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全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立與實現途徑是編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重中之重。本文結合筆者主持的基金項目《高職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為例,提出業人才培養目標確立與實現途徑。
一、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重要性及原則
1.重要性
第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保障學院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基本規格目標實現以及培養過程與培養方式的總體構架,是高職學院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標準和文件。
第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教學基本條件建設的前提。
第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教學過程組織、教學任務安排、確定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
2.原則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要注意以下原則:要適應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力本位,突出技術應用性和針對性;體現實事求是的原則;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培養;貫徹執行“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思路;特色專業與專業特色。
二、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剖析
1.學院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學院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在2000年開設,最初的專業名稱為土地勘測與規劃。經過16年的發展,該專業教師團隊教學和生產經驗已十分豐富,學院一直秉承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充分結合行業和市場需求,廣泛征求行業用人單位的意見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基于生產與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開發職業核心技術課程,為學生就業提供強有力的就業能力保障;同時根據調查反饋信息,發現學習能力和職業道德也是用人單位最關注的素質,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和誠信的職業精神。經過開展實踐專家研討會,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權籍測繪、土地調查確權登記、權籍調查、不動產評估、交易、不動產登記等等工作的高技能型專業人才。土地調查登記、土地整理規劃與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新技術新方法,具備現代測繪儀器的使用與維修維護能力、土地整理規劃設計、土地調查確權登記、遙感影像處理、數字化制圖、數據庫建立和維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1)人才培養規格。一是基本素質:思想上品德高尚,政治上立場堅定不動搖;心理素質良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基本職業能力;具有創新創業的精神,能夠主動學習,更新知識,不斷獲取知識能力;并且具備崗位變化的適應能力。二是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基本技能的掌握:知識和水平能適應和滿足工作崗位和職業標準對技能的要求;掌握權籍測繪和計算機繪圖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在工作中,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本生產中的基本問題;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理論和現代土地管理技術解決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土地整治與耕地保護、國土空間管制區域空間發展;土地政策創新與土地利用效率、土地集約利用綜合發展;土地風險與土地安全戰略、大數據與國土精細管理等相關的實際問題。三是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名稱和技術等級資格證書項目:全國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非必考項目),全國大學生A級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必考項目),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等級考試(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為選考項目),AUTOCAD制圖員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非必考項目),測工證中級(必考項目),全國普通話水平考試(非必考項目)。
(2)學生職業能力分析。崗位職責任務為:權籍測繪人員需具備使用測量儀器操作,能進行計算機內業成圖的能力;權籍調查人員需能用衛片、航片或數字正射影像圖應用;土地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人員;土地整理規劃與設計人員能完成土地整理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規劃設計(報告編制、投資費用估算、踏勘報告編寫、可研規劃圖件編制);不動產估價與土地評價人員能夠完成區域土地資源評價,各種估價資料收集的以及不動產的估價方法與技巧。
(3)知識結構。一是文化知識:具備基本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素質;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具備社會必需的理論知識(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常識);具備一定的書面寫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公關知識,與人溝通良好;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比如基本的英文讀寫能力;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術知識,能熟練掌握Excel、排版編輯等基本操作技巧。二是專業知識:掌握權籍測量、控制測量、GPS測量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土地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土地整治、土地復墾、新農村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規劃、規劃調整等基本知識,掌握不動產估價、土地資源評價的基本知識,掌握土地經濟、土地生態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土地整治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施工、不動產登記管理技術方法和能力。
(4)能力結構。一是專門能力:具備對地籍圖和地形圖判圖的能力,具備一般地形測繪的能力,具備權籍測繪的能力,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具有計算機數字化繪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整治、土地復墾、新農村規劃、基本農田規劃、規劃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能力。二是關鍵能力:在思想上具有獻身國土行業,熱愛土地管理工作的“三光榮”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具備獲取信息與梳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測繪行業吃苦耐勞的素質:頭腦靈活,具有創新的思維。三是職業拓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權籍調查與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具備土地資源評價的能力,具備數據建庫與數據分析能力,具備不動產估價的技術能力。四是核心職業能力:計算機軟件繪圖熟練操作,測繪儀器簡單維修保養、測繪儀器熟練操作,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與設計能力。
三、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措施
1.形成專業特色
培養目標以學生就業技能為核心,主動適應生產崗位;培養方式以“工學結合、產學合作”為途徑,讓學生體驗真實生產過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學改革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推行職業資格證書,體現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適應;考試改革以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教學評價以學生是否滿足企事業單位要求為標準。
2.完善專業教師隊伍的結構
一是選送青年教師進修和實踐頂崗,碩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人數達標,頂崗實踐鍛煉教師達標;二是加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及“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三是邀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技術人員到學院講學;四是參加企業技術服務。
3.積極開展科研工作
主動積極服務地方行業經濟,加強與社會、行業緊密結合。
4.加強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
一是增加現代化儀器設備的數量,建設“不動產登記”實訓室、“土地規劃與LIS”實訓室。二是實訓室儀器設備有效利用。三是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四是加快課程體系建設及專業教學改革。改革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按照基于生產過程思路,重視課程的整合,開發綜合化的課程。圍繞第三次全國土地大調查、土地登記、土地規劃調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新農村規劃、美麗鄉村建設等重大項目,在教學實踐中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依托信息化信息技術的手段,加大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