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孟慶濤 尚靜波
【摘要】 目的 研究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近期效果及再發骨折率與骨質疏松程度的關系。方法 80例接受PKP治療的患者, 根據骨質疏松程度分為嚴重骨質疏松組(43例)及骨量減少組(37例)。比較兩組患者PKP治療后的近期效果及再發骨折率。結果 術后3 d、3個月骨量減少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礙量表(RDQ)評分均低于嚴重骨質疏松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年, 骨量減少組再發骨折率分別為0、8.11%, 均低于嚴重骨質疏松組的11.63%、27.9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質疏松程度程度越高, 近期療效越低, 并且術后再發骨折率越高。
【關鍵詞】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再發骨折率;骨質疏松程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32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term effect b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recurrent fracture rate and osteoporosis degree YANG Guang, MENG Qing-tao, SHANG Jing-bo. Department of Spinal Trauma, Dalian Ci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alian 1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term effect b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recurrent fracture rate and osteoporosis degre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receiving PKP were divided by their osteoporosis degree into severe osteoporosis group (43 cases) and osteopenia group (37 case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short-term effects and recurrent fracture rates after PK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steopenia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RDQ) scores in 3 d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an the severe osteoporosis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postoperative 1 and 2 years, the osteopenia group had recurrent fracture rate respectively as 0 and 8.11%,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1.63% and 27.91% in the severe osteoporosis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igher osteoporosis degree may lead to lower shout-term effect and higher recurrent fracture rate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Recurrent fracture rate; Osteoporosis degree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胸腰椎骨折的發病率為0.03%~0.04%[1], 胸腰椎骨折會導致患者喪失脊柱穩定性, 因此會出現多種并發癥, 每年我國有接近140萬人由于胸腰椎骨折導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s),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PKP是一種微創方法, 在骨折臨床治療中應用較廣, 不過術后鄰近椎體出現再骨折的可能性較大, 給手術的效果造成一定影響[2, 3]。研究發現PKP后椎體再發骨折率與患者骨質疏松程度存在較大的相關性。骨質疏松屬于全身性疾病的一種, 主要特征包括骨量減少以及骨的微細結構破壞, 如果患者以往有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 則再次出現椎體骨折、外周骨折以及髖部骨折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4-6]。本研究主要分析PKP近期效果及再發骨折率與骨質疏松程度的關系?,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受PKP治療的80例患者, 其中男49例, 女31例, 平均年齡(62.2±4.2)歲, 致傷原因:36例意外跌傷, 15例交通傷, 29例高處墜落傷;進行骨密度測量, 根據骨密度檢查結果分為骨量減少組(37例)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組(43例)。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50歲;通過X線、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檢查確診為單節段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PKP治療[7]。排除標準:存在下肢神經癥狀;病理性骨折;并發椎管狹窄;具有爆裂性椎體骨折或傷椎手術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存在心、肺、肝等臟器功能障礙嚴重疾病;術后骨水泥出現滲漏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骨密度測量 測量儀器為DPX—NP雙能X線骨密度儀(美國Lunar公司), 測量部位髖部, 儀器自動生成T值, T值≥-1.0 SD為正常;T得分為-1.0~-0.5 SD為骨量減少;T≤-2.5 SD為嚴重骨質疏松[8]。
1. 3. 2 手術方法 患者保持俯臥, 進行體位復位后經X線機對病椎進行側位以及正位的透視定位。常規消毒鋪巾后選擇70 g/L(5 ml)速卡混合30 g/L(5 ml)利多卡因的液體在病椎兩側椎弓根投影部位進行麻醉, 獲取滿足效果后做一個0.4 cm的切口[9, 10]。在椎弓根影的外上緣放置穿刺針針尖, 通常選擇右側兩點鐘或者左側十點鐘處。把X線機轉為側位, 將帶芯穿刺針鉆入, 等到針尖顯示達到椎體后壁時再鉆3 mm就停止。將針內內芯抽出, 將導針置入。將穿刺針拔出, 順著導針按照順序將擴張以及工作套管置入, 保持工作套管的前端處在椎體后緣皮質前方2 mm的位置。絲攻攻絲后將球囊放入進行擴張。同樣的方法進行另一側的穿刺以及球囊擴張, 將球囊取出, 在椎體內置入拉絲期的骨水泥, 每個椎體注入4 ml左右骨水泥。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近期療效:評價兩組治療前以及治療后3 d、3個月的腰部活動功能(RDQ評分)、疼痛情況(VAS評分)[11], RDQ總分為0~24分, 得分越高, 腰部活動功能越低;VAS總分0~10分, 得分越高, 疼痛越嚴重。另外比較兩組術后1年及術后2年再發骨折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 術后3 d、3個月骨量減少組VAS、RDQ評分均低于嚴重骨質疏松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再發骨折情況 術后1年, 嚴重骨質疏松組患者再發骨折5例, 再發骨折率為11.63%;骨量減少組患者未再發骨折。術后2年, 嚴重骨質疏松組患者再發骨折12例, 再發骨折率為27.91%;骨量減少組患者再發骨折3例, 再發骨折率為8.11%。術后1、2年, 嚴重骨質疏松組再發骨折率均高于骨量減少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胸腰椎骨折屬于一類全身性疾病, 主要特征為骨的微細結構受損以及骨量減少, 骨質疏松患者如果出現脆性骨折現象, 則之后其他多個部位都可能出現再發骨折情況。與原椎體骨折再發率相比, 臨近椎體骨折再發率可能性更大, 可能原因為PKP術后由于骨折椎體得到骨水泥充填增強了其強度, 所以再骨折的發生率下降[12-14]。并且患者骨質疏松程度越重, 脊椎和身體其他部位骨折再發率都會有所增加, 可能由于骨質疏松導致局部疼痛, 從而使得活動量降低, 骨量丟失更加嚴重, 骨的脆性也明顯增加, 因此提高了骨折再發率[15]。因此, 針對存在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 在實施PKP治療時, 還應該注重治療骨質疏松, 以保證手術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骨折再發率。
本研究對不同骨質疏松程度的患者均實施PKP治療, 分析結果顯示, 術后3 d、3個月骨量減少組VAS、RDQ評分均低于嚴重骨質疏松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年, 骨量減少組再發骨折率分別為0、8.11%, 均低于嚴重骨質疏松組的11.63%、27.9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骨質疏松程度越高,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后近期效果越低, 并且再發骨折率也越高。
參考文獻
[1] 荊興泉, 楊雙石.經皮椎體成形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療效比較.山東醫藥, 2013, 53(25): 81-83.
[2] 劉紀恩, 曹珺, 勾瑞恩, 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中華創傷雜志, 2015, 31(5):423-426.
[3] 周宏斌, 秦小容, 屈萬明, 等.不同方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重慶醫學, 2016, 45(6):802-804.
[4] 華俊, 劉棟, 徐又佳, 等.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近期療效及再發骨折率與骨質疏松程度的相關性. 中華創傷雜志, 2015, 31(12):1073-1076.
[5] 賈尋源.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中骨水泥灌注量與療效的相關性研究. 大連醫科大學, 2015.
[6] 劉振華, 張亮, 高梁斌, 等. 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近期療效和并發癥的比較.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2, 14(6):507-512.
[7] 王殷紅, 熊炎, 陳俊華.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的近期療效觀察.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2):330-331.
[8] 吳承鈞, 童培建, 厲駒, 等. 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近期療效分析.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1(2):10-12.
[9] 徐盛文, 張長春, 周章武, 等. 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療效. 臨床骨科雜志, 2010, 13(3):281-283.
[11] 李千千, 姜宏. 保守療法與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近期療效對比研究. 中醫藥導報, 2014(7):31-33.
[12] 李建甫. 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應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178-179.
[13] 張東洋. 椎體成形和椎體后凸成形術后鄰近椎體再骨折的Meta分析.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3.
[14] 王國文, 吳鳳宇, 吳麗萍, 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在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及椎體腫瘤中的應用.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8, 14(3):197-199.
[15] 謝大偉, 李江龍, 陳春, 等. 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4):78-79.
[收稿日期: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