理的方式也較為粗糙。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不斷擴大,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擴大了綠化的程度,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在這其中引發了許多的問題。林業結構單一,在造林過程中不能夠進行自然環境的同步化,人工工作仍然不能營造一個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是造林技術上存在的問題,也是未來人工造林技術的發展方向。在林業治理方式上,對于病蟲害的治理方式也不夠科學,不同地區不同的林業內容也導致了一些治理方面的優秀經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進行傳播,而在病蟲害發生時,也不能及時做出有效地反應,及時采用正確的治理房式進行治理工作,病蟲害的危害規模無法在源頭上進行控制,在隱患的預防方面,由于生態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的手段還無法預防生物在生態方面的入侵,因此也就不能對生物入侵這一危害做到很好的防治,也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對于林業病蟲害的工作,通常情況下也都是被動地進行治理,無法主動防治。
1.4 對自然林區的破壞和基礎設施不完善
可以肯定的是,自然林業資源要遠比人工林業資源對人類更加有利,目前人類需求的不斷擴大導致天然林木被大量砍伐,人類不得以才重新開始人工造林來重新還原生態,但是有人為因素的參與,顯然是無法完全到還原自然生態的水準上的,因此在林業方面仍然要重視對天然林區的保護工作,盡可能平衡砍伐與天然林區發展的關系。此外,對于林業的基本設施也不夠完善,不能夠完善林業治理工作,設備設施方面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林業病蟲害的規模和影響深度。
1.5 生物入侵造成的影響
生物入侵事件是近幾年逐漸受人關注的問題,主要是指外來生物通過一些途徑來進入本地區域,由于區域內的種種原因對本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或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經濟生產造成影響的生態災難。也有人人為,生物入侵也可能是某種生物在更換生存環境后轉變為野生生物,對本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也是生態入侵的一種形式。隨著交通逐漸便利,國家之間的障礙也在越來越少,很容易形成生物入侵的現象,這不僅是對林業生產,對于一個地區之內的整個生態環境都有著嚴重的影響,而且由于外地生物的生長優勢,能夠很快在當地形成“優勢種”,憑借著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環境,在一個生態系統中頑固存在,難以根除,是近年來對于林業生產的一個重大隱患。
2 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對策
2.1 加大資金投入,改進林業管理工作
在管理上,單憑工作人員是很難及時了解樹木生長情況的,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相應的科學設備,實時監控樹木的生長情況,才能及時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危害作用,同時應該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應急措施,部署有效的救治戰略。政府在投入資金時,還可以鼓勵群眾集資,加快林業防治工作的有效實行。政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體人員的重視程度,根據當地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盡量將病蟲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2.2 合理使用農藥
在保護林木健康生長的過程中,要嚴格監查使用的農藥,對于不合國家規格的化學農藥要禁止使用,轉而使用危害較小的微生物農藥。此外,應該研發出新的防治措施,研發出對生態環境不造成破壞的新技術,而且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比如可以根據病蟲害的特性,利用機械防治;根據害蟲的趨光性,設置不同的燈光誘蟲器誘殺病蟲害,這樣在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情況下,還能有效地進行生物防治。
2.3 加強森林保護,禁止亂砍亂伐
雖然國家已頒布相關政策保護林業,但是仍舊有許多不良經營者偷偷砍伐樹木、牟取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國家要嚴謹對待,不能網開一面,要追究責任。天然林業具有自己的生態系統,這是人工種植林業無法達到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進病蟲害的天敵,創造天敵昆蟲的生存環境,以控制害蟲的密度,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但是在引進過程中也要通過合理的方式,以防天敵數目劇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出現。
參考文獻
[1]亓繼紅.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5).
[2]鄧紅林.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大科技,2015(33).
[3]羅德輝.探究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的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