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
摘 要:近年來我國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林業林木的保護與防治,不斷對如何開展無公害防治病蟲害工作進行研究,并在不斷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對林業無公害防治病蟲害方法的生態價值及經濟意義進行分析,并通過對如何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計劃的探討,對林業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研究,為提高我國林業經濟奠定基礎,促進我國林業長遠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重要意義;防治方法
1 林業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意義
1.1 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生態價值
首先,無公害防治法能夠在確保能夠保護生態系統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方式對當地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的價值;其次,無公害防治法能夠在對周邊環境不產生影響及損壞的基礎上對林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環境生態價值。因此,必須認真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的重要指導方針進行,貫徹并落實“森林生態平衡健康”理念,堅決對林業企業及營林部門進行無公害防治培養與管理,為發展現代化林業、提高我國綠化面積奠定基礎。
1.2 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經濟意義
傳統病蟲害防治方法在使用時,需要利用藥物等對病蟲害進行消除及預防,不僅需要購買化學藥物,增加了部分成本,同時這些藥物對人體也存在一定傷害。而無公害防治病蟲害能夠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防治,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防治人員的身體健康,具有高效性、節約性及安全性,進一步提高了防治病蟲害的經濟效益,為我國林業走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2 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設計
2.1 做好種子播種前設計
第一,在對樹種進行播種前,應進行篩選,講優質的種子留下,將發霉或干癟的種子丟棄,保證樹種成活率;第二,對樹種進行消毒,保證樹種在發育期間不被病蟲害干擾;第三,對苗圃內林地進行消毒、平整,減少疾病與病蟲害發生幾率,并能夠將蟲卵等進行消滅。
2.2 林業苗圃選地
在選擇苗圃地時,要盡量避免選擇土壤濕度較大、地勢低且黏土比例過多的區域,否則不僅不利于樹種發育發芽,同時也容易使生長后的苗木出現苗枯病等。此外,還應該在苗圃周圍種植部分害蟲喜歡啃食的植物,通過誘捕害蟲將其消滅,避免利用藥物方式,保護苗圃內環境。
3 林業無公害病蟲害防治的方法
生物性防治,是指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針對病蟲害及其天敵的生活習性、及結構等對其進行感染、捕殺,并利用其天敵對其進行捕食等方式進行消滅病蟲,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但由于我國各地區地理環境條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而生物性防治也應建立在符合該地區實際條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生物鏈條關系發揮該防治方法的高效性及無公害性,為進一步優化生物性防治芳法積累經驗。而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蓋方法可分為微生物防治法、天敵昆蟲防治法、鳥類防治法及推廣生物學農藥等。
(1)微生物防治法
部分病蟲害主要為微生物的宿主,微生物通過入侵病蟲身體內部吸收營養,并對病蟲所食入的營養繼續吸收,直至將宿主殺死。因此,在對微生物宿主蟲進行防治時,可利用具有較強感染能力的病毒、真菌以及其它細菌等具有寄生習性的微生物對病蟲進行消滅。例如,在部分地區松毛蟲及天牛具有較強的寄生性,利用白僵真菌對這兩種病蟲的幼蟲進行寄生,能夠有效降低病蟲的活躍程度及生長速度,進而殺死病蟲,在保護林木的同時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2)天敵昆蟲防治法
所有生物都在其特定的生物鏈條關系網內,病蟲也不例外。其中林業病蟲在生物鏈中也具有其天敵。昆蟲天敵在生物中會對低于自己生物等級的昆蟲或其他不同種類的病蟲進行捕食,而在無公害防治中,可通過對當地病蟲進行研究后,引入其天敵在進行繁殖后將病蟲捕食,達到防治目的。但在此期間,不僅需要對病蟲天敵是否能夠對林業造成損害進行重點研究,同時也應對其數量進行控制,維持生態平衡。
(3)鳥類防治法
眾所周知,啄木鳥、喜鵲等鳥類主要以林間病蟲為食。據不完全統計,啄木鳥的成鳥在夏季時每天可捕食病蟲高達200頭以上,而幼鳥每只每天也可捕食25頭以上的害蟲。因此,在進行無公害防治病蟲害時,可通過將啄木鳥等鳥類放入林中,誘成鳥筑巢并進行繁殖,利用鳥類捕食昆蟲的天性對病蟲進行防治,不僅能夠使病蟲得以控制,同時也大量節省人力財力,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此外,在鳥類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還要做到對不同鳥類差異性地引入,例如對大山雀、松鴨的引入就要從林區周邊開始,逐步向核心區域覆蓋,在有效保護鳥類的同時,擴大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體、空間和范圍。
(4)推廣生物學農藥的應用
生物學農藥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提純技術研發的一類特異性、低殘留的新型農藥,主要物種有苦參堿、除蟲脲、苦煙乳油、滅幼脲、阿維菌素、苯氧威等各類仿生制劑。隨著工業化生產效率和生物學農藥質量的提升,在林業工程中廣泛使用生物學農藥已成必然。
4 做好林業病蟲害的物理性防治
4.1 機械捕殺林業病蟲害
第一,為能夠嚴格控制林鼠的數量,可以利用捕鼠夾等對林間的林鼠進行捕殺,將林鼠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保證林業內部的生物種類平衡;第二,對于林間病蟲蟲卵及過多的繭蛹,可利用定期進行機械深翻的方式將其找出并集中消滅,但在利用機械深翻時需要注意對林木進行躲避,以免因誤傷樹根對林木造成損害;第三,對于成蟲數量較多的林間,可利用誘捕等方式對其進行捕殺,嚴格控制病蟲數量。
4.2 物理阻隔消滅林業病蟲害
第一,在林間使用阻隔裝置,并對其進行噴射具有一定毒性的噴劑,使病蟲幼蟲與成蟲無法完成遷徙與繁殖,將病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也完成對病蟲的控制及滅除;第二,在榆樹種植區域,可在榆樹樹干上捆綁塑料布,能夠減少并避免天牛在樹上進行繁殖,而在春季事利用菊醋藥劑等將細繩進行浸泡,隨后將浸泡后的細繩捆綁在樹干上,可防止幼蟲向樹上攀爬,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危害程度。
4.3 高溫處理林業病蟲害
第一,在種子播種前,可利用種子耐高溫的特點,利用熱水或其他高溫設備對其進行高溫消毒,將部分不耐高溫的病毒殺死,提高種子整體成活率;第二,可將種子在晴朗天氣時暴曬在烈日下,通過提高種子內外溫度對其內部隱藏的病蟲害進行滅除或驅趕,并能夠使其它幼蟲無法靠近高溫下的種子,達到對樹種的保護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無公害防治效率。
4.4 誘殺林業病蟲害
誘殺是利用信息素、光線、潛所等方式,以病蟲害的生物學習性作為前提,實現對病蟲害的吸引,進而捕殺病蟲害的方法。常見的誘殺方法有:利用病蟲害對信息素敏感的習性,在繁殖季節大量釋放人工信息素,使繁育期病蟲害難于獲得有效的交配和繁殖機會,降低病蟲害的密度和威脅。利用病蟲害向光性的生態習性,在林間設立黑光燈、高壓線圈,實施對病蟲害的誘殺。
5 結束語
無公害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不使用或最少使用農藥、制劑等化學藥劑,從而避免病蟲害防治中污染擴大、殘留積累而引發的環境污染、公害集聚、生態破壞的問題,是當前林業高層級、高水平的病蟲害防治的新方向。要在病蟲害習性、林業工程設計、物理環節等相關領域上下功夫,提升無公害技術實際控制和消除林業病蟲害的效果,開辟無公害技術應用的新空間和新局面,形成對林業病蟲害管理、控制和預防的新技術和新機制,構建出符合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環境優化的無公害防治新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美紅.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16(07).
[2]陳揚.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與無公害防治[J].吉林農業,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