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疾病防治(下)
編者按:《看得懂用得上的養生經典》一書共分六冊,其內容科學精妙、通俗易懂,為當代老年人的養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本文選自《看得懂用得上的養生經典③》

名著選錄
常見年高疾患,將同少年混投湯藥,妄行針灸,務欲速愈。殊不知,老年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至于視聽不至聰明,手足舉動不隨其志,身體勞倦,頭目昏眩,宿疾時發,或秘或泄,或冷或熱,皆老人之常也。勿緊用針藥,急求痊愈,往往因此別致危殆。
且攻病之藥,或汗或吐,或解或利。緣衰老之人不同年少,年少者真氣壯盛,雖汗吐轉利,未致危殆。其老弱者,汗之則陽氣泄,吐之則胃氣逆,下之則元氣脫,立致不可救,此養老之大忌也。
大率老人藥餌,止用扶持,止可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劑。不可用市肆購買,他人惠送,未識方味者,與之服餌,切須詳審。若有宿疾時發,則隨其疾狀,用和平湯劑調順,三朝五日,自然痊退。唯是調停飲食,隨其食性變饌治之,此最為良法也。(《壽世青編·卷下》)
幫您解讀
經常看到有的醫生治療老年人疾病,總是與年輕人混同而無區別地使用湯藥,胡亂地施行針刺艾灸,務求迅速治愈疾病。壓根兒不知道,高齡老人,血氣已經衰弱,精神減耗虧損;至于視力不明而聽力不聰,手足活動行止不能隨其意愿,身體勞累疲倦,頭昏目眩,宿疾舊病不時發作,大便或秘結或泄瀉,或者時冷時熱,這些都是老年人的常態。不要緊迫地使用針灸或藥物,不要急于要求迅速治愈,否則往往會因此而招致意外的危險。凡年老體弱之人,若發汗便陽氣外泄,催吐則胃氣上逆,通利大便就會元氣虛脫,甚或立刻導致不可救治,這些就是奉養老人最大的禁忌。
大體上老年人所服藥餌,只能采取扶持的辦法,只宜用性溫、平和、順氣、補虛的方劑進行治療或調理。不可采用市場上所購買,或他人贈送而不知方味的藥品服食,切記必須詳細審慎地對待此一問題。若有舊病宿疾不時發作,則隨即根據疾病癥狀,用平和的湯藥調理順暢。過了三五天之后,疾病自然會消除。只有多下功夫調理飲食,根據食物的性能功效變換其飲食結構來進行治療,這才算得上是最為良好的調治方法。
專家點評
本篇明確指出,凡治老年病,一定要與治療青壯年人的疾病有所區別,絕不可混為一談。治療老年病除了多采用平和、順暢、補虛的藥物之外,更要重視食療食補,這才稱得上是調治老人疾病的良好方法。
名著選錄
世有病人親朋故舊交游來問疾者,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夸了了,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言是實;或云是風,或云是氣。紛紛謬說,種種不同,使亂病人心意,不知孰是。遷延已久,時不待人,然致禍,各自走散。設有明醫,識病淺深,探究方書,熟知本草;看病不爾,大誤人事,何況妄議者乎?(《壽世青編·卷下》)
幫您解讀
世上有些病人的親戚朋友或結交多年的故舊前來慰問,他們從來沒有治病經歷,沒有讀過一本醫書,卻自我夸耀說什么都懂得,提出各種奇異的看法。有的說是虛證,有的說是實證,有的說是風病,有的說是氣病。錯誤的言論紛紛說出,說法各不相同,使病人聽了內心惑亂,不知誰的說法是正確的。延誤治療已很長久,時機不等待人,忽然之間招致病情加劇的災禍,他們便各自走散了。假若有高明的醫生,能識別病的深淺,對醫方書很有研究,又精通藥物學,看病如果不按他的意見辦,就會大大誤事,何況旁邊還有人在胡說八道呢?
專家點評
本篇指出,有的親友在探望病人時,喜歡高談闊論,信口雌黃,蠱惑人心,以行家里手自居,阻礙醫生進行正常的治療,只能發生消極影響甚至起破壞作用。一旦造成誤治或招致醫療事故,便紛紛作鳥獸散,誰也不負責任。此類事例不僅古代有,今天亦不鮮見,值得引以為戒。
——選自《看得懂用得上的養生經典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