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延安
中國刑法中并沒有死刑替代措施的法律用語,但不妨礙在研究中將一些立法目的或法律功能意在減少死刑立即執行數量的措施界定為死刑立即執行的替代措施。死刑立即執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執行適用的一種立法選擇。充分發揮現行刑法中這類措施的作用,對于大幅度減少死刑立即執行適用具有重要意義。
現行刑法中死刑立即執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緩期執行,包括一般死緩、限制減刑型死緩以及終身監禁型死緩。這為目前限制死刑立即執行適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資源。將限制減刑型死緩界定為死刑立即執行的替代措施,除了立法意旨十分清晰之外,在司法解釋當中也能夠看出最高司法機關的態度,主要表現在限制減刑目的的界定和溯及力的規定兩個方面。
基于對我國刑事法制中存在“生刑偏輕、死刑偏重”的認識,立法機關希望通過調整刑罰結構來解決以往存在的“不均衡的重刑主義”問題。在調整刑罰結構時,立法機關實際上提升了死刑立即執行的“門檻”,以減少死刑立即執行適用的數量,但同時相應提升了死緩和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痛苦指數”,進而一方面替代死刑立即執行,另一方面重建與犯罪的比例關系。
不過,限制減刑型死緩和終身監禁型死緩的適用,會導致罪犯實際服刑時間過長,進而會造成一定的人權保障方面的爭議和刑罰執行上的難題。有鑒于此,在既有法律框架內,應在制度上進一步完善,使相關規范適用形成合比例性的“階梯”,在積極減少死刑立即執行的同時,盡可能避免負效果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