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善北
解讀
建筑業“掛靠”亂象的“終結者”《關于啟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通知》解讀
柯善北

近年來,“四庫一平臺”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日前,住建部下發《關于啟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新平臺”)定于2016年11月30日上線運行,并強調各省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豐富業務應用、提高數據質量。
自建設部2007年首次發出《關于啟用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的通知》開始,到目前新平臺的正式上線運行,九年時間,“鐵杵”終于“磨成針”。業內專家認為,住建部正在“亮劍”除“頑疾”,通過構建建筑業“天網”,依托大數據,全方位的市場監管和誠信平臺成型,建筑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將“無處遁形”,“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是建筑業“掛靠”亂象的“終結者”。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建筑業日新月異,迅速發展。在過去的2016年,各項基建投資規劃成波濤洶涌之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三大國家戰略的穩步推進,國家和地區各類基建投資規劃的密集出臺,更是為建筑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累計125791.6億元,裝飾裝修累計產值7153.13億元,建筑工程累計產值111924億元,安裝工程總產值10162.6億元,竣工總產值60868.58億元,各項數據相比之前都有了質的飛躍。事實證明,這個有著4600萬從業人員的龐大行業正在以騰飛的速度不斷刷新著城市的未來。
而在建筑業繁華如錦發展的同時,由于部分企業的誠信缺失,致使社會資源使用效率下降,建筑市場秩序混亂不堪。不僅造成經營成本浪費,也給企業和行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由于產權不明晰,在招投標過程中弄虛作假、暗箱操作,在合同簽訂后違背承諾、拖欠工程款、不注重工程質量、逃避責任等;由于信息不對稱,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損害對方利益,造成有些技術和管理水平高的建筑企業反而競爭不過水平低的企業,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市場監管的權利真空又為各種權錢交易、經濟腐敗留下了空間。由此帶來的無照經營、超級承包、合同欺詐、建筑產品質量低劣、三角債等失信行為層出不窮,給行業發展帶來了嚴重阻滯。
在各方建設主體中,一些建設單位不按工程建設程序辦事,強行要求墊資承包,肢解工程發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業層層轉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導致質量和安全問題;一些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等中介機構辦事不公正,擾亂市場秩序。再加上強大的證書掛靠市場的擠占,讓真正有證有才一族無法施展抱負。如此種種讓建筑市場上呼吁誠信建設的聲音持續高漲。
鑒于建筑產品的特殊性,生產周期長、參與主體多、合同關系復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整體,必須在全鏈條上實現監管方能解決根本。
住建部在以誠信為基礎上主導推進的新平臺,通過各個管理環節之間的信息共享,實現市場管理和現場管理的有效聯動,為建筑市場的誠信建設吹來了陣陣清風。有望成為建筑市場監管之重器,成為改變目前混亂的監管現狀、杜絕建筑市場誠信缺失的有力武器。
其實早在2007年11月5日,建設部便發布了《關于啟用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的通知》。如今,將近10年過去了,“誠信信息發布平臺”改成了“公共服務平臺”,這個改變體現了新平臺不會是像廣播電視臺一樣的單向發布和傳輸數據,而是突出了服務和互動,除保留原來的信息發布外,增加了意見征集,舉報投訴等內容。
除了名稱變化,“政策文件”菜單變成了“監管動態”菜單,并且位置進行了前移,體現出信息的更加實時性。
在監管動態中,包括“文件通知、行業動態、媒體聚焦;公示、公告、延續通知”六塊內容,前三塊來自住建部網站,后三塊來自住建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有些公示的信息,甚至比執業資格注冊中心還早,實時性相較之前有很大提高。
另外新平臺包括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級平臺,省級平臺又包含下面的地市分支,該分支最終由縣區級政府實現各數據的錄入和核實,涵蓋范圍更加全面。
《通知》雖然只有1頁16段1054字,但一經發出當天就收到了數以萬計的關注,截至2016年12月10日18時共11天的時間,平臺的訪問數量已達到474萬次,平均每天43萬次。有關專家認為,在不遠的將來,也許該平臺會成為繼淘寶、鐵道部12306購票網站等平臺后的一個全國性大數據平臺,在國家的建設工程市場中起著基礎數據公共平臺的作用。
《通知》指出,新平臺定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上線運行,各地要繼續推進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建設工作,不斷完善平臺功能、豐富業務應用、提高數據質量。新平臺實現了企業、從業人員、工程項目、信用 “四庫一體化”,充分擴大了與外部的信息交換。
平臺將應用于建筑市場權威數據的信息發布,通過整合各級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建立與工商、稅務、社保、教育、安監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構建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權威信息發布管理體系,供各級住建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查詢使用。
各級部門可以將市場監管與誠信數據作為權威監管數據用于對企業和人員資質的行政審批、動態監管、跨省承接業務管理、投標企業資信評估、資質證書電子化管理等,優化完善現有的業務管理流程,來提升建筑市場的監管效能。
此外新平臺還為建筑市場監管提供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住建部門通過對企業、人員、工程項目等發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動態監測及供求預測,進行政策研究,及時制定調整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體系建設等相關政策等。
有關專家認為,信息系統全國聯網意義重大,主管部門行業管理水平將產生質的飛躍,有制度而無法落地的局面,或將全面終結,也將開啟建筑市場監管的新時代。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生存環境將被徹底改變。
資質掛靠,工程層層轉包早已是建筑業內公開的秘密,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和執業資格的人員參加重大工程建設的現象屢見不鮮。人民網曾報道稱,吉林省白山市有一段總價值23億元的鐵路工程承包給了身為廚師的包工頭,連施工人員都說,“將來這趟火車通了,我可不敢坐”。掛靠是建筑質量不合格、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源頭之一。

新平臺的上線,會實現項目建設過程透明化管理,讓掛靠無處藏身。它猶如一把照妖鏡,讓想作弊的人無處遁形。
全國聯網后,人員庫中將包括全國所有注冊人員信息,按照注冊人員身份證號碼,可以很方便查出該人是否存在,不論是多個證書注冊在不同單位還是同一證書注冊在不同單位,都會一一落實。
按國務院統一的規劃,2017年底全國社保系統會和相關部門實現互聯互通,住建部的四庫一平臺,將實現全面對接,一旦對接完成,社保所在單位與證書注冊單位不一致的情況就被發現,此類個人資質掛證將會終結。
現階段,我國一些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夠重視,對其運用也不熟練,所以很多企業并沒有設置管理會計這一崗位。因為他們信息不完善,沒有意識到這一職位對企業的影響力,公司的整理體制不夠完善,導致了企業數據信息不合理與不可靠,不注重先進技術給公司帶來的效益,讓企業在根本上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所以現下的企業要想謀求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進行改變,要學會應用技術簡化工作流程。
另外項目庫記錄有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要求有注冊建造師信息和現場管理信息兩方面。一旦出現注冊建造師同時出現在兩個施工項目部,系統將報警,立馬被查處;如果在現場管理信息中項目經理及項目班子履職的信息缺失,會被判定為掛靠項目,將受到相關處罰。
住建部相關人士稱,新平臺的打造,將掛證過程中的社保數據造假、項目經歷數據造假徹底封死,會有效扼制目前猖獗的個人資質和企業資質掛靠的現象,從而讓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承擔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為工程質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潮水退去才知誰在祼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新平臺的正式啟用,保證了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關聯性和動態性,它會讓這些掛靠的虛假外衣層層撥開,讓一切都回歸真實,讓帶著“面具”生活的人脫去偽裝,赤裸示人。
規范亂象
新平臺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大業績,甚至可以說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會極大推進政府的效能建設,更加準確及時地統計建筑業的各項數據,讓其在陽光下運行。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新平臺會對工程項目實行動態監管,建造師、現場管理人員等是否在施工現場,項目具體進展及人員情況均可通過刷取身份證的方式進行監管,對于在投標中的項目人員構成監管更加精確,從而在源頭上避免行業的各種亂象,讓工程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
對企業來說,建筑企業今后不管是民營也好,央企也罷,耍流氓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造假的代價會大到不可估量或者根本無法造假。很多企業或許會因為一項不良行為就會帶來滅頂之災,原有制度性的鼓勵造假受益會得到極大扼制。
之前有些企業為了提高中標機率,提供虛假材料,雖然業主有時會要求投標方出具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原件,但不排除投標企業克隆出建造師證書,以對付業主方和評標委員會的情況,而業主和投標委員會對投標方資料的真偽評定難度非常大。新平臺上線運行后,這種材料真偽的鑒定將變得容易。
另外在企業資質的申請過程中,涉及資質申請的業績數據也都來自于信息平臺,這將從源頭上封堵住資質申報的弄虛作假。
業內人士表示,新平臺的建立將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促進了企業資質審核的透明化與公平化,實現從個人執業注冊—資質申請—企業資質動態核查—工程項目投標—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管理,對資質申報、項目建設過程監管將產生重要影響。在解決建筑市場信息不對稱、提高建筑市場的監管效率、增進長效信用機制的完善方面將發揮大的作用。
“信息的透明化對于規范建筑市場的整體秩序意義重大,新平臺的上線運行在帶來一系列利好的同時,也可能引發新的問題。”某住建部人士給出了如下見解。
在原有建筑市場管理模式下,建企要從事這個行業需要很多人才去滿足資質和項目投標需求,從而催生了一個類似房地產中介的建筑中介服務,為企業和個人牽線搭橋,促成掛證交易。以后統一的監管平臺如和社保系統對接,這些虛耗和不真實行為會一一暴露,沒了這些社會上人才的掛證支撐,很多企業會因為人員關系根本無法滿足資質標準或項目要求,那么,建企可能會因此而迎來一大波破產或者兼并的大潮。
另外“天網”打造的是全領域建設工程的信息通道,而目前住建部主要管的是建筑和市政工程,交通、通信、化工石油、電力、港航等其他領域工程都有自己的管理體系,這些非住建部管理的工程和企業人員的數據整合,在推進和對接的過程中,如何做到不留信息死角,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各行業的信息整合達不到預期要求,系統不能把所有的工程業績集成,那么碎片化的工程信息還是不可避免。很多企業不止做一個專業部門管理的事,有的建企,即造房,也修路,這些業績如果不能統一在一個平臺下,將會引發許多新的矛盾。
而目前的掛證市場幾乎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涉及到方方面面數量眾多的人員。原來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各取所需,統一平臺后,這些問題會集中暴露爆發,一旦平臺真正落實,會法不責眾?還是橫刀立馬,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絕不手軟?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利益相關人員仍會有鉆漏洞的辦法。
而無論如何,新的監管平臺已經正式運作,具體會發生什么狀況,暫時還無法全面看清,但是每個企業和從業人員都不能輕視。2017年的建筑市場,出現黎明前的混沌期,是大概率事件,需要我們謹慎為之。
下定“決心”是根本
從2007年建設部首次提出“啟用誠信信息平臺”到2014年四川成為首個“信息建設”與中央數據庫的實時對接省份;從2015年北京、上海、江蘇、安徽、湖南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信息系統”建立完成到如今新平臺的正式上線運行。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向前推進,體現了住建部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行業市場整體管理水平的決心。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改變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信息化建設,一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難度都非常大,效果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而“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平臺”則是全國住建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其推進難度之大也是可以想象的。
如何才能保證讓平臺真正發揮出市場監管的作用?整治造假亂象,還建筑市場一個真實明朗的氛圍?
某業內人士稱,要讓平臺真正發揮出市場監管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相關領導推進的力度和決心,信息系統建設的決心其實就代表著領導對信息系統所要實現管理目標的決心。
從嚴管理,從嚴治理,讓制度落地,責任生根。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推動建筑市場誠信建設的執行落地,實行“零容忍”和“一票否決”,讓平臺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切實解決管理要求偏松、偏軟、硬度不夠的問題,才能確保平臺不被“懸空”。
同時在推進的過程中,根據市場反饋,不斷調整平臺的數據整合模式,修正完善平臺功能,推動建筑業逐漸從關系競爭的時代進入能力競爭的時代,形成一個很好的過渡期。
面對當前正處于深化改革、競爭激烈的建筑行業,大破大立、砥礪前行是今后必走的道路。而誠信是建筑企業經營的基本規則和無形資產,要在這個大環境下,站穩腳跟、求得發展,樹立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是必要條件。新平臺的正式上線,給市場的規范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相信建筑業的明天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