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圖片提供/楊成林
社會和諧人長壽
——介紹廣西龍州縣
文并圖片提供/楊成林

2015年6月19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發布公告,確認廣西龍州縣等三縣市為“中國長壽之鄉”,并于7月7日在龍州舉行了該縣的授牌儀式。至此,龍州縣成為廣西第22個“中國長壽之鄉”。
根據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公布的資料,截至2014年底,龍州縣實足存活百歲及以上老人共31人,占總人口26.96萬的11.50/ 10萬;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有6498人,60歲及以上人口41 765人;80歲以上人口占60歲及以上人口的15.56%。這些數據表明,龍州成為“中國長壽之鄉”是名副其實的,符合中國長壽之鄉的評選標準。有專家認為,龍州人口長壽的根本原因是兩個方式好:從個人微觀視角看,龍州人生活方式比較好;從一個地區的宏觀視角看,是發展方式好,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協調均衡發展,發展惠及民生,增進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龍州優美怡人的人居環境需要提及。龍州縣地處西南邊陲,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北緯22度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5攝氏度,使龍州人長年生活在溫煦的自然氣候中。全縣居民飲用水質達到國家2類標準,水質呈弱堿性,有益健康。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和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使龍州環境空氣質量超過國家二級標準。
龍州人的長壽一方面得益于龍州人熱愛自然、親近山水、飲食綠色的生活習慣。千百年來,龍州人民都以水稻、玉米、紅薯等天然食品為主食,其他眾多傳統美食如桄榔粉、雞肉粉等也無一例外地遵循自然、健康的飲食法則。龍州人喜歡過順其自然、安詳安寧的慢生活,他們親近山水,喜唱山歌,樂于舞蹈,帶著一種遠離都市的悠閑、自信、從容的生活方式,日子平淡、緩慢有序而有滋味,幸福指數比較高,彰顯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
龍州人的長壽另一方面體現在發展方式好上。全縣敬老愛老蔚然成風,當地把每年農歷九月定為“敬老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孝老敬老活動。目前,龍州縣“醫、居、娛”的老年保障體系完善,每千名老年人平均擁有28.6個床位,超過全國標準要求。從2013年起,全縣所有農村人口全部免費參加“新農合”,參保費全部由政府買單,農村老年人病有所醫的愿望得以實現。龍州縣堅持民生為本,2014年民生支出16.8億(占財政支出的80.7%),用于城鄉環境整治、社會保障、新增就業、安居工程、扶貧救助、老人優待、農村飲用水、村路硬化、教育資助、文體惠民等項目上,同時大力推動清潔鄉村建設,有力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這些,都為龍州人的健康長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