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信仰是個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誠然,生活中怎么能夠沒有信仰呢?科學家瑪麗·居里被一種自然的奧秘深深吸引,像春蠶般結繭吐絲、嘔心瀝血;詩人流沙河被一盞理想的明燈照亮身心,于是揮鞭啟程……身處少年時代的你,是如何看待信仰與理想的呢?
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就此展開論述。要求:(1)題目自擬;(2)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思路要清晰,層次要分明;(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寫作指津】
不少同學在拿到作文題時,大腦中常常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來。這就是沒有打開作文思路所導致的。其實,只要我們講究方法,審題立意這關會容易攻克。如本題中的“信仰”“理想”,可謂是老生常談但又常談常新的話題。對于這類寬泛的主題,我們應當從小的開口切入,切忌寫得華而不實,空洞無物。
在構思時,同學們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寫作順序,是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來設計,還是按照邏輯順序來寫。不管怎么樣,還是要根據你所選的文體和素材內容來確定。
若以時間為序,要注意以下三點:1.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取舍,做到主次分明。2.要學會用彩線串珠,做到脈絡貫通,頭緒清楚。3.巧設懸念,運用先抑后揚、疏密相間、張弛結合等手法,使文章情節波瀾起伏,以免落入記“流水賬”的俗套。若以空間為序,要交代清楚方位,讓讀者清楚地感知寫作的立足點(觀察點)。此外,近年來的中考中,“鏡頭組合式”作文也應屬于以空間為序的作文。這種寫法的選材空間廣大,取材自由,且層次清楚,可操作性極強。
針對本文題,有以下寫作思路可供大家選擇:
一、從自己的現實生活切入。在生活中,你是否是一個有信仰的人?身處學生時代的你,是否在為心中某個理想而奮斗?你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素材,寫一寫自己的奮斗歷程,寫成一篇記敘文。
二、從自身的感悟入手。關于這個主題,我們也可以引經據典,完成一篇議論文。如抱著獻身醫學的信仰,屠呦呦將幾十載的時光都傾注在了研究青蒿素上,最終榮獲諾貝爾獎;抱著文學的信仰,陳忠實苦守貧屋,承受著無數的質疑,最終才有《白鹿原》這樣的流芳之作……這些素材,都可以在文章中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