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的時光,偷偷從指尖匆匆流過。轉眼間,我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變成一個略顯成熟的青年。或許,時間帶走的是曾經的稚嫩;或許,時間帶走的是往昔的歡笑。但時間無論如何也帶不走我記憶中那段最美的時光。
記憶中,那是一個破舊的屋子。陰雨天總會有水珠從某個縫隙中滴落,窗戶和門都是木質的,偶爾會發出“吱呀”的聲音。院子外圍的墻是倒塌后爸爸用磚砌成的,有點歪歪扭扭。盡管屋子很破舊,但在那個屋中度過的是我的童年,是我們一家三口最快樂的時光。
每天爸爸從外面回來的時候,進屋都會喊:“寶寶!寶寶呢?”每次我都會鉆到桌子底下,默不作聲地藏著,等爸爸來找我。我每次都不出意料地被找到,但卻從不感到厭倦。
晚飯后,如果天氣允許,我們會在家門口打羽毛球,然后我故意使勁打到很遠很遠,看著爸爸一次又一次地跑去撿球,臉上露出略顯生氣卻又萬般寵溺的笑容。在我看來,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爸爸媽媽不忙,我們便會去離家較遠的廣場散步。我喜歡拉著他們的手,蹦蹦跳跳地走在中間,向他們訴說這一天中學校里發生的事情,或喜或憂,但卻都蒙上了一層快樂的色彩。我們會欣賞路邊盛開的花朵,綠油油的草坪,紛飛的蝴蝶……每當我意猶未盡不想回家時,爸爸都會站在我身邊不停地幫我驅趕蚊蟲,卻從不催我回家。
為了我的學習,他們會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我玩傳皮球或者成語接龍的游戲。直到玩得困了累了才去睡覺。
一到冬天,一場雪下來,院子里會鋪上一層厚厚的雪。我們三個就拿上工具出去清雪,然后堆雪人。我勁兒不大,每次都累得氣喘吁吁卻也干不了太多的活兒。可是看著那憨態可掬的大雪人,我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繁重了,父母的活兒也越來越多,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我們不再在晚飯后一起出去散步,不再一起去打羽毛球……后來,我們搬了家,那座房子也被拆掉了。盡管那段時光早已逝去,但那段記憶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
那最美的時光,化作一片片關于記憶的羽毛,變成一串串關于懷舊的符號,成為一道道璀璨的光芒……
亮點解讀
1.還原生活,主題鮮明。考生真實地記述了自己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平凡而快樂的生活:同住在一個破舊的屋子里,每天等爸爸來找“寶寶“、和爸爸一起打羽毛球、和爸媽一起散步、一起堆雪人……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生活,卻是“我”記憶中“最美的時光“,被還原的生活,鮮明地突出了作文的主題。
2.描摹細致,感情真摯。作文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把“最美的時光”真切地表現了出來,突出“我”對那段時光的真摯感情。如“我”鉆到桌子底下藏起來、“我”故意把羽毛球打得很遠、爸爸幫“我”驅趕蚊蟲……每個細節里,都體現了“最美”的韻味。
3.語言樸實,娓娓道來。描述記憶中“最美的時光”,考生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辭藻,而更多的是樸實的語言,顯得親切,體現出一種自然美,這樣更能調動讀者的閱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