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洋 黃玉梅
【摘要】當下各大院校現采用的分級分類后的ESP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原則上體現了因材施教,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學理念。但對于大部分非211類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分級分類后ESP大學英語教學仍然面臨著缺乏統一要求與評價標準的諸多問題。本文擬甘肅政法學院的公安類專業為例,旨在運用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設置原理,對該校的公安類專業ESP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等級量表 應用型本科院校 ESP課程
【基金項目】2016年甘肅政法學院校級教改項目階段性成果(GZJG2016-B23);2016年甘肅省社科項目,項目名稱:信息化時代的甘肅高校外語翻轉課堂模式實證性研究;編號:YB09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20-01
我國的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已完成主體研制,預計在2017年底正式公布,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計劃有望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制定為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帶了春天,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以甘肅政法學院為例,作為轉型發展中的西北地方院校,同時也是一所以法學與公安類專業見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后大學英語教學體系面臨著各方面的問題。針對公安類專業的大學英語ESP課程的專業性不強,課堂所教與所學不符合市場需求,強調終結性評價,從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評估標準等多方面問題,有必要通過對英語等級量表的構建分析,對該校公安類專業ESP課程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一、參照量表,設計不同的教學大綱,滿足專業需要,市場化需求
量表把我國英語學習者的能力層次初步劃分為9個等級,其中四級對應高中水平;五六級對應大學水平;七級對應英語專業水平;八九級對應高端外語人才水平,覆蓋了從低到高各個能力層次。對應量表,達到五級水平的在校學生,相當于滿足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專業劃分不同,針對非英語專業的公外學生,本著立足專業,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大學英語ESP課程的教學大綱應建立在對應量表要求的基礎上,滿足專業需要,市場化需求。
甘肅政法學院的公安類專業已有近30年的辦學歷史。作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院校,該校大部分公安類畢業生分布在西部地區公檢法司和全國各個司法崗位等。對服務地方建設,保護區域安全,協調經濟發展都有重要作用。通過對甘肅政法學院2016級公安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英語語言能力描述,可看出英語語言能力在專業分類上很難體現具體課程教學要求與語言能力描述。改革后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必須同時滿足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英語語言技能與專業技能協調統一的功能。因此,在制定公安類專業的ESP課程教學大綱上應充分考慮到地方,地區對公安人才的英語能力的要求,根據學生特定的專業劃分,結合量表細則,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測評方式,總課時等進行分層級梳理。
二、精確量表“能做”描述參數,涵蓋語言能力的各個要素
“能做”(can-do)描述,一般指語言學習者和使用者使用工程中所涉及的具體任務,即語言材料的輸入與輸出(input/output)的過程及結果。輸出的結果無論是以口頭的話語形式還是書面的語句,篇章的形式,都不僅反映了學習者與使用者的語言能力,同時也體現出語言的其他特征,如語音,詞匯,語法等各方特征。
量表強調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促進聽說讀寫全面協調發展。對于語言學習者和使用者總體能力描述、分技能定性描述、學生能力在量表上的定位,均有“能做”描述。如針對公安方向的偵查學與邊防管理專業,掌握一定量的專業詞匯,熟悉日常對話內容用于警衛、邊檢、海關等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而就刑事科學技術方向的物證鑒定技術,安全防范工程,網絡安全與執法這三個專業來說,較公安專業方向,更側重于跨區域合作,網絡技術應用等。因此,除本專業的工具性語言知識外,還應注重對其專業學術英語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未來我國英語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依據,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廣大英語學習者,各高校的英語教學,測評提供了參考標準。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ESP課程體系又是體現特色辦學,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內容,認真分析量表的制定原理與思路,結合量表的語言分類描述,針對不同專業,逐步建立與完善大學英語ESP課程體系對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緒軍,楊惠中,朱正才.制定全國統一的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的原則與方法[J].現代外語, 2008(04).
[2]劉建達.基于標準的外語評價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