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新
關聯性是電子證據在法庭上運用的關鍵性指標。關聯性對電子證據認定結果的實際影響,遠超過真實性、合法性和證明力之效果。
通過對508份刑事、民事判決書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法官的認證結果是對關聯性質疑的支持大于對真實性質疑的支持。而關聯性并不是電子證據能否得到采信的一個孤立標準,它同真實性、合法性、證明力問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交叉。
作為一種虛擬空間的證據,電子證據用于定案必須同時滿足內容和載體上的關聯性,體現為鮮明的雙聯性。前者是指其數據信息要同案件事實有關,后者突出表現為虛擬空間的身份、行為、介質、時間與地址要同物理空間的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關聯起來。
這些關聯性的良好實現,有賴于我國電子證據規則、刑事民事取證制度以及司法鑒定技術規范的創新。它們多數還處于發展初期,尤其在電子證據關聯性方面有所欠缺。構建電子證據規則,除了遵循現已規定的綜合性認證規則外,還必須引入適用廣泛的經驗法則、舉證責任規則等。在取證制度方面,須考慮不同部門規章和行業規范的自身特點,但其核心要旨,就是借助對糾紛發生前后出現的所有電子或傳統證據的盡可能全面的收集,來滿足法庭對證據關聯性各方面內容設定的嚴格要求。
另外,大數據的出現和發展,為電子證據的關聯性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大數據的關聯性是間接性質的,由于人類無法準確地把握其因果關系故不能用其直接認定案件事實,但是其基于全本數據所反映出的規律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案件事實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