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卓然
家庭癌究竟是怎樣“傳染”的
文/卓然

幸福小區最近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四口之家,有三人相繼罹患癌癥,他們得的還都是食道癌。小區居民議論紛紛,很多人因此相信,可怕的癌癥具有傳染性。
正好趕上本地在積極創建和諧社區活動。為了打消大家顧慮,居委會請來了腫瘤醫院的陳主任,讓他給居民們好好科普一下癌癥是否具有傳染性的知識。
陳主任首先表示,癌癥不屬于傳染病,至今全世界也沒有發現一例因病理性傳染的癌癥,所以請大家放心,和癌癥患者接觸不會被傳染上癌癥。
但是,一個家庭為什么會有人相繼得上癌癥呢?而且多種情況下還是同一種癌癥?這是因為一些癌癥的誘因,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陳主任說,不久前,我就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一位年過四十的女性前來就診,主訴胸部不適,吃飯時不適感尤其嚴重。她母親和姐姐都是因食道癌去世的,所以她高度懷疑自己也和她們一樣,得了食道癌,我還安慰她,雖說有這種可能,但概率并不是很高吧?
但讓陳主任驚詫的是,給這位女患者的檢查結果,她的確和母親、姐姐一樣真的得了食道癌。
有關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近年來這種“家庭癌”現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他們(她們)既可以同時發生,也可先后出現,其患癌部位可以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發生這種現象的科學解釋是:家庭成員共有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由于同一個家庭的成員長年同在一個鍋里吃飯,彼此互相影響,“同化”了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而且家庭居住環境相同,所以往往潛移默化被同一致病因素或致癌誘因所影響,于是,患同一類疾病或癌癥就不足為奇了。
陳主任說,以我接診的那位女性患者為例,她們一家人常年喜食熱燙的食物,連吃餃子都是幾個幾個地煮,就為吃那個熱燙的滋味。長此以往,她們的食道受到嚴重傷害是必然的。
有國外研究報道說,那些家庭成員同患食道癌的人一般收入較低,這會使他們動物蛋白攝入量少,經常攝入不新鮮或刺激性食品,而這樣容易引起食道黏膜病變,導致食道發炎并逐漸發展為食道癌。
此外,還有一些家庭癌是長時間共同接觸同一種病菌引起的,比如,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達50%~60%,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感染細菌,它可能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長期感染可能發展成胃癌。
陳主任最后表示,家庭癌在眾多的癌癥患者中,目前仍然是少數。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機體內,存在著嚴密的針對癌細胞的監視清除系統,雖然暴露于同樣的環境之中,但只要體質健壯,機體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就會卓有成效地對抗癌細胞的入侵。當然,養成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常食新鮮果蔬,少吃不健康食物;堅持運動,避免營養過剩;保持心理平和,避免長期負性情緒等,無疑都是有效規避家庭癌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