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杰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新教材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每一章由若干任務組成,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任務驅動法運用成功離不開良好的任務設置和任務素材選取,教師往往缺少對素材的關注,導致良好的設計因缺乏優秀素材的支撐而顯得蒼白無力。筆者結合臺州市中職院校計算機新課程教研情況,分析教師授課使用任務素材的習慣,在與各縣、市專業帶頭人的討論中發現,教師在使用任務素材的過程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使用隨意。在知識海洋和生活常識中,素材多如牛毛,信手拈來都可以使用,然而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素材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有的素材甚至跟技能目標風馬牛不相及。
二是在“多”不在“精”。有時一堂課會運用三到四組單一任務素材,有些甚至高達六組。使用過多拖沓冗長的素材,一堂課頻繁地在任務素材間進行切換,教師講得不亦樂乎,學生聽得稀里糊涂,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三是素材僅僅是“素材”。素材只是技能操作時一個附著點,僅為了印證技能的特點,功能單一,不能體現其他附加值。
任務素材只有經過精雕細琢,成為精品素材,才會使任務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才能讓學生通過練習不僅能掌握技能,還可以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效益最大化的素材是“活”的、靈動的,也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巧用任務素材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精心選用,增加素材的“親和力”
1.源于生活,歸于生活
職校學生知識蘊藏量和思維水平相對較弱,任務素材不宜太難、太偏,源于生活的素材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而且能使學生快速地閱讀和理解,有助于完成任務。再者,計算機應用基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際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實用性在于解決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如在教授Excel中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總分技能點時,使用班級學生考試成績分析,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又可快速解決成績分析這一實際應用問題,有廣泛的現實意義。任務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源于生活,符合學生的想象,學生學習時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習慣。
2.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我們的素材應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學習內容。例如,學習計算機基礎第一節課便會接觸到Windows桌面的組成,傳統的教學是采用結合書本熟悉各組成部分的方法。新教材則另辟蹊徑,將桌面分割成多塊圖片,做成一個拼圖游戲,讓學生將凌亂的圖片拼成一幅完整的桌面,成功后便會顯示祝賀成功的標語,顯然后者更受學生喜愛。
二、巧妙設計,發揮素材應有功能
1.任務素材的選取體現技能的優越性
選取素材能否體現技能的優越性是關鍵問題。Word 2007中對同一內容文本的相同操作,倘若一處一處地手工更改,既費時又會遺漏,使用“查找/替換”功能不僅能批量修改,而且可以對文中不同位置的文本進行準確的定位,保證100%地完成對應的操作。為了體現出“查找/替換”功能解決眾多相同文本的操作優越性,在選取素材時必須選擇含相同文本較多的文章,例如語文課本中的《勸學》,內含16個“而”,學生在操作時,可以瞬間對16處有“而”的地方進行加上著重號處理,學生不禁會感嘆:“哇,查找/替換功能如此強大!”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對該技能的喜愛程度。假如在選擇素材時,相同文本只有2~3處,學生很可能會這么認為:“老師,還不如直接改,花的時間少效率更高”,這就體現不了技能的優越性,學生也不會對“查找/替換”功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行學習。
2.任務素材的選取具有合理性
有些素材的引用的確能體現技能的特點,但也存在一些牽強附會,甚至與客觀事實相違背的引用。例如,在對文本進行字體設置時,有位教師選用了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乎意料的是他讓學生給這首優美的詩句加上刪除線,破壞了原詩的意境。同樣是素材和技能的結合,為什么不換一種方式呢?如給名句中重點字或詞加上著重號,并在文檔末尾注上說明,或者給真正需要刪除線的地方加上刪除線,而不是胡亂運用一通,不注重合理性。
此外素材的選取一定要符合客觀事實,合情合理。同樣是對字體的設置,某位教師引用了一篇新聞報道,要求給作者的姓名加上黑色邊框,雖然學生能夠在使用過程中掌握這一技能,殊不知姓名加上黑色邊框表示該人已經過世,難以想象作者看到后作何感想。
3.任務素材的選取具有連續性
每堂課都由幾個由淺入深的任務組成,多個任務可能會產生多組素材,頻繁使用太多的任務素材會給學生造成混亂的感覺,不利于學生掌握技能,應加強素材的整合,一堂課的幾個任務能用相同的素材,可以由這一素材貫穿始終,避免導致學生把時間浪費在查找和整理素材上,提高學習效率。同樣,幾節課的內容若可以使用同一素材,教師就不必再尋找相似的其他素材,可把節約的時間花在教學設計上,提高備課效率。
三、靈活運用,讓素材更具生命力
1.任務素材的選取要注重與關注專業的結合
計算機應用基礎從原先的專業課逐步演變成現在的基礎課,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文件管理相關操作時,教材上使用的是“北京快樂游”相關圖片,在各班上課時,筆者意外發現,旅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明顯高于計算機專業和財經專業的學生。而使用“計算機硬件”相關圖片,發現計算機專業學生操作的效率明顯高于旅游專業和財經專業的學生。使用各類圖片都能完成對任務的支撐,由于學生對專業知識已熟練掌握,在選擇了與專業結合的素材后,有助于學生對技能的理解。
2.任務素材的選取要有利于加強學科的滲透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而適當的過度學習可以使學習的材料保持得更好。因此,素材的選取和專業學習關系密切,多次在不同時間段呈現其他學科的材料,會收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Excel圖表教學時,制作數學課程的三角函數圖表,可以讓學生認識sin曲線圖的生成過程。
3.任務素材的選取應散發德育的芬芳
能否完成教學目標是評價一堂課的標準之一。情感目標,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往往被忽視,所以在素材的選取時應關注教學中德育功能的體現。如在學習網絡信息的獲取時,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眾多良莠不齊的信息,從信息的海洋中選取健康、文明、實用的信息,而不受其他不良信息的干擾和影響,可以自然帶出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分析網頁里呈現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讓學生了解其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識,在用FrontPage制作網頁時,拒絕制作有違法內容的網站。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感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只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信手拈來僅實例,精雕細琢真‘文章”,這里的“文章”即任務素材,不僅要做出文章,而且要做足文章,更要做好文章,只有巧用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素材,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更好地為任務驅動法服務,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黃巖區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