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當前的重要任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關系到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實施的關鍵。當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然面臨方向不清,缺乏后勁的困境。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要厘清創新與創業的關系和內涵,轉變當前盲目投入、趨同發展的現狀,立足自身實際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學校發展戰略,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和關鍵環節的投入,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和保障機制,逐漸探索符合地方高校特色和內涵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道路。
【關鍵詞】地方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08-02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參與”的新態勢。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創新創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社會范圍內逐漸興起了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依然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針對當前地方高校面臨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探究地方高校在繼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所應把握的基礎工作和重點環節,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使用,探索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路徑,實現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一、當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較快發展,興建了一大批大學生實踐基地和實驗室,為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出了一系列優質的創新創業課程,極大地豐富了理論教學的內容;大學生參加各項創新創業大賽和實踐培訓的比例不斷上升,學生參與度不斷提高。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后勁不足、方向不清的困境,在一些方面出現了問題。第一,部分高校在對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著工程化項目化的思維;第二,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缺乏開放性視野和協同創新思路;第三,地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資源缺乏以及資源的分配和利用不合理;這些問題系統地反映了當前地方高校在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道路上陷入的困境,如果不及時發現并找出脫離困境的路徑和方法,地方高校轉型和發展必將受挫,找出造成當前困局的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系統全面的方法,探索出一條適合地方高校創新創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二、當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受阻的成因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是由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從客觀角度來看,首先,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地方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其次,高校自身發展現狀的制約,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地方高校紛紛重新定位,或轉型或整合,使得各高校的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地方高校尤為顯著,這也是地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難以擺脫的現實困境。
從主觀上看,制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部分地方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和實質認識不深,還存在誤區。第二,對基礎工作和重點環節的把握不準,對教育資源分配和利用不合理。第三,缺乏協同創新思維,地方高校在發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缺乏系統和協同思想,高校內部之間以及高校與外部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第四,高校管理和運行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評估體系以及保障機制方面的缺失使得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受到阻礙。
三、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
(一)統一思想,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
1.深入理解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厘清高校在理解認識上的誤區。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地方高校應當不斷加強對創業教育的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也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實現的任務,地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系統全面的思想,既要注重對理論的把握和發展,更要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要分清創新與創業之間的關系,二者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是理論知識和能力素質的統一,是知行合一的集中體現,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2.科學定位,將創新創業與高校自身發展相融合。當前,地方高校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創新創業教育既是地方高校在轉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機遇,也是實現轉型發展的重大挑戰。只有明確高校發展的定位,認清所處的環境,發現自身優勢和特色,才能在創新創業的發展中抓住機遇,探索出真正符合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道路。
(二)整合資源,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和實踐環節的投入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和高校以往的就業教育不同,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更高,建設一批專業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工作。要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專業培訓,利用高校自身的教師資源來提升整體的師資質量,支持鼓勵教師進行創新研究,參與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增加教師與企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逐漸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創業教師。通過聘請的方式邀請一些專家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指導,為教師進行培訓,同時開辦講座論壇,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
2.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必須建立在本校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不能全盤照搬其他高校的課程體系。一方面,運用MOOC等網絡課程平臺,選擇一批適合本校實際的課程資源。另一方面,立足于學校的優勢和特色專業,自主開發一批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保證課程內容全面,充分體現自身特色。同時,將創新創業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采用必修加選修、理論加實踐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3.激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提高創新創業基地利用率。在理論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在關鍵的實踐環節,要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設置創新社團、創業論壇,舉辦創意文化節、創業競賽等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與此同時,進行學分制度改革,加大實踐學分的比重,為投身創業實踐的的學生提供孵化基地和設備支持,建設多功能實驗室,開展各式各樣的跨專業跨學科的實驗研究,更大程度的利用創新創業基地,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和保障機制
1.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保障應該接受評估和監督,建立創新創業評估體系至關重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對其進行評估和監督,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統全面的評估體系,對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進行有針對性的評估,既要突出共性,又要尊重個性。其次,評估主體要多元化,充分地讓學生、企業和社會參與到評估過程中,擔任評估主體,評估結果要進入高校教學質量報告中,向社會公開,接受廣泛的監督和考察,讓創新創業教育評估真正成為指導高校改革實踐的行動指南,更有利于全社會積極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中。
2.創業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活動,建立保障機制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有力支撐。一方面,高校應當充分運用政策條件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對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對創業失敗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務和項目評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當積極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保障,建立創業保險,保障創業者的知識產權和降低創業風險,推動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文兵.眾創背景下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 中國高教研究,2016(1):49-50.
[2]王占仁.高校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爭論與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 2015:13-14.
[3]張冰,白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1.
[4]周炳.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4(12): 12-14.
作者簡介:
高斌淳(1991.6.1-),男,湖北黃高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