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
我從小出生在浙江農村,看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得不說,故鄉教會了我許多。奶奶常說,做人要學會感恩。我也點點頭,回答我懂。但那時畢竟年少,只是朦朦朧朧地記住了這句話。
慢慢的,我在故鄉的哺育下漸漸長大。
春天,是農忙時節。俗話說得好:“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大家都急著插新出的秧苗,盼望著今年能有一個好收成。這時,哪能少的了我的身影呢?與小伙伴個自徑直竄入自家田中,人手一把油綠的秧苗,彎下腰便干了起來。畢竟只是鬧著玩,秧苗總插得東倒西歪,像剛被踩過似的,只得挨家人臭罵一頓。有時,我們也會一不小心摔了個狗啃泥。但卻也樂此不疲。最后,一個個腰酸背痛,走路都一瘸一拐。這也許就是故鄉要教會我們的——只有勤勞,才有收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天空灰蒙蒙的。看,雨中一群沖出頂著荷葉的小孩,穿著拖鞋,吊帶背心,哈哈大笑。任雨滴的涼爽透過腳趾,直傳到大腦,帶走所有的煩惱。但有誰知道,他們剛經歷過毒辣太陽的照射呢?故鄉告訴我們——所有的快樂都是以困難為前提的。
秋風吹黃了田野,送來陣陣伴有甜香氣息的麥浪。置身其中,猶如蝴蝶迎著鮮花飛舞,頗有幾分輕盈之感。她吟唱起動人的生命之歌,每個人都高興地收獲著馨香的果實。也許有人會感到這是一個悲傷的季節——秋風吹,催人老。但我們深深地知道,一次結束,就會是一次新的開始。
我沒見過雪,不知道真正的冬天應該是怎樣的。我站在凜冽的寒風中,不乏看到故鄉的綠意。有的植物也漸漸地抽出小精靈似的新芽,裝點著故鄉的每一絲身軀。也許她要告訴我們的便是: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但一切似乎都會改變,當我十年后的今天再去看她時,發現早已是時過境遷了。
樹被砍了,被劈成了板塊,熬成了紙漿;山被燒成了磚料;故鄉的富饒漸漸被“城市”這只大怪物吃掉了。她開始消逝了,不再如當年那般動人,而是變得灰煙漫天,流感彌漫。故鄉,也只能活在我的夢里。
可我畢竟是大山的孩子呀!我喜歡田野中“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我喜歡淋雨一直走的感覺;我還喜歡在秋風中歡唱……
為了生活,我們建筑了故鄉,并祈求她生生不息,恒如日月,寧靜美麗,不被破壞。但我們大概沒有料到,是我們親手給她判了死刑。
是的,凡是人類不需要的東西,都會被毀滅,無一幸存。
今天,故鄉已經被破壞得面目全非,我終于理解了奶奶的用意——我們應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報答那些曾幫助過我們的人和物。
我雖然不知是否還來得及,但我不能再落井下石,我要飲水思源,我要感恩故鄉。如果沒有故鄉,我們至今仍會在蒼茫的大地上流浪。所有的鴻書、異地的相思和問候,也無址可落。
她曾幫過我們,也救過人類。
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停止對她的“整容”,對她說聲謝謝。祈禱在經過大自然的千年自我復原后,她能依舊如同當年一樣美麗。
捧一把泥土,感恩故鄉賜予我的溫暖;拾一片落葉,感恩故鄉賜給我的美好童年。
“故鄉,謝謝你。”我要在大地上喊出這句話。讓這聲音劃破天際,傳入每個人耳中。我要哭著、笑著、喊著、追著她最后的身影——故鄉,謝謝你!
(指導老師:施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