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東
摘 要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現代化技術日漸更新,電視節目制作所用設備必定會朝數字化方向不斷發展。如今,節目制作設備數字化成為電視單位重點工作內容,更是相關人士探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闡述了電視系統數字化含義及特征,并從錄像機、非線性編輯設備分析設備的數字化,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電視節目;制作設備;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5-0026-02
隨著電視事業快速發展,電視技術數字化不斷發展和應用,為了滿足人們對電視節目的需求,很多電視臺也在不斷更新電視設備數字化工作,設備數字化成為相關人士探究的重要課題。
1 電視系統數字化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數字化相關技術上更是得到突破性的進展,加上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和普及,將信息革命推向一個新的高潮。到目前,信息化程度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標志。
1.1 數字電視含義
在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成為一個發展的主流趨勢,數字電視成為數字化信息革命的產物。傳統模式下,就是攝像機通過掃描轉化成模擬信號,并將從話筒傳遞過來的音頻信號混合在一起,這樣就形成視頻和音頻相結合的全電視信號,把這種信號通過調制方式加載到無限電射頻上,然后傳遞出去。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數字化采樣,應用0、1二進制的符號串表示。數字電視不僅能實現電視接收機數字化,還能夠實現電視信號數字化,從而實現數字信號的傳輸。對數字電視含義進行歸納,就是高清晰度電視(HDTV)體制下實現全數字的傳輸模式,這種信號經過發射,接收,然后就能夠通過數字電視顯現出來。在該系統中,傳輸和發射難度相對比較大,自然耗資也就最多。
1.2 數字電視的特征
主要特征就是頻道的利用率高、清晰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及服務多樣性等;刊物、報紙的內容由編者決定;而且什么時候播出、具體要播出什么內容,都是由電視臺決定,用戶和電視臺之間的交互性必定會受到限制。而數字電視不但能夠看錄像看電視,還能夠進行交互圖文雜志閱讀、電視教育、電子游戲等,用戶可以作為個人電腦使用。數字電視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清晰度比較高,幾乎可以達到演播室一樣的水平;音頻效果能夠和5+1環境聲的家庭影院差不多;在現有普通彩色電視機安裝上模擬電視畫面模式,就能夠收看數字電視的節目。
1.3 數字電視發展
相比之下,美國數字電視方面發展非常快,而且市場認可度也比較高。早在1987年美國就開始研制,在1990年開始使用發射及接收數字電視的系統,2006年底美國全部更改成數字電視。從我國實況來看,一直都比較重視數字電視的開發與研究,在1994年國家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小組,在1996年科委就將HDTV作為國家的重大科技產業項目。如今,我國研制出的HTV圖像清晰度較高,已經遠遠超過模擬電視,至少提高一倍以上。截至目前,已經達到35mm電影水平,共計1 000多線,其中VCD多達200多線,DVD達到500多線。在我國HDTV發展分成3個階段:(1)實現普通模擬數字化,從市場上銷售數碼彩電來看,大多數都是在原來的模擬電視上加裝處理數字的電路,能夠得到極高的圖像質量,還增加一些新功能,例如圖文電視、畫中畫等;(2)將現行模擬制式下的聲音信號、圖像信號實施數據壓縮,圖像質量上達到演播室水平500線以上;(3)圖像質量實現35mm電影膠片的水平,當然距離800線以上還需要一定時間。過渡期內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并存,一般的彩色電視機加裝上機頂盒就可以看到數字電視節目。
2 設備數字化必要性
制作電視節目設備的數字化是發展必然趨勢,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電視數字化還處于模擬和數字制式中間狀態,還是在模擬電視制式下對攝像、切換臺及特技機等各種設備中進行信號數字化處理。主要優勢是信號質量比較好,假如需要長距離進行傳輸或多代復制,信號也不會出現較大衰減,加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發展,制作這些節目的設備更便攜,優化網絡化傳輸工作也比較到位。制作電視節目設備數字化的必要性,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從制作電視節目所用設備現狀來看,通常所用設備的使用壽命約為8~10年時間,而現在所用的設備大多是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使用,設備穩定性與安全性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就必須要更新換代,有一些省級電視臺從90年代就逐漸引入一些模擬分量格式設備,但是到了現在也應該更新換代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電視臺所用電視設備,許多相關技術指標極難滿足當前播出所需。例如現有一些模擬設備,主要采用Hi-8mm,U-Matic等格式,如果僅僅依靠這些設備是不可能滿足電視節目制作現狀所需,由此可見加快設備數字化是節目制作發展所需。
3 電視節目制作設備數字化分析
3.1 錄像機數字化
從信號的角度來看,可以將磁帶錄像機劃分成模擬與數字兩種信號類型。模擬方式就是通過模擬量的調頻后將信號記錄到磁帶上,這種方式就是把信號模擬量采取A/D轉換后,數字量經過轉換后再調頻,然后記錄處理,在重放時要適當給予一定調整,然后再利用D/A轉換方式,將數字量轉換為一種模擬信號。從現狀來看,所用的模擬設備大多都是U-Matic、MII、S-VHS、Hi-8mm等格式,事實上這些格式能夠滿足制作節目所需。但是隨著電視節目播出系統不斷朝數字化的方向發展,所以要提高信號的質量就需要加快制作節目方面的設備轉變,尤其是朝著數字化方向轉變。從電視節目的制作來看,每次對錄像帶進行復制后,就會對節目質量及圖像質量造成一定的衰減,尤其是圖像質量衰減的特別厲害,但是電視中的特技需要進行多次復制,很多制作節目時為了防止質量被大量衰減,就降低復制次數,最終造成節目特技效果比較差,大多數都是因為這種因素造成。要解決這方面問題,各個國家都在積極進行研制,加強錄像設備的研制,便于制作出高質量電視節目。
3.2 非線性編輯設備
非線性的編輯設備是計算機技術與數字化技術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融合非線性設備常常使用在計算機上,外加音頻及視頻處理卡,安裝上非線性的編輯軟件就形成。非線性的編輯設備正朝著編輯工作占據所有磁帶的局面,通過先進的編輯設備及完整的編輯系統發揮出切換臺、字幕機、特技設備等各種制作設備的作用,在現實中通過一臺設備就能夠實現制作過程中后期所需的各種設備,并且還能夠非常簡單的將電視內容調取出來,快速鎖定需要編輯的內容,切換編輯的序列,通過非線性編輯系統具備的預演功能對節目編輯后的效果進行預覽。對非線性化的節目,制作后期一定要處理很多方面的繁雜事情,例如處理特技、合成影響音頻、編輯視頻圖像等等,按照一定要求對拍攝的內容實施在處理。事實上,電視畫面是否具備感染力并非單個鏡頭就能夠發揮這種功效,需要多種畫面共同組接而實現這種效果。采用非線性的編輯就能夠編輯所有平面中的二維、三維,例如裁剪、翻頁、平移、波動及透明疊畫等等,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組建形成更多特效功能。并且非線性的編輯設備還可以實現其他功能,可以依照編輯制作的標準差異時刻改變工作的環境。這種設備屬于一種音頻編輯設備,因此必須要合理使用,要嚴格按照音頻編輯的原則實施。同時還要和傳統制作模式所用設備進行比較,數字設備就能夠全面發揮制作人的技術水平,這種模式和傳統模式比較,具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就要進一步擴展應用范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制作電視節目必定會迎來全面數字化時代。
參考文獻
[1]劉大文,王敏,黃永舂,等.電視節目電腦制作實戰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2]姚海根.非線性視頻編輯[M].北京:科學出版社,2O10.
[3]余勝泉,楊可.非線性編輯系統[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10.
[4]王建芬.淺談電視節目后期制作與編輯[J].大眾科技,2010(12).
[5]呂劍.新技術時代下的電視制作現狀探析[J].科技風,2012(16):14.
[6]李東方,王輝.數字化網絡常用視頻壓縮技術淺析[J].廣播電視與制作,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