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
近日,國家統計局如期發布了宏觀數據,2017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6.9%,創下近6個季度以來的新高,實現了2017年經濟發展的良好開局。房地產指標升多于降,也很爭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1%,創下2015年3月份以來的新高;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1.6%,同比增速連續第5個月擴大;土地市場量價齊升,購置面積同比增長5.7%,成交價款增長16.7%;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累積增速分別為19.5%和25.1%,分別較前2月下滑了5.6和0.9個百分點;待售面積同比下滑6.4%,跌幅較前2月擴大了1.8個百分點。
但在產業結構持續調整,行業調控持續變化的市場背景下,趨勢判斷還是不可大意,各項指標分析還是應當更細一些、更慢一點,這樣才能真正認清行業的變化方向。
一、開發投資:增速出現走平,需警惕回落風險
前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1929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1%,同比增速確實為近25個月新高。但從增速變化來看,3月份同比增速僅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開發投資增速不復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節節攀升,已經出現走平之勢。再考慮到本輪城市層面的調控在去年9月份啟動,而投資數據一般會比市場變化滯后半年左右,2017年3月或許會成為開發投資增速的一大拐點(見圖1)。
二、銷售情況:成交增速放緩,3月或成年內拐點
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290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23182億元,增長25.1%,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累積同比增速雙雙回落。
對比1-2月成交量來看,2017年3月商品房成交面積增長6.6%,這一增長比2015年少了1.7個百分點,比2016年少了9.7個百分點,在這一角度下,2017年的3月已經是近3年純度最低的“金三”。由此來看,雖然目前大多數一二線城市依然維持著供不應求,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也有所減輕,但在不斷疊加的調控政策下,成交規模增長已經明顯受限。
再考慮到2016年4月的銷售情況較好,當月成交面積與全年均值之比為2011年以來最高值。因此在市場熱度降溫,而指標基期高位的雙重疊加之下,2017年4月份商品房成交增速或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見圖2)。
三、土地市場:購置面積同比增速回落,成交價款同比增速上升
土地市場變化趨勢在意料之中,購置面積增速下降,成交金額增速增加。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7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59億元,增長16.7%,增速提高4個百分點。
變化原因很容易理解,主要還是在因城施策的大方針引導下,地價較低的高庫存城市暫緩或暫停拍地,一二線城市成為土拍“主戰場”所致。而新增供地減少并向一二線熱點城市集中的現狀,也激化了招拍掛市場的“價格戰”,進一步推高了目前的地價水平(見圖3)。
四、新開工:商辦占比回落,住宅成為主要增長點
一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31560萬平方米,增長11.6%,增速提高了1.2個百分點。分屬性來看,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達到了2.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1%,對一季度新開工的增長貢獻率達到了106.3%,相對的,商辦新開工面積之和為同比負增長。不同產品之間的新開工差異也說明了調控方向的不同:面對大部分重點城市住宅庫存不足的問題,在控制好價格指標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還是樂于新增住宅供應的;但針對商辦產品庫存積壓、供大于求的現狀,大多數城市還是在新開工指標上持以審慎態度。
不過就2016年以來的新開工規模來看,2017年3月僅高于去年的3月、8月和11月,還遠稱不上“高”。這主要還是受到當前的“限價”政策影響,企業在項目新開工有了更多考量,由此來看,對于下半年的新開工走勢還是不可過于樂觀。
作者系易居(中國)企業集團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