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美國在最后時刻宣布派高級代表參加,終于搭上末班車。
美國代表與會的消息也給專家和媒體帶來不少關注及疑惑,其中“利益交換論”大有迷惑人的地方,有必要說清楚。
一個“疑慮”與三個“誤區”
國內有部分人認為,中國是以“百日計劃”中購買美國牛肉,又允許美國評級機構在中國經營的承諾,來換取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支持。但事實上,美派代表與會是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10項早期收獲中的一項。早在去年11月,特朗普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顧問詹姆斯·伍爾西就撰文批評奧巴馬政府短視,不參加中國倡導的亞投行絕對犯了個“戰略性錯誤”。他建議特朗普慎重考慮、積極對待。美國著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甚至提出要促成中國成功,改變美中關系“你輸我贏”的過時看法。
其實,美國政府和企業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帶一路”將為中美合作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這些機遇和合作,不僅能推動雙方經貿關系發展,更能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美國樂見其成。因此,寫入“百日計劃”實屬正常。
我認為,在中美“一帶一路”的合作當中,美國有必要打消一個“疑慮”,破除三個“誤區”。
美國有些人總以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是針對美國全球霸權的“陰謀”,這完全是冷戰思維“作怪”。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提到,中國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一帶一路”不但不是針對美國的“密謀”,相反恰恰是結束中美半個多世紀以來隔閡,建立互信的轉折點。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美國第一”,而“一帶一路”能夠幫助美國提高就業率,消除地區差距,提高中產階層收入水平。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稱霸世界的方略,也沒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美國還有必要破除三個“誤區”:首先,“一帶一路”不僅有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資金、技術、企業參與,也不只是中國與當地國的雙邊合作。“一帶一路”的大門是敞開的,歡迎美歐、日韓及其他第三方國家參加。
其次,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參與將有利于拓展“一帶一路”的合作空間。美國務須名副其實地完全投入到“一帶一路”當中。
最后,“一帶一路”也不以華盛頓為終點。通過中美雙邊合作,可以繼續開拓拉美、非洲、南亞、中亞、阿拉伯世界的第三方市場。
中美合作可在五個領域展開
消除了三個“誤區”,中美可以在五個領域內開展合作:
首先是創新領域。美國在科技、管理、治理等方面握有創新優勢,只不過當下遇到一些困難。其在高科技、產學研結合,產品檢驗、規劃,企業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如果與中國資金相結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將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其次是環保領域。“一帶一路”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美國在基建、機械制造、航空航天技術等方面全球領先,值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引進學習。
除了以上兩個領域,中美在基礎設施建設,新材料、新工藝,醫藥衛生、生物科技方面的互補性也特別強。中美攜手,不但可以開拓沿線國家市場,還可以開拓中美兩國間的合作。
從全球視野和中美產業
發展狀況趨勢來看待,中美產業要實現大融合,兩國可以相互促進、增加互補,從而達到發展的大聯動。中國的發展不妨礙美國的發展,而是帶動美國的發展,而美國的發展反過來又帶動中國的發展。中美兩國的發展又能帶動第三方甚至多方的發展,形成雙 贏、多贏、共贏的局面。
習主席所提出的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對中美“一帶一路”合作有很深的啟示。中美經貿合作這盤大棋才剛開始下,雙方能夠找到合作契合點,是這盤大棋的關鍵所在。我認為,中美合作“一帶一路”是這盤棋的棋眼,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更多的思想火花,更加看清合作方向,確定合作原則,細化合作舉措。可以朝著更大的目標,朝著建立全球更加公開公正的貿易投資框架的方向去努力。
美國不是被拉進“一帶一路”合作高峰論壇的,而是主動來的,是看到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在時代潮流展現出順勢而為的意愿。中國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推動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提出親誠惠容的義利觀,不是見小利忘大義,更不會敲詐伙伴。
為取得彼此間的最大公約數,中美都可能在一些問題上讓一些步,在一些核心問題上有所收緊,但從長遠看,這都將有利于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如果沒有正確的義利觀指導中美關系,今后每當兩國間有一些動作,兩國內部民族情緒嚴重,或者總是看重局部利益的那些人,難免會認為自己國家是不是“虧吃大了”。“一帶一路”將是中國做大朋友圈、尋求最大公約數、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的外交新維度,是中國對外關系的深刻移位。中國將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共同成長,形成全球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作者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