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琰 陳 昕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451150)
炫耀與防衛的矛盾體
——論開平碉樓的功能變遷
閆 琰 陳 昕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451150)
本文立足于開平碉樓,從明末到20世紀初的碉樓中,選取三個有代表性的建筑,分析開平碉樓從開始的防衛為主演化成炫財富的象征性建筑,在碉樓中體現出的炫耀與防衛兩種相互矛盾的功能,背后究竟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以及心態。
開平碉樓;炫耀財富;防衛
開平位于廣東省江門市,開平碉樓始于明朝,最開始是為了防洪和防匪,20世紀初期是開平碉樓建設的興盛期,后來到了1937年抗日戰爭的爆發,碉樓的建設工作逐漸停止。
2007年,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根據開平碉樓申遺辦公室的統計資料,現存有碉樓1833座,其中1912至1937年,碉樓的數量達1490座,所以民國時期是碉樓的建設高峰期。
開平碉樓的形成是中西結合的產物,從形式上看,結合了中國傳統建筑布局和西方傳統羅馬風建筑以及歐洲古典裝飾題材;從功能上看,開始是為了滿足防洪和防匪,開平這個區域在明末是四縣交接處,治安問題嚴重,土匪很多,并且這個區域容易發生洪水,所以就形成了碉樓這種兼防洪與防匪的建筑形式。
碉樓經過從明代到民國幾百年的發展,其形式一直發生著變化,這與社會背景和需求息息相關,從外形上可以分成三類:
中式碉樓——簡潔中西結合碉樓——繁復中西結合碉樓
1.中式碉樓
中式碉樓是最早碉樓的形式,根據《開平縣志》記載,現存最早的碉樓當屬迎龍樓[圖1],為明代嘉慶年間(1522-1566)所建,距今440多年,使用紅泥磚砌筑,3層高,磚木結構,與后來的碉樓形式非常不同。碉樓這種形式,如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秦漢的“角樓”或“望樓”,在漢代建筑中,院落周圍建塢壁,塢內建望樓,四隅建角樓1,這種建筑形式,在漢代的明器以及畫像石中都有體現[圖2]。

圖1 迎龍樓

圖2 漢代明器塢壁
迎龍樓,其屋頂采用傳統的硬山頂,整個建筑還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建筑的式樣。
2.簡潔中西結合碉樓
開平屬于江門的五邑之一,江門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由于五邑臨海,早在唐代之前就有了海外貿易。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海外移民,這些移民大多前往東南亞地區。后來到了鴉片戰爭至抗日戰爭期間,由于社會動蕩,外加北美淘金熱潮和鐵路修建的需要,導致大批華人前往北美。到了19世紀70年代,美國又出現了排華潮,許多移民無法將家屬遷至北美,于是移民開始回鄉建造碉樓,在國外生活的經歷,使這些華僑積累了資金并對西方建筑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都是后來開平碉樓形成中西結合樣式的原因。
以赤坎南樓為例[圖3],此樓建于1913年,是中西結合初期的產物。此建筑整體借鑒了歐洲羅馬風建筑類型。歐洲羅馬風建筑采用石質材料,墻面承重,有很好的防御效果,由于墻面承重,所以開窗較小。而開平的赤坎南樓使用的是鋼筋水泥,形式模仿羅馬風的建筑類型,高聳、開窗小,有很好的防衛功能,屋頂采用了中式屋頂。
整體來說,建筑功能性較強,局部有一定裝飾,這個時期,碉樓還是以防衛的功能性為主。
3.繁復中西結合碉樓
到了碉樓建設的中后期,碉樓的外觀越發繁復,最具代表性的如瑞石樓。這個時期的碉樓有很強的裝飾性,已不再滿足于防衛的功能性,而成為一種身份財富的象征。這個時期西方正流行復古風格或折中主義,如巴黎歌劇院,這種風格運用現代的建筑結構加古典外衣,融合了西方古代的各種風格如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巴洛克等。這些在海外略有成就的華僑,紛紛把建設碉樓當成自己榮歸故里的象征,為了彰顯自己的華僑身份,于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西式的裝飾風格,于是碉樓建筑從防衛功能性建筑逐漸演變成炫耀財富的象征性紀念碑。
這種轉變的背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開始的碉樓是為了防止土匪的侵擾,保護家族的生命與財產,而到了末期,碉樓卻建成非常繁復的樣式,變成炫耀財富的紀念碑,告訴人們自己有著雄厚的資本,這與保護財產是矛盾的。

圖3 赤坎南樓
開平碉樓從早期的以防御為主,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式,發展到借鑒歐洲羅馬風建筑,高聳、厚實,更具防御性,再到末期有著十分繁復的裝飾,成為財富的象征,與防御防盜有著矛盾的追求,一方面害怕土匪惦記以至侵犯,一方面又要向世人展現自己擁有雄厚的財富。
開平碉樓背后體現著建造者的這種轉變,也體現著建筑普遍的發展規律,從實用性慢慢發展為象征性,然而一旦建筑發展到了象征性,也就意味著一種建筑類型的極盛轉衰落,看從古至今從東至西的建筑都是如此:如中國的斗栱,從漢唐的承重構件到清代的裝飾性增強,現在完全不用了;再如西方古典風格從古希臘的確立,到文藝復興的高峰,再到巴洛克的繁復,現在也已成為歷史而不是主流。

圖4 瑞石樓
注釋:
1.潘谷西.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88-89
[1]張復合,錢毅,杜凡丁.開平碉樓:從迎龍樓到瑞石樓——中國廣東開平碉樓再考.建筑學報,2004(7):82-84.
[2]張國雄.開平碉樓.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閆琰,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建筑學院教師。
陳昕,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建筑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