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屹
【摘要】 在當前的鐵路運營過程當中,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確保鐵路運行的安全、通暢,我們必須要確保鐵路具有良好的通信條件。當前,傳統GSM-R網絡直放站技術的缺陷,降低了通信服務質量,分布式基站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鐵路通信的效率和質量。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和學習經驗,主要對分布式基站在當前鐵路 GSM-R網絡建設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鐵路 GSM-R 分布式基站 應用
隨著中國鐵路特別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GSM-R專用通信網絡的覆蓋、容量、切換和建站安裝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采用的宏基站+直放站方式可以較好地應用于區間站和開闊地帶,完成鐵路通信任務。但是,在并線/交叉、樞紐站、編組場、隧道/橋梁和山谷多彎的地帶,面對復雜的頻率規劃需求和嚴格的建站安裝要求,宏基站無法很好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頻繁的越區切換會嚴重降低通信服務質量,所以,減少切換次數,避免乒乓切換,是提高GSM-R越區切換性能的關鍵。
一、直放站的缺點
目前的GSM-R網絡,大量使用宏基站+直放站+漏泄電纜方式來解決弱場覆蓋問題。直放站是一種同頻放大設備,可增強無線通信信號,但由于技術上的限制,用今天的需求眼光來看,其缺點較為突出:
(1)在直放站的運行過程當中,其需要對信號進行2次轉換,這樣過多的轉換處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號失真,并產生較為明顯的噪聲,對施主基站造成影響,降低接收機的靈敏度,同時還會導致覆蓋范圍的縮小,傳輸延時會因為 2次變頻而增加。
(2)直放站屬于是一種雙向的放大器,它在運行過程當中,僅能對不同頻率進行區分,但是卻不能對不同碼字進行區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施主天線附近有其他頻率相同的信號,就無法將其區分開來,會對通信造成很大的影響,嚴重降低通信質量。
(3)直放站不能與基站設備共同進行網管維護,一般采用輪巡方式,效率低、時效性差,不具備完善的網絡監控能力,人工成本相當高 [1]。
二、分布式基站的優點
分布式基站與傳統的直放站不同,它將宏基站的射頻放大單元和控制單元分離了開來,使它們二者的功能由兩個獨立的設備運行實現,即基帶處理單元BBU,和射頻拉遠單元RRU, 在基帶處理單元和射頻拉遠單元之間,由光纖連接進行連接,與直放站相比,其主要優點在于以下幾點。
(1)穩定性高。南寧局現使用BBR4臺,RRU8臺,從2013年開通應用至今還未出現任何故障。分布式基站多個RRU屬于一個小區,不同站點的RRU無需切換,易于頻率規劃,在網優時無切換失敗的隱患且載干比較好[2]。每個RRU可以連接2個BBU,單點故障自動倒換不中斷業務。
(2)發射功率高。從機頂功率來看,分布式基站每載頻可達30W,在多站點共小區的情況下,位置組相互之間的距離一般為2km到3km之間,并且最多能夠采用6個位置組,這可以將覆蓋范圍擴大到15km左右的范圍,提升了鐵路頻率資源的利用率,節省了不少基站建設費用。
(3)維護管理方便、功能強大。分布式基站在監控上完全實現了實時化、信息化,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都能及時的反映出來,如果發生故障,可以第一時間確定故障位置,甚至分析故障原因,提高故障解決的效率,降低人工維護成本。
(4)能夠匹配既有業務。車調度通信業務模式不變,單網設計但保障可靠性;降造優化設計:開闊區15.3KM的最大間距能力(動車所信號樓應用的就是南寧東站的一個拉遠模塊)、站點最少;區間Mini戶外機房(南寧東站有一個),降土建(占地不到1/15) ;FAS拉遠減少分站(50%),核心網等利舊減少不少費用;長區間綜合接入與G網互補:通過區間綜合通信實現區間數據、視頻、應急、語音業務接入[3]。滿足既有G網標準性能指標,全網絡具備業務擴展能力;配套工程成本最優,站點最少(省40%),單站點配套投資最低,充分利舊。
(5)能耗低。最后與傳統的直放站相比,分布式基站由于使用的是數字化功放技術和大規模的集成設計,所以在信號覆蓋能力相同的情況下,其功耗更低,符合當前社會節能、環保的理念。
三、分布式基站典型組網方案
從組網的原理上來看,分布式基站主要以RRU配置相同頻點,然后通過BBU對若干的RRU進行控制,最終實現同步收發。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在鐵路網絡的建設過程當中,隧道之外,每3km設置一臺RRU,理論上每一臺BBU可以保證 54km 間距范圍共小區。隧道內每1km設置一臺RRU,理論上每一臺BBU可以保證 18km 間距范圍共小區。但是在建設過程當中,由于所面對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其具體的設置情況可以進行合理調整 [4]。
當前我們國家鐵路 GSM-R網絡覆蓋方案并不統一,所以組網方式也不盡相同。GSM-R 同站址雙層網絡覆蓋方案,組網的方式可以為基站雙網 + 共小區以及A、B網;GSM-R單層網絡覆蓋方案,組網的方式可以為BBU 備份+RRU 共小區以及與傳統基站環形組網。
四、鐵路分布式基站典型應用場景
(1)鐵路并線/交叉線區段覆蓋 。如圖1所示,對于鐵路并線/交叉線區段,應用傳統基站進行無線GSM-R場強覆蓋時,對于交叉節點來說,至少會存在6個基站的信號,在我國鐵路GSM-R 4M帶寬的現有網絡頻點資源下,無法規劃 O2 站型;交叉節點處,小區切換無法控制,若兩條鐵路均為交織冗余覆蓋,則頻率規劃根本無法進行。對于此種情況,采用分布式基站,在并線區段最多存在3個基站的信號,現有頻點資源下,交叉并線區段可規劃處 O6站型,并能保證小區切換的唯一性,小區切換容易控制,具體如圖2所示。
(2)樞紐地區。在整個鐵路網絡當中,常常會出現大型樞紐,在這些大型樞紐內,需要引入多條線路,傳統的基站很難實現這一點,分布式基站的應用,則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難題。通過采用共小區技術,可以實現對頻率的合理規劃,確保通信的容量和質量,其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
(3)隧道覆蓋。鐵路隧道是極為常見的,而且在隧道內信號受到的影響往往較大。為了確保隧道通信,隧道覆蓋需進行BBU主備備份,一個RRU可通過獨立傳輸通道同時連接2個BBU,確保覆蓋不受單點故障或是傳輸故障的影響,可以對6個RRU共小區進行最大化支持,RRU的發射功率達30W,保證隧道內交織冗余組網條件下7.5公里無切換[5]。
五、結束語
分布式基站在當前鐵路 GSM-R網絡建設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鐵路通信的質量,解決以往直放站的種種缺點和不足,因此我們應當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找到分布式基站適用于GSM-R網絡的各種應用場景,進一步提高鐵路通信的效率和質量。
參 考 文 獻
[1]王哲,鐘章隊,丁建文.光纖拉遠基站技術鐵路系統中的適用性研究[J].鐵道通信信號,2015,08:47-50.
[2]馬穎,王鑫,李英娟等.TD-LTE網絡分布式皮基站覆蓋能力及成本分析[J].電信科學,2016,S1:46-51.
[3]王帥,李玉嬋,羅建迪.三層架構分布式基站在室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移動通信,2015,09:73-76.
[4]李進,董育寧.分布式小基站資源分配優化方法[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64-73.
[5]陳方園. BBU+RRU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在GSM-R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 鐵道建筑技術, 2010(S2):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