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從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從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到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相關合作穩步推進,各項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和積極參與。
“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愿景正一點一點變為現實,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果正在惠及世界。當“世界是平的”升級為“世界是通的”,我們看到,經濟要素正在全球范圍內更廣泛、更平衡地流動,各國各地區的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各國人民的相知相融。
倡議來自中國,成果惠及世界。相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必將有力地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推動“一帶一路”更加通達順暢,為實現沿線各國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造福更多人民。
項目推進 如火如荼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的起點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會點,2016年11月正式通航。
目前,該港已有3個多用途泊位可同時停靠兩艘5萬噸級貨輪,后方堆場面積達14萬平方米,能夠處理包括集裝箱,散、雜貨等多種類型貨物。瓜達爾國際碼頭公司正在加緊規劃碼頭建設二期工程,預計到2020年,瓜港貨物處理能力將達到每年1400萬噸散貨和100萬個集裝箱,成為南亞最大的深水港。
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
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是歐洲首座“中國造”大橋,2014年12月18日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近70年來貝爾格萊德市多瑙河上僅有一座大橋的歷史。
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由中國路橋承建、中交二航局參與施工,歷時3年完成,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大量就業。大橋橫跨多瑙河,連接多瑙河南岸工業區與北岸居民區,雙向6車道,主橋長1482米,主橋跨度172米。
中緬油氣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油氣通道之后的我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全長約2380公里。
天然氣管道已于2013年全線貫通,開始輸氣,該管道的建成投運有效緩解了緬甸電力緊張局面,還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今年4月,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運行,油管的設計年輸送能力為2200萬噸。
中沙延布煉廠
中沙延布煉廠項目位于沙特西部延布市附近的石油化工工業區,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中國石化首個海外煉化項目。該項目于2016年1月20日正式投產啟動。
延布煉廠每日可生產26.3萬桶超低硫柴油燃料和近10萬桶清潔汽油。此外,延布煉廠將渣油化為石油氣、石腦油及石油焦,滿足全球燃料需求。2015年12月,延布煉廠獲得“2015年普氏全球能源獎之年度建設項目獎”。
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
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全長19.2公里,開挖總長度47公里,是中亞地區最長的隧道,不僅是中烏非資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也是中國優質產能走進烏茲別克斯坦的成功范例。
卡姆奇克隧道是安格連—帕普鐵路工程的核心和最大難點,關系到整個工程進度。隧道采用中國技術、按照中國標準建設,于當地時間2016年6月22日正式通車,改變了烏境內運輸需繞道他國的窘境,對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和對外連通有著重要意義。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是歐洲大陸地中海沿線距離蘇伊士運河至直布羅陀主航線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端的重要樞紐。
中遠海運2008年和希臘方面簽署為期35年的特許經營權協議,并據此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接管比港二、三號集裝箱碼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比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從2010年的第九十三位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第三十八位。
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
帕德瑪大橋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泛亞鐵路重要通道之一,是中國企業承建的最大海外橋梁工程。建成后將會徹底結束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擺渡往來的歷史,有利于南亞區域互聯,也將使鄰國使用孟本地港口進行區域運輸變得更加便利。
據孟加拉國政府測算,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及河道疏浚項目建設將直接帶動該國GDP1.2個百分點的增長。
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
欣克利角C項目計劃建造兩臺EPR機組,由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對法國、英國的核電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在60年運行期內,每年相當于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其間將提供2.5萬個就業崗位。
今年3月24日,欣克利角C項目進行了核島廊道第一罐混凝土的澆筑,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
港口城是斯里蘭卡迄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項目,這座約269公頃填海造地的新城預計于今年9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是中斯合作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中繼點的重大項目,也是兩國緊密科技合作的明珠。
港口城一期預計投資14億美元,帶動二期綜合開發投資130億美元,可提供8.3萬個就業機會,建成后將成為南亞地區集金融、旅游、物流、IT等為一體的高端城市綜合體。
園區建設 碩果累累
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
由中白兩國國家元首倡建的中白工業園,是兩國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標志性工程,位于絲路經濟帶向歐洲延伸的重要節點。該工業園是白俄羅斯招商引資的最大項目,也是中白間最大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投資約56億美元,占地面積9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細化工、高端制造等產業。
工業園一期起步區將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
園區位于泰國東海岸羅勇府,是中國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也是首家在泰國開發建設的中國境外工業園區,園區的企業和項目受到當地歡迎。
目前已聚集了80多家來自中國的企業在泰投資,園區內中國企業的總投資額超過25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萬多個就業崗位。園區內工作的本地員工占90%以上,月均工資達3000元人民幣。
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
該產業園區與中馬欽州產業園一起,成為世界上首個互相在對方建設產業園區的姊妹區,創造了“兩國雙園”新模式。
欽州產業園基礎設施總計投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目前有50多個項目確定入園。關丹產業園重點發展以鋼鐵、鋁材深加工、棕櫚油加工等雙方具有傳統優勢的工業;加快發展信息通信、電器電子和環保產業等為主的新興產業,并積極發展金融保險業等。
匈牙利中歐商貿物流園
該園區是根據我國商務部統一部署,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在歐洲地區建設的首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和首個國家級商貿物流型境外經貿合作區。
園區規劃總投資2.64億美元,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一區三園”的規劃布局建設。園區初步形成了覆蓋歐洲和中國主要城市的配送網絡體系,每年帶動貨物進出口貿易額2.45億美元。
中國—阿曼(杜庫姆)產業園
該產業園于今年4月19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是外國投資者在阿曼投資建設的最大產業園。園區擬建項目規劃總投資670億元人民幣,包括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電子商務等9個領域。
今年4月,來自我國寧夏、河北等地的10家中國企業簽署了入駐協議,投資總額32億美元,簽約內容包括海水淡化聯產提溴項目、發電站項目等。
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
該工業園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錫爾河州,投資總額約9000萬美元。園區建設經營過程中多次得到中烏兩國政府的肯定,成為中國在烏投資民營企業成功的范例之一。
截至2015年底,園區員工總人數超過1500人,其中解決當地就業逾1300人,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做出了貢獻。工業園還將進一步拓展建筑材料、真皮制品、電機電器、輕紡及紡織品等行業。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該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經濟貿易區和區域合作項目,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
中心自2012年4月封關運營至2016年底,入出區人數累計突破1000萬人次,總投資超過200億元,有近30個項目入駐,其中18個項目開工建設,完成投資62.7億元,入駐商戶4000余家。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
該園區是中國首批通過商務部、財政部考核確認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是中柬“一帶一路”合作的示范樣板。全部建成后可容納企業300家,形成10萬產業工人就業,20萬人居住的宜居新城。
目前,西港特區5平方公里區域內已基本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訊、排污(五通)和平地(一平),相應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同步跟進,來自中國、歐美、日韓等國家及地區的109家企業紛至沓來。
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
該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也是贊比亞政府宣布設立的第一個多功能經濟區,由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負責園區的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
經貿合作區分為兩個園區,謙比希園區首期規劃面積為11.58平方公里;盧薩卡園區總規劃面積5.7平方公里。目前,吸引投資近14億美元,實際完成投資超過12億美元。
中歐班列 風馳電掣
資歷最深的班列
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原稱“渝新歐”。2011年3月19日,“渝新歐”滿載重慶制造的電子產品從重慶出發,經過6個國家,行駛11179公里,耗時16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它是中國首次開通到東中歐國家的快捷運輸通道,至少兩次獲得習近平主席當面“點贊”。截至2017年4月,共開行1077列,開行次數全國最多。
線路:中國重慶—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杜伊斯堡
行程最短的班列
2015年5月23日,石河子—俄羅斯集裝箱國際貨運班列裝載50節車廂、共1250噸聚氯乙烯,從新疆石河子出發后一路西行,最終到達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歷時5天。這趟班列為國內企業打開了一條運輸時間短、運輸距離短、經營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的貿易新通道。盡管是中歐班列中里程最短的,這一趟列車仍然在中歐鐵路線上奔馳了2500公里。
線路:中國新疆石河子—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
體溫最低的班列
中歐班列(武漢),2012年10月開行,首次從武漢出發,開往捷克的帕爾杜比采。2016年,首次采用冷鏈技術,經過高溫和極寒地區始終保持恒溫恒濕;班列將俄羅斯的液態牛奶、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從產區直接運回武漢,首次開啟了液態牛奶、葡萄酒的跨國鐵路運輸。
線路:中國武漢—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武漢—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里昂;中國武漢—中國內蒙古滿洲里—俄羅斯莫斯科
對開最早的班列
中歐班列(鄭州—漢堡)最早實現雙向對開,首列去程開行于2013年7月18日,回程開行于2014年2月5日。目前實現雙通道(阿拉山口西通道、二連浩特中通道)、雙向常態(每周“去四回四”)運行。去程從2016年8月開始,已連續8個月保持滿載,回程從2016年12月開始連續4個月保持滿載,實現了雙向滿載常態化運營,目前國內出口貨源地覆蓋了23個省份,進口貨源地覆蓋47個國家及地區。
線路:中國鄭州—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漢堡;中國鄭州—中國內蒙古二連浩特—德國漢堡
海拔最高的班列
中歐班列(西寧—安特衛普),2016年9月8日,伴隨著陣陣汽笛聲,首趟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始發的中歐班列(西寧—安特衛普)駛出了站臺,名副其實海拔“高”、天氣“冷”。該趟列車共裝載44個40英尺標準集裝箱,途經6國,全程9838公里,約12天到達位于比利時的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口安特衛普。
線路:中國西寧—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比利時安特衛普
行程最長的班列
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2014年11月起開行,全程13906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途經8個國家,幾乎橫貫整個歐亞大陸。國內經過6個省份。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除在哈薩克斯坦、波蘭兩次換軌,還需在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伊倫進行第三次換軌。鐵路的兩端,是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浙江義烏和歐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西班牙馬德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貨運鐵路線。
線路:中國浙江義烏—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馬德里
頻次最高的班列
中歐班列(成都),原稱“蓉歐快鐵”,2013年4月正式開行,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通往歐洲大地架起了陸上貨運大通道。線路全長9826公里。開行之初運行時間為14天,多次提速后,運行時間縮短至現在的不到11天。2016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702列,其中約有1/3被中歐班列(成都)承包。2017年4月,其日均開行2.4列,是目前開行頻次最高的班列。
線路:中國成都—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羅茲
年紀最小的班列
2017年4月21日上午,滿載40個貨柜、貨值約36.3萬美元的中歐(廈門—莫斯科)直達貨運班列從廈門自貿片區海滄園區出發,駛往莫斯科,全程運行時間約14天。這是首條廈門直開的中歐班列,運往俄羅斯的貨品主要包括花崗巖、日用照明用品、機臺、人造花、鞋類半成品及配件、裝載機等。班列貨源可輻射閩粵贛經濟協作區、臺灣和東南亞地區。而以往廈門及周邊地區的貨物前往俄羅斯多通過多式聯運,最快也要25天。
線路:中國福建廈門—中國內蒙古滿洲里—俄羅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