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碧雯
追蹤
舊家具成“雞肋”,如何去骨存精?
本刊記者 朱碧雯

春節前后,正是辭舊迎新的好時期,不少人會扔掉一些舊物,添置新物,舊家具也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家具十年八年就得換一次,有的是不能用了,有的是款式過時了。但舊家具的處理,卻不如其他物品一樣容易。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正為此頭疼不已。
熊先生家住重慶九龍坡區某小區,春節前,他給家里添置了幾件新家具,可新家具買來,熊先生犯愁了。買了新家具,舊的怎么辦?特別是一張十年前購買的舊床,占地方,必須處理掉。
一開始,熊先生想把床賣掉,能適當給點就行,可這張舊床實在太舊,還是老款,來了幾家收廢品的,人家扭頭就走,壓根看不上。
熊先生又找到了附近的清潔工、搬運工,“能搬走就行,白送!”可白送也沒人要!人家給熊先生算了算賬:雇一輛小貨車搬床,起步價60元??考缣羰痔?,實在費力。
沒辦法,熊先生想干脆扔了吧!小區不少業主將舊家具堆放到負一層車庫入口,熊先生也打算將床鋪堆放到這里。
沒想到,小區物管張貼出通知,“負一層禁止堆放各種雜物,違者罰款100~500元,業主家清除的雜物,如舊沙發、床等大件物品自行處理?!?/p>
熊先生也沒辦法了,為了這張床,他咨詢了小區物業、社區居委會,但都沒有可行的辦法?!按罅颗f家具堆放存在安全隱患,小區物管必須得對此進行規范。”該小區物業管理工作人員表示。
直到近日,物業的《通知》仍貼在墻上,春節也過了,熊先生家的舊床仍擺放在家里。
而同樣遇到舊家具難題的還有剛搬了家的陳女士?!皫缀蹩床坏綄iT收購的小商販,即使有收購舊家電的愿意回收舊家具,聽說也就十塊、八塊錢一件。就仨瓜倆棗,還得自己吭哧吭哧扛去賣,誰干???”陳女士說,這些舊家具死沉死沉的,搬也搬不動,賣也不好賣,后來干脆直接扔在舊房子里,讓接手的新屋主自己處理。
家住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的劉先生,算是幸運的,小區里就有回收廢報紙、廢塑料兼收舊家具的小商販。“前幾天,我的7成新的4個舊書柜,只賣了80元錢!”劉先生說,這些書柜都是實木做的,拆了當廢木頭賣也不是這個“白菜價”,而且幾年前還花了好幾千元買的,心里覺得很虧。
對此,在北京市西城區兼營舊家具回收的張老板直喊冤。“舊家具不值錢,不能和和舊家電之類高價值的比!”的確,如他所言,處于下游的二手交易市場,也并不是“坐著賺、偷著樂”。經調查發現,廢舊家具二手市場顯得很冷清,偶爾有人光顧。另一位回收二手家電、家具的商家表示,二手家電、家具的購買者主要是出租房,即使如此,買家也越來越挑剔。太舊或款式過時的即使價格再便宜也不好賣。這是一個微利行業,其實也就夠混口飯吃。
既然回收價低又沒人愿意收,那么一些地方推出的“家具以舊換新”是否可行?2011年至今,一些家具企業、家具賣場嘗試將“家具以舊換新”作為樓市調控下創新服務、拉動客流、提升銷售的重要舉措來推出,但在推廣過程中卻遇到了種種難以預料的及在短期內無法給出有效解決方案的難題和瓶頸。
據了解,不少地方最初試行以舊換新時,只能把能用的舊家具二次維修保養后通過各種渠道捐出去,但是這個比例很低,而且因為政府沒有相應的補貼,買入舊家具的費用全部是由企業來承擔的,這就意味著賣得越多,商家賠得越多。
一些家居賣場相關人士也表示,舊家具回收、物流、倉儲、廢舊家具二次利用等都是賣場面臨的大難題。成本太高,因此,大多賣場及品牌都持觀望態度。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的以舊換新都流于形式,變成一種促銷手段和營銷方式了。
在一些仍然還在實行“以舊換新”的地方,不少人坦言,活動之初也想把家里的舊家具換一換。但是看了一圈發現,有的品牌在具體折扣上設置條條框框,如在選擇折扣和以舊換新上,消費者只能二選一。這就意義不大了,最多就是省了舊家具的搬運費。此外,一些品牌還有一些限制,如床具“換新”時不包括床墊等,而且購買手續也比較繁瑣。對于以舊換新,很多消費者還擔心商家會故意抬高價格,“如果以舊換新還不如直接打折合適,又有諸多限制,我寧愿把舊家具扔掉?!?/p>
家具無處安放,許多人就會選擇直接扔掉,然而,舊家具的這條出路也遭到了阻止。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自2015年8月1日起實施。其中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建立轄區廢舊家具統一收運系統。其主要辦法是,采取市政清掃或清運服務企業收運、委托廢舊家具處理企業預約上門回收等方式,統一收集廢舊家具,經適當拆解破碎后進入生活垃圾收運渠道轉運和處理,同時積極探索推進廢舊家具的資源化利用。
深圳經驗得到推廣,相關政策繼續加碼,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2016年1月1日起該條例正式施行。根據《條例》,城鄉生活垃圾應當分類,并投放到指定的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傾倒、拋灑、焚燒或者堆放垃圾。如果“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指定的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隨意傾倒、拋灑、焚燒或者堆放的,由市、縣(區)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的罰款?!?/p>
值得注意的是,裝修垃圾、廢棄大件家具不能隨便亂“扔”了?!稐l例》十五條規定,居民家庭裝修廢棄物和廢棄沙發、衣柜、床等大件家具應當預約環境衛生作業單位或者再生資源回收站處理,不得投放到垃圾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而如果違反該條,將面臨200元以下的罰款。


新常態下,我們由物資的短缺時代進入物質豐富且過剩的時代,家具的更新換代也變得越發普遍。由于“難舍、難扔、難賣”,如何處理廢舊家具,也逐漸成為一個困擾全國大中城市的死結。說是死結,但并非沒有“鑰匙”,比如廣東省內兩個相關的法規。
這兩個法規最大的意義在于,對于這些還具有價值、不易回收的垃圾,首當其沖建立相應的規則,明確無論是相關的物業部門還是個人,禁止隨意丟棄,對于違規者具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從法律角度而言,這堵住了廢舊家具亂扔遺棄的源頭。
其最主要的亮點,就是當地立法部門發現了“廢舊家具處理”這個“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都不好解決的問題后,立即啟動地方立法程序,填補法律空白,用法律的權威讓政府協調和出錢,設立“轄區廢舊家具統一收運系統”,明確“公與私”兩種收運方式和“拆解破碎”責任人,讓“所有人都不知道廢舊家具往哪里丟”以及“廢舊家具運輸難、運費高”這兩個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
專家對此表示,廣東“及時立法”的經驗值得各地借鑒。廢舊家具處理難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只會越發尖銳難解,如果無法可依,市民們就會因無所適從、無處咨詢而按照最省時、省力、省錢的方式來自行處理,而不會首先去考慮對小區、街道、甚至城市的污染和破壞。這樣,廢舊家具亂扔的“破窗效應”就只能愈演愈烈。因此,無論如何,遏制隨處亂扔是第一步。
廢舊家具不能亂扔,那能扔哪?這就涉及到了尋找“下家”、回收利用的問題。從資源循環利用的角度看,引導廢舊家具流向迫在眉睫。
據記者了解,目前,廢舊家具主要有三個歸宿:一是部分質量較好的廢舊家具可進入二手市場,充分發揮其“剩余價值”;二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家具流向回收企業,進行資源化處理,一般拆解為塑料、玻璃、金屬、泡沫填充物、木材板材等幾大類可再利用材料;三是沒有進入回收體系的家具被直接作為垃圾拋棄。其中,前兩個流向基本算是物盡其用,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要求,只有第三個流向是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無利有害,政府應將其導入前兩個渠道,加以消化。
明確了回收的渠道,剩下的該打通回收的關節。眾所周知,目前廢舊家具難處理,主要是因為在現有的條件下,回收處理成本較高,使其再利用的價值顯得非常有限。所以,回收、運輸、處理、再利用等各環節的從業者,對這些家具沒有多大熱情。廢舊家具要變廢為寶,關鍵在于要調動回收產業體系中各環節參與者的熱情,對于消費者,要讓他們既有意愿也有渠道,能方便地交出廢舊家具;對于處理企業,因為廢舊家具處理是一個低附加值行業,應給予適當的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
當然,政府的介入并非是直接參與,而應是運用行政、經濟等手段加以引導。如果沒有制定淘汰和利用標準,并通過第三方實施監督,而只是簡單地將回收的廢舊家具全部拆解,沒有發揮二手交易市場作用,就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不區別對待、不問效果地籠統給予企業資金補貼,則難以起到調動企業積極性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門在進行回收體系的制度設計時,必須以市場為基礎,兼顧廢舊家具的再使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的相得益彰。
據了解,深圳市各區2016年已建立轄區廢舊家具收運系統,采取市政清掃或清運服務企業收運、委托廢舊家具處理企業預約上門回收等方式,統一收集廢舊家具,經適當拆解破碎后進入生活垃圾收運渠道轉運和處理,同時積極探索推進廢舊家具的資源化利用。
讓可重復利用的舊家具回流市場,讓不可利用的舊家具物盡其用,促進家居行業向循環經濟發展,是以舊換新政策出臺的最大目的,然而,這一政策目前在不少地方的遇冷,個中原因復雜。
最大的阻礙來自于回收和處理難題。目前市場缺乏合資質的正規企業,而政府補貼的力度不大,企業無利可圖而不愿參與。如果缺乏回收和處理環節,家具以舊換新就無法形成前后銜接的產業鏈,試點也難以落實了。因此,廢舊家具循環利用要真正推廣,在企業自身的努力同時,仍然離不開政策的指引和支持。建議政府提高在回收和處理環節的補貼力度,在家具以舊換新補貼中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針對消費者以舊換新給予補貼,其次是針對再生資源回收拆解企業的拆解補貼。這不失為目前最有效的補救辦法。
另外,以舊換新政策目前大多是家居賣場和品牌商戶對消費者的一種增值服務,足以見得,這一政策的發力點仍然在銷售市場上。要真正做到以舊換新,可適當借鑒家電產業從生產源頭開始控制,提高準入門檻,從制造產品時就考慮到產品的可回收價值。如此一條從制造到銷售到回收到處理再利用的鏈條,才更加符合循環經濟的題中之義。而拉動內需,也只是循環經濟運行良好的結果而已。當然,這也需要盡快形成統一的政策性標準來準確界定“換新”的具體操作,從未實現“方便消費、直接補貼、集中處理、資源利用”的回收利用行為。
日本:定期把舊家具丟在公共垃圾箱旁邊,能用的會被人撿走,不能用的則由垃圾清理人員定期收走。
加拿大:在賣房時,把房子打掃干凈,好好布置一下,然后在家具上貼好價簽,家里馬上成為一間現成的展示室,所有參觀房子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家具的買主。
德國:國家的法律中有對循環再利用的相關規定,因此家具一般都會被回收,通常用作生產家具用的板材,極少量不能用的可焚燒發電。
奧地利:在社區里約定一定時間內,在“跳蚤市場”推出二手物品交易活動。
澳大利亞:如果家具只是舊但沒有破損,可以叫慈善機構來收走,慈善機構會拿到二手店里去賣,所得資金幫助機構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