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來,我黨十分重視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和推進黨的作風建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將作風建設貫穿始終,黨的作風建設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史傳承,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發展的,這是文章主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黨風;作風建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99
1黨的作風建設的基本內容
黨的作風簡稱“黨風”,是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和世界觀在黨的工作與活動中的外在表現。在中共黨史上,最早提出“黨風”這一詞的是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毛澤東指出作風是黨員個人的形象,更是黨組織的整體形象,它包括工作、思想、組織、生活、領導等各方面作風。隨后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中共七大上做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總結了自建黨以來形成的優良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1]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三大作風”,“三大作風”形成以后就構成了我黨作風建設的核心內容,后來的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不驕不躁、求真務實等作風實際上都是以“三大作風”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三大作風”建設貫穿我們黨的建設的始終,貫穿著整個黨史發展的各個階段,下面我們一同來回顧作風建設的歷史,走進這段歷史。
2黨的作風建設發展的歷史傳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將作風建設貫穿始終。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加強作風建設的歷史。黨的作風建設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1921—1949年)是黨的作風建設初步形成階段;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時期(1949—1978年)是黨的作風建設曲折發展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1978年至今,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是黨的作風建設深入推進階段。
21新中國成立前:黨的作風建設的初步形成階段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革命戰爭血與火的考驗中探索、形成了三大優良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三大優良作風構成了我黨作風建設最核心、最本質的內容,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建黨之初,我黨就把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作為全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總結“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并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主要標志,是我黨作風建設最核心最主要的內容,是黨的作風發展的優良傳統。后來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堅決地踐行三大優良作風,才使得他們受到廣大群眾的擁戴,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解放了全中國。
22新中國成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時期:黨的作風建設的曲折發展階段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就已經認識到黨的作風建設已面臨新的考驗。1949年3月我黨在西柏坡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必須警惕驕傲自滿情緒,警惕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的進攻”。[2]并且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2]七屆二中全會這兩方面內容的提出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尤其是黨的作風建設指明正確方向。我黨自始至終堅持和踐行“三大作風”和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我黨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
新中國成立以后,面對新的形勢,黨為了鞏固新生政權,繼續堅持和踐行“三大作風”和“兩個務必”,并且對于出了作風問題的黨員干部嚴厲懲治,尤其是共和國反腐第一案即劉青山張子善案發生后,嚴厲懲治案發人員,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給全黨上下在作風建設上敲響了警鐘,毛澤東稱:“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1953年8月12日)選錄自《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關于張子善、劉青山事件(節錄)。”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的蔓延,加強了作風建設,進而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政治局面。但是隨后黨的政策路線在整體上出現“左”傾錯誤,例如“三年大躍進”提出發展經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違背了當時的客觀實際,也違背了人民的意愿,出現了脫離群眾的情況。隨后的“文革”十年間,黨的作風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黨的作風建設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停滯不前,錯誤的政治運動嚴重背離了我黨“三大作風”的正確方向,黨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23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黨的作風建設的深入推進階段
隨著“文革”的結束與時代的發展,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新時期、面對新形勢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提出從當時的實際出發、改革開放,同時提出在新時期恢復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黨在當時非常重視作風建設,既提出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又提出了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的作風。1980年陳云同志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3]后來鄧小平強調指出:“我贊成陳云同志講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由此可見,黨風問題已經成為當時我黨非常重視的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重要問題,必須重視。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當時國外政治思潮對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沖擊,使黨風建設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重視新時期黨的建設,提出治黨務必從嚴,并且一再強調黨風廉政建設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十六大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時期繼續努力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并且提出了具體的細化的目標要求。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黨要自覺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強調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強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要夯實思想之基,堅定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要想有正確的行動,必須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做指導,我黨歷來重視思想建設,并且始終堅持把思想建設作為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問題、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工作。習近平指出:“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4]我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從根本上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要有理想,有信念,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只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共產黨人好的作風。與此同時,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更要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加強對官員手中權利的約束和制約,必須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始終堅持把立規矩、定制度時刻放在心上并始終踐行,只有這樣黨的作風建設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3結論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多年風雨歷程,從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傳承中可以了解到只有加強作風建設,黨風好,黨風純正,老百姓才能擁護黨。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傳承,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以史鑒今的作用,了解到我黨只有始終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作風建設,我們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才能向好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1094
[2]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陳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4]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3
[5]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吳瑤,女,中共清原滿族自治縣委黨校,吉林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