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行 明
(青島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
·規劃·建筑·
明清大運河北新關關署空間及其管理活動★
鐘 行 明
(青島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明清大運河沿線設有多處鈔關,是運河管理活動的重要場所。鈔關關署的空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與管理活動、管理制度的運作有著重要的聯系,以明清大運河上北新關關署為例,詳細分析了鈔關關署空間,并分析在其中進行的一些典型管理活動,探討了制度與空間的關系。
大運河,鈔關關署,管理活動
鈔關是明代始創用于征稅的機構,鈔關始設于宣德四年(1429年),其后時有興廢。明代鈔關主要設置于長江、運河兩大水道的要沖征稅,充盈國庫。
明代大運河上設有北新關、滸墅關、揚州關、淮安關、臨清關、河西務關六大鈔關,對過往船只征收課稅。清代繼承明代鈔關舊制,大運河六大鈔關除河西務關移至天津關外,臨清關、淮安關、揚州關、滸墅關及北新關均得以保留[1]。
鈔關多設有關署,“鈔關之設,所係于政體者甚大”[2],其建筑“按公署之設,以彰朝廷之體制”[3]。現根據文獻記載對明清運河上較為重要的北新關鈔關關署的空間及其管理活動進行研究。
北新關位于杭州城以北10里有余,“因附關有橋曰北新”[4],故命名為北新關。關署最早建于何時無可考證。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因漕船失火殃及關署,榷使傅慶貽重建[5]。
關之前建鼓樓一座,高三丈。臨河為牌坊,坊下置柵環護左右。入門為前廳,廳三間。廳以內為正堂,堂三間。堂前為捲篷,后小廳為寅賓所。書室介其側,堂后小廳三間。廳后架閣五間,面北筑臺臨池。廳左為居室,近建以樓。室前廊房各三間,廊外平房三間,庖湢及仆人所居。樓之北為拱辰樓,樓下有亭,亭繞以池。正堂右為庫房,一間,每日委官收銀,傾銷未完暫貯于內。吏書房,在庫房外,凡五間,書吏居此,不得擅出。單房,二間,書手在此掛號寫票。儀門外為土地廟,一間。冊房,一間,書手在此攢造稽考季報,通知知項文冊。大門外為委官小署,三間,每季小委官一員,如三司府衛首領之類,皆居于此。聽事官房,樓房一間,聽事官在此看守關柵,今易以延賓客焉。門外置有榜亭,本關一應榜文張掛于此[6](見圖1)。
清代北新關公署建筑大多沿用明代建筑,總體布局基本未變,功能分區基本一致,庫房、書吏辦公局均位于西側,只是清代在東北角增加了內宅。中軸線上的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基本一致,只是匾額題字多有變化[7]。
通過對北新關關署的分析可知,關署總體空間布局多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建筑有明顯軸線,軸線上從外到里依次分布著牌坊、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后堂等建筑,其中以大堂為中心,等級最高。左右兩路建筑一般由土地祠、寅賓館、庫房、書吏房以及其他輔助用房組成。關署空間呈現以下特征:1)對外空間。主要用于表現威嚴儀式,多由轅門、牌坊、鼓亭、大門等組成。用以對外表達關署的尊嚴與氣勢,表明關署的空間界線。同時亦是鈔關辦公的前導空間,在此往往設有班房等。此外,關署特有的大柵或放關樓多臨河而設,是稽查、放關之處。2)辦公空間。主要指大堂、二堂、單房、船房、算房、書吏房等,該部分是關署的主體空間。用以完成關署主要的征稅活動。3)庫房空間。用以貯存稅銀。4)內宅空間。供官員及其家屬居住,多位于整組建筑群的后部。5)祭祀空間。關署內多設土地祠、庫神、文武二帝祠等,榷使新上任要進行祭祀。6)游憩空間。多設于公署之后,供官員公事之余宴息。多設亭、樓、池、沼,環境優美。

鈔關關署的管理活動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征收商船稅;二為官員及胥役的活動,兩者時有交叉,共同運作。
3.1 征收商船稅與關署空間
《雍正北新關志》中記載了北新關征收商船稅的流程[8](見圖2),體現了鈔關內征收商船稅與關署空間的對應關系。征收商稅活動主要有填報稅單,算房科算銀數,內衙硃簽,出堂收稅,大柵放關;征收船稅的主要活動有填報稅單,船廠房寫單,船柜書納船稅,發船書排號等。這些活動都在專門的關署空間進行,按照一定的規程完成,關署的管理運作與關署空間的關系也得以體現。
根據征稅流程圖以及關署內各役的職責[9],在北新關公署圖上畫出關署征收商稅、船稅的管理運作圖(見圖3)。


征稅流程的幾大重要環節投影到關署空間中,相應形成幾個重要管理活動空間:1)關署前大柵(有的鈔關為放關樓),此處是收稅的起點和終點,商稅在此報單,入署納稅畢后,管理人員在此
核對放行;2)大堂右側的單房、船單房,在此填寫稅單;3)大堂前左側的算房、引房、查數房,在此計算應交稅額;4)發給船籌的船房。
3.2 關署內官員及胥役的活動空間
鈔關關署有明確的空間分區:有大門外部分;以大堂為中心的收稅部分,包括單房、算房、船房等;書吏辦公區;庫房以及內宅。各個功能區之間在空間上雖然可相互連通,但為了加強關署內部管理,明確限制了署內服務人員的活動范圍。明代堵胤錫任北新關榷使時規定:“一應外役不許擅入堂庫、書房;一應書役不許擅入后堂、私衙門;一應班役、庫役、買辦不許于轉桶處與大小家丁通同聚話。違者責革不貸。特示。一粘堂上,一粘后堂,一粘轉桶”[10]。同時,對關署內官員及胥役辦事程序也進行了規定。一般由一名小廝按時開內衙門,捧印放桌子上,即把內衙門鎖上。然后班役才允許開外衙門,捧印盒出堂后即時封鎖,門吏接印后封鎖后堂門。轉堂班役接印盒后,門吏即出后堂,封鎖堂門。擊梆開外衙門,把印放于桌上,封鎖完后,由小廝開內衙門,即時封鎖。可見在捧印的過程中,要做到實時封鎖。內衙傳話只用一名小廝,當面領鎖匙,到點開內衙門,高聲傳話結束后,繳回鎖匙,外衙傳話程序與內衙相同[11]。關署一天的工作自內而外開始,各環節之間有著準確的銜接,“門”在關署中既起著通道、啟閉的作用,同時也是關署工作程序的重要轉接點。
鈔關公署作為大運河重要的管理建筑,其建筑空間分區明確,同時關署內所進行的管理活動與鈔關征稅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管理制度運作與空間對應的關系較為明顯,重要管理活動所對應的空間往往也是公署內的重要空間。
[1] 《大清會典》卷234,235,《關稅》[Z].
[2] [清]張 度,鄧希曾.《乾隆臨清直隸州志》卷9,《關榷志》[Z].
[3] [明]馬 麟修,[清]杜 琳等重修,李如枚等續修.《續纂淮關統志》卷5,《公署》[Z].
[4] [清]許夢閎纂修.《雍正北新關志》卷8,《公署》[Z].
[5] [明]王宮臻纂修.《崇禎北新關志》卷13,《公署》[Z].
[6] [明]王宮臻纂修.《崇禎北新關志》卷13,《公署》[Z].
[7] [清]許夢閎纂修.《雍正北新關志》卷8,《公署》[Z].
[8] [清]許夢閎纂修.《雍正北新關志》卷5,《法制》[Z].
[9] [清]許夢閎纂修.《雍正北新關志》卷10,《人役》[Z].
[10] [明]堵胤錫撰.《榷政紀略》卷1,《申禁令》,《外衙關防示》[Z].
[11] [明]詳見堵胤錫撰.《榷政紀略》卷1,《申禁令》,《內衙關防示》[Z].
The space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Beixin customs post architecture of the Grand Cana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ong Xingming
(SchoolofTourismandGeography,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
There were several customs pos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were the important place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Grand Canal. The space of customs post architecture is special and related with it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Take the Beixin customs post of the Grand Cana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pace of customs post architecture and some typic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carrying 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and space.
the Grand Canal, customs post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activities
2016-11-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513083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批準號:13YJCZH274)
鐘行明(1980- ),男,講師
1009-6825(2017)04-0001-02
TU-0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