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當今中國個人征信已然成為一個公眾問題,是金融體系共同面臨的問題。當今社會,信用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本質,良好的信用制度是整個經濟社會得以運行的基礎。因此,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的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與健全將有助于防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有助于規避風險,促進經濟干預與金融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個人征信;金融監管;信用共享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07
1引言
個人征信體系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組建的供商業銀行共享數據的平臺。數據庫主要包含個人身份識別信息,商業銀行的擔保、信用卡、借還款等信用信息,并提供個人信用信息的查詢服務,以使商業銀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風險。建立健全個人征信不但可以使消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金融服務,還可以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把控成本、提高效率、管理風險。因此個人征信體系往往被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和金融的基礎設施之一。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有助于使個人貸款業務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有助于金融機構控制信貸風險;有助于改善經濟增長結構;有助于推動我國法制化建設的進程,引導人們學法、守法。
2中國征信業發展歷程
21探索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上海遠東資信評級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中國人民銀批準成立的我國現代歷史上的第一家信用評級公司,公司的成立是為了適應企業債的發行與管理。此外,在積極推進改革開放浪潮的大背景下,為了滿足外資公司與我國涉外貿易公司對于征信信息的迫切需求,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部與國際知名征信公司鄧白氏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相互將信用報告提供給其需求方。1993年,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家專門提供企業征信的公司,其征信服務也走上了市場化的道路。而后,專業的信用調查中介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我國征信業的雛形開始顯現。
22起步階段
1996—2002年被看作我國征信業發展的起步階段。1996年,伴隨著在全國實行企業貸款證制度的央行政策的落實,為我國征信體系的建設打下了基礎。1997年,首先從上海展開企業信貸資信評級。此后,上海被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為個人征信試點的陣地,隨著試點工作的積極摸索、全面推進在1999年成立了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兼顧為個人征信與企業征信服務。同年年底,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研發成功并上線運行。2002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查詢。
23發展階段
2003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征信管理局,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區在全國起到表率作用并啟動區域性社會征信業的發展試點工作,這一發展機會使得地方性征信機構得以設立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地方性征信機構的設立為整個社會的征信體系的建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們開拓創新,努力開發新的信用服務領域如: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同年,我國先后迎來了許多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的入駐。人民銀行在2004年成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2005年打造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2008年,國務院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職責,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列為牽頭單位。2013年3月,《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將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列為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自此,征信業開啟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3國外征信體系主要模式與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31國外征信體系的主要模式
根據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來看,將征信體系的模式分為以下三種(見下表):第一,政府主導型。此模式以“中央信貸登記系統”為主體,同時兼具私營征信機構。中央信貸登記系統隸屬于中央銀行,是政府組織構建的可以容納全國征信數據的網絡系統,中央信貸登記系統主要收集個人信貸數據信息和企業信貸數據信息。該系統信息主要服務于銀行內部使用,主要作用在于幫助商業銀行防范信用風險,為央行執行貨幣政策和進行金融監管提供信息依據,此種模式下的征信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第二,市場主導型模式。這種模式下收集或加工的信用信息供獨立的第三方使用,這種信用機構以盈利為目的。此種模式下的社會信用體系,政府則起到管理信用立法、監督法律的貫徹執行的作用。這種社會信用體系模式以美國、加拿大、英國最為典型。第三,會員制模式。這種模式下的信用信息中心是由行業協會為主建立的,為會員提供互換個人和企業的信用信息的平臺,并在協會內部通過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來收集和使用信用信息。會員制模式下,協會信息中心無償為會員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與此同時,會員也承擔著為協會提供其能夠掌握的個人或企業的信用信息的義務。這種征信體系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且只收成本費,日本則采用這種模式。
32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
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應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和本國國情,建設適合我國發展需求的個人征信體系。國外個人征信體系主要模式表1市場主導型1政府主導型1會員制代表國家1美國1法國1日本模式出現原因1小政府;保護投資者利益為首要任務1大政府;信息安全,懲戒違法為主要任務1行業協會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力核心機構1三大征信及FICO等主要征信機構全部為民間機構1法國央行;
基本無市場化征信機構1行業協會組織的非營利五大機構;
商業公司和帝國數據銀行、東京商工調查公司優劣勢1行業細分,應用最為全面,最具活力;市場淘汰過程慢,代價高;市場化運作,對監管的基礎環境要求高1保證國家信息安全;信息使用者局限為金融機構;只收集負面信息,征信評級不完整1政府干預較小;
收集信息種類較少;不全面;
行業間、機構間信息互滲少,較封閉
321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導
我國當前的個人征信發展速度緩慢,對于市場的需求尚難滿足,建立和美國相似的個人征信體系還需要較長的發展時間,因此,美國的市場化的個人征信體系不適合我國。要想滿足我國迫切需要建立個人征信體系的要求,必須使用行政手段加以輔助,由央行牽頭制定個人征信的具體制度,以確保我國能夠在短期內建立健全個人征信體系。
322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支持
我國幅員遼闊且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單憑市場或者征信機構進行征信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將很難進行,若僅僅依靠政府主導的個人征信體系,執行統一的個人征信制度,往往難以兼顧。但我國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且商業銀行與央行聯系密切,所以收集征信信息的最佳渠道則是由商業銀行承擔。
323銀監會的監督
國外很少有專門的機構對個人征信體系的構建加以監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由于我國在個人征信方面的經驗比較少,而且個人征信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為確保個人征信體系的順利構建,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專門的機構來監督,而由銀監會處理各種問題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324加快個人征信立法
目前,只有《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為全國性個人征信規章,法律嚴重缺失制約著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因此必須加快這方面法律的建設,包括《個人數據信息保護法》與《征信法》。
參考文獻:
[1]Marco Pagano,Tullio JappelliInformation Sharing in Credit Market[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3,48(5):1693-1781
[2]Morrison D GAnalysis of Consumer Purchase Data:A Bayesian Approach[J].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1968(9):31-40
[3]張彬彬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建設中的隱私權保護[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3-55
[作者簡介]趙靚(1992—),女,滿族,河北秦皇島人,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5級金融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