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話題導入】
從古到今,有多少徜徉于學海的故事?螢火點點的夏夜,晉朝的車胤,將螢火蟲裝在袋中,照亮書卷;悠長的山路上,漢代的朱買臣,負薪掛角,最后成為了會稽太守;草木青青的鄉村,蘇步青遠行百里,到學堂求教,就這樣,鄉村里走出了著名的當代數學家……我們的靈魂,因在學海遨游而變得更加豐滿。泛舟學海,我們捧起一朵朵智慧的浪花,留下一個個難忘的足跡。
【寫作指導】
思路一:講述自己學習生活中的故事
在年少的學習時光中,你一定有許多難忘的記憶。譬如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學習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你自己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作斗爭的故事,或是你對某個學科產生興趣的故事……從自身的真實生活中取材,一定可以寫出好文章。
思路二:結合積累,寫一篇論述“學習”的文章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的成功,都是源于扎實的學習。你可以結合自己積累的名人素材,談談學習的重要性,或是談談學習的樂趣。
【佳作欣賞】
學海泛舟
□盧子越
坐在第一排,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代表著噩運——盯著老師,盯著黑板,容不得半點馬虎。我不幸成為了這個隊列里的一員。這一次嶄新的體驗雖然對我來說是折磨,但更是一次心靈的旅程。因為,我在離老師最近的地方,看見了后排同學看不見的一幕幕,讓我的心靈深深觸動。
我看見了語文老師額前的汗珠,在白色的燈光下,時不時地閃動著。汗珠在老師黝黑的額頭上一點一點地變大,而后艱難地越過她淺淺的額紋滑落,至眉宇,至鼻沿。但是老師依然一手拿著批注滿滿的語文書,一手握著粉筆,聲情并茂地為我們講解著課文,任由汗珠打濕了講桌。
我看見了數學老師被粉筆灰沾染的雪白的手掌。數不清他在黑板上畫了多少幅草圖,數不清他用掉了多少支粉筆。為了讓我們學得更扎實,他總是一筆一畫帶著我們寫下每一道題目。字跡偶爾不清晰,怕打斷同學們解題的思路,他從不轉身拿黑板擦,而是用自己的手,使勁地一抹而過。我難以忍受粉筆灰日日在他面前飛舞,更無法想象整只手掌與粗糙的黑板摩擦,被細碎的粉筆灰沾染,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我聽到了英語老師輕輕的咳嗽聲。英語老師的嗓子常常是啞的,每寫完一串粉筆字之后,她總是緊皺著眉頭,迅速地用手擋住嘴,試圖強壓住咳嗽聲,而后便什么都沒發生過似的,盡全力把嗓音放到最大,生怕咳嗽聲會影響我們,寧可自己一個人加倍承受所有的不適。
這一幕幕是后排的同學永遠無法看到,無法聽到的。后排的他們總是想抬頭就抬頭,想低頭就低頭,偶爾也會看看窗外的風景,如何會注意到講臺上老師們那一個個小小的動作,那一個個為了我們著想,為了我們付出的動作!這些動作總是一瞬而過,不求我們能夠看到,也幾乎沒有人能夠注意到,除了第一排的我。
我不再認為坐在第一排是一種煎熬,相反,我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經歷,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在“風沙”中穿行的老師們。我知道,只有這樣,我才配得起“第一排黨”這個光榮的稱號!
點評
本文的視角非常獨特,作者泛舟學海,以自己坐在班級第一排的身份,觀察和記錄了老師在講臺上所有不易被人察覺的細節。這些細節,透露出他們教書育人的無怨無悔,深深感染了作者的心靈。文章讀來令人備受感動,收尾更是充滿了正能量。
【素材積累】
1.董仲舒是漢代名聲赫赫的儒學大家,著名的“三年不窺園”講的就是他的學習故事。西漢時期,年少的董仲舒讀書非??炭啵洺R挂岳^日地讀書。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但他三年沒有進過一次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后來他被征為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2.金克木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與季羨林、張中行和鄧廣銘并稱為“燕園四老”。1935年,只有小學學歷的他經人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期間,他白天在借書臺和書庫間穿梭,晚上就偷偷閱讀那些被別人借閱多次的書。日久天長,這個曾經的懵懂少年不僅靠自學精通了梵語、印地語等十多種語言文字,還在文學、歷史、天文等領域卓有成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