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陳平輝
【摘要】江西雖為農業大省,但不是農業強省,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農業科技水平低,勞動者素質不高,缺乏農業技術人才,而培養培養農業人才的涉農院校和農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水平代表著學校教學能力,教師隊伍水平是高校教育的培養人才的保證,教師隊伍建設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學生質量。
【關鍵詞】農業院校 教育 師資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73-01
江西開設涉農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依然很薄弱,有的院校甚至出現“師資斷層”現象,如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則會影響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農學人才的培養,阻礙江西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師資存在的現狀
(一)師資結構不合理,隊伍出現斷層
當前江西為高職院校擴大教師隊伍,進行師資引進時,新生力量大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學生畢業直接就走上三尺講臺,雖在理論知識方面很拿手,但實踐教學方面明顯存在不足,缺乏一線的工作經歷和系統的技能培訓,又爭取不到科研課題項目,因而在業務水平很難有所提高。
在學校擔當教學與科研重任并且具有高級職稱骨干教師年齡老化,院校里有相當一部分農學界有所作為的老一輩教師正在辦理或已經辦理退休手續,而老一輩骨干教師的退休高峰,中青年教師很難彌補所造成的空缺,從而教師隊伍出現了“斷層”這一嚴重現象。
(二)師資流失
高等職業院校師資存在隱性流失的現象,由于農學專業涉及方面廣、教師業余時間多,工資待遇不高,導致一些教師會私下去企業和其他學校兼職,或是其他方式賺錢。國家政策不到位,學校又沒有出臺有效的監督與處罰措施,師資隱性流失的現象愈演愈烈。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獨特的師資引進機制,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等擔任專兼職教師,改善教師團隊結構”。院校師資引進時,應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思路,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引進一批高職稱,高學歷,高技能教師和有影響的農業方面的名師,然而在教師引進時不能盲目追求其學歷所達程度,還應看重教師“應用技能”。在“技能”方面,可以從農業相關企業,農業生產部門引進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或者從事一線農業技術工作的管理人員,通過獨特的農業師資引進機制,進而改善教師專業教學團隊。
(二)構建師資培養培訓新模式
農業高等職業院校師資培養培訓應結合自身條件和發展狀況,積極拓展學校為本位的培訓渠道,并要對教師的農業教育觀念、農業實踐操作能力、農業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培訓,建立一套適應農業院校的師資培訓新模式。主要方式有:
1.年老的教師對年輕的老師進行培訓
由于現在江西大多的農業高等職業院校農業專業年齡結構不合理,年輕的老師所占比重大,有些甚至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少實踐教學經驗,老一輩的教師又大多在辦理退休手續。在當前新老農業教師更替現狀下,加強對中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主要措施表現在:農業院校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老一輩教師對中青年教師進行指導,老教師充分發揮傳、幫、帶將多年積累的實踐教學經驗傳授給中青年教師,中青年教師在“拿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努力創新,從而提升自身實踐教學經驗,盡早接過老一輩教師的“傳遞棒”。
2.聘請校外專家和一線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培訓
農業高等院校可以在每個學期開學前聘請國內外農業方面的專家開設講座培訓班,豐富教師在農業理論的知識,提升隨著農業發展趨勢的變化所需的專業知識水平,掌握相關學科學術前沿,開拓視野。還可以聘請具有一線生產經驗的技術人員,可包括學歷不高但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民,依靠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對教師進行實踐能力培訓。
3.教師下鄉培訓
農業院校的教師,要真正提高農業實踐經驗水平,下鄉培訓是最好的培訓方式。農業院校的教師,在每任職五年,需到臨近的村莊學校擔任教師一年,教師到農村,或者當地的示范園,可以教農村的學生或者農民理論化的農業知識和先進技術的運用,同樣,農民可以傳授農業方面的實踐經驗,教師親自深入農村,對農業方面的實戰經驗有直觀的認識,并能掌握有關農業的動態信息,了解農業的發展方向,不僅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也可以翻新教師的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徐立幼.高等農業院校農經系師資隊伍問題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1991.8.
[2]張歡.城鎮化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