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亞沙 朱順賢
(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西 柳州 545001)
?
柳州市產業轉移對都市區空間格局的影響
溫亞沙 朱順賢
(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西 柳州 545001)
基于柳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并結合柳州市產業與空間分布現狀,分析了柳州市產業轉移的方向與未來產業格局,探討了產業轉移對都市區未來形成“一心四城”空間格局的影響,為柳州市的城市規劃提供了依據。
新型城鎮化,產業轉移,產業格局,空間格局
柳州市新型城鎮化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方針,既大力發展中心城市,提升其承載吸納農業轉移人口進城的能力,以及更好發揮輻射帶動功能;同時加快發展縣城和小城鎮,提高就近就地城鎮化水平,構建結構合理、布局協調、功能互補的新型城鎮體系。
2.1 現狀產業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2015年,柳州市全市GDP總量達到2 298.62億元,僅次于南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 869元/人,直追沿海地區水平。201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4 546.20億元,區內排名第一,在西部地區處于中上水平。工業作為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尤其是汽車、冶金、機械三大支柱產業。
雖然產業經濟整體勢頭尚好,但仍存在問題:1)中心城區的工業產值占比逐年提高,保持在90%左右,中心城區對下轄鄉鎮的城鄉一體化帶動作用不明顯。2)六縣發展不均,南強北弱。3)二、三產業比例不均衡,柳州未來將成為區域型中心城市,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升城市軟實力。
2.2 現狀空間格局及存在的問題
依托東西向的323國道和南北向的209國道,柳州市目前形成了“一心兩廊”的空間格局。“一心”為中心城區,“兩廊”分別為依托兩條國道形成的東部的新興—洛維—陽和—汽車城—鹿寨縣空間發展走廊,西部的柳江—河西—柳北—長塘—沙埔空間發展走廊。存在的問題:1)空間發展不均衡,東強西弱、南強北弱。中心城區與桂柳高速沿線城鎮發展迅速,而遠離交通干線的區域發展緩慢,存在明顯的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現象,空間發展極度不均衡。2)中心城區與周邊鄉鎮存在明顯的二元空間結構特征。3)中心城區擴張速度快,發展空間有限。
3.1 柳州市產業轉移主導思想
充分挖掘柳州作為國家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的發展潛力,把握國家實施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的機遇,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科學籌劃柳州城區與柳江區、鹿寨組團的發展定位和產業布局,強化柳州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基地地位。柳江區、鹿寨縣積極主動承接柳州市骨干企業的輻射,通過同城化產業布局和發展,做大做強現有支柱產業和優勢傳統產業。
3.2 柳州市產業轉移分析
柳州市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產業轉移,而產業轉移進一步促進了轉移地和承接地的產業結構調整。
3.2.1 柳州市產業轉移分析
1)從都市區工業規劃用地存量分布分析。柳州市現狀工業用地70%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外圍鄉鎮占比較低。規劃工業用地存在明顯的產業轉移特征,中心城區工業用地規模急劇降低,外圍鄉鎮工業用地呈爆發式增長。工業用地存量分布呈現東>北>南>西的趨勢,一、二類工業用地分布存在向北、向東的趨勢,三類工業用地主要向東發展。
2)從都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分析。根據柳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從高速公路、鐵路、水運、航運這四項交通要素對比都市區東、南、西、北方向的交通條件(見表1)。

表1 柳州市全方位交通條件比對表
分析得出:交通優勢為東>南>北>西,因此判斷,工業發展方向應優先選擇東邊,其次為南邊,再次是北邊,最后是西邊。
3)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柳州市地處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面環山,靜風頻率高。當靜風出現時,大氣污染物的擴散稀釋很慢,在廠區、工業區附近形成大氣污染的可能性加大。因此規劃時要考慮該影響,盡可能把產生大氣污染的工業建在遠離居民區、公共中心的位置。
從柳州市風向頻率、平均風速和污染系數來看,柳州市全年東北風向下風側的污染機會最多,西北、北、南風向的下風側污染機會次之,東南、西南風向的下風側污染機會最小。因此,規劃時應將向大氣排放有害物質的企業、工業區布置在東南、西南方向。
從水環境來看,對水質存在威脅的二、三類工業建議調整至柳江河下游區域。
4)從土地擴展的可能性分析。通過對都市區土地利用規劃分析,土地擴展的可能性為:南部的柳江縣最大,北部的沙塘、石碑坪和東部的江口導江區域基本相同,向西基本無拓展可能。
3.2.2 結論
綜合確定:一類工業用地以向北發展為主,二類工業用地以向東、向南、向西為主,三類工業用地以東南方向最優,禁止向北部發展。
3.3 柳州都市區形成“一心兩廊四帶多組團”的產業格局
根據上述產業轉移分析可知,柳州都市區工業格局依托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空間結構調整,將形成“一心兩廊四帶多組團”的產業格局(見圖1)。

“一心”——以中心城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為工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兩廊”——西部工業走廊和東部工業走廊。“四帶”——沙埔—東泉、雒容—鹿寨、江口—導江、新興—穿山4大工業帶。“多組團”——東泉—華僑工業組團、柳北工業組團、河西工業組團、柳江物流組團、陽和工業組團和洛維工業組團。
3.4 柳州都市區形成“一心四城”的空間格局
伴隨著產業轉移都市區形成“一心四城”的空間格局。其中,“一心”為君武山森林公園—三門江森林公園—古亭山公園形成的都市區綠心;“四城”分別為中心城區(含柳江城區)、柳東汽車城、沙塘石碑坪區域和江口導江區域(見圖2)。

此空間格局對其他規劃帶來的影響隨著柳州市產業轉移,未來構建“一心四城”的空間格局是極有可能的,但同時也帶來對柳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周邊鄉鎮規劃的影響。
首先,2014年修編的《柳州市綜合交通規劃》仍緊緊圍繞中心城區和汽車城展開規劃,并未過多的考慮與外圍片區的交通聯系。因此,建議下一輪綜合交通規劃編制時突破原有的行政邊界,充分構建中心城區與周邊其他城區的交通通道,強化產業通道建設,利于中心城區和外圍片區同步健康發展。
其次,沙塘石碑坪和江口導江區域未來將成為柳州市的重要城區,與目前的鄉鎮總規定位、定性存在較大差別,那么就需要對鄉鎮總規、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及時調整,做好與未來的規劃銜接。
[1] 李松志,劉葉飆.國外產業轉移研究的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2007(2):123-126.
[2] 劉 碧.基于產業梯度轉移理論的我國產業轉移問題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0(11):1-4.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Liuzhou to spatial pattern in metropolitan area
Wen Yasha Zhu Shunxian
(Liuzhou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Liuzhou545001,China)
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dea in Liuzhou,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dust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status in Liuzhou,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dustries transfer direction and future industry pattern in Liuzhou,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transfer to future “one heart four cities” spatial pattern in metropolitan area, provided basis for the city planning in Liuzhou.
new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pattern, spatial pattern
2016-11-26
溫亞沙(1984- ),女,城市規劃師; 朱順賢(1983- ),男,城市規劃師
1009-6825(2017)04-0021-03
TU984.1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