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夸張變形作為圖案設計的一種重要處理手法,越來越受到設計者的關注,結合當前人們心理特征,將圖案設計中夸張與變形的創作手法、應用及意義做一綜合闡述。
關鍵詞:圖案;夸張;變形;應用;綜合能力
夸張與變形是圖案設計中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制約著圖案的外形特征,體現著圖案的裝飾性和趣味性,通過外形的夸大與變形處理,作品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論述這一藝術方法。
一、圖案的表現力與夸張變形的創作手法
(一)夸張
夸張是通過客觀事物的現象做出超實際的擴大、縮小或變異的表現,同時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本質特征,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事物或者表情的某些方面加以夸大或者縮小并做藝術上的渲染。夸張體現了一個“度”的把握,運用形式美的構成原理,將事物本身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而不是無限度的夸大與變形。在物質世界極大豐富的今天,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變得空前強大,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實現的事物,人們會借助一定的平臺得以發泄與滿足,夸張的手法像極了當前人們追求精神需求的一種方法,把心中理想化的形象加以藝術的夸張處理,達到心目中美的最大化體現。例如:在女性人物圖案的表現中,通過夸大女性身材的柔美、比例的協調、衣著的光鮮或素雅,通常會采用夸張的手法來表現,達到觀者對女性至美的崇尚之情。
(二)變形
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尺寸和形狀改變的現象,稱為變形。圖案創作中,對形象的拉長、壓扁、扯拽等都屬于變形的范疇。夸張如果說是精神世界的改變,變形則體現為形體的改變,夸張與變形兩者融會貫通、相互影響。圖案的變化大多要進行美化處理,所以變形也是在符合形式美的法則中去變,強化事物主體形象,去掉現實中復雜的、繁瑣的細枝末節,通過夸張、簡化、適合、添加、幾何變換等手法,合理的變出符合主體需要的圖形。
二、夸張變形的運用
當今社會,人們更加追求一種原始、簡單的生活方式,圖案通過夸張與變形的運用使復雜的事物單純化、簡潔化、智能化,也是符合了當今人們對社會的心理需求。創作中夸張變形的處理手法要適度,做到有形可依、有理可尋,最大限度地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將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達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效果。例如在處理人物變化時,整體的協調性是很重要的,如果面部空間整體夸大拉長,隨之而來的是其他部分的相對跟進與協調,使之成為完整、統一、協調的夸張變形作品。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人們以充滿個性的想象力,通過夸張變化將形象付諸于作品中,表達了個人的情感與喜好。例如:兒童在畫人物畫的時候,想象力的翅膀得以充分表現,女孩心目中的形象大多身穿五彩衣,頭戴黃金冠婀娜多姿的公主形象,男孩則頭戴鋼盔、身披戰甲,披掛上陣的英雄形象。作品透著孩子的天真與爛漫,把童話的世界搬到了現實的世界中,而男孩與女孩的性格特征也是相差很大。繪畫正是把這種個體的差異通過一定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而夸張變形的手法運用的最多,一方面表現為形體的夸張變形,另一方面表現為情感的夸張表達,兩者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圖形的夸張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可以是強烈極度的夸張,但也不會離現實世界太遠,對環境、人物或者動物的刻畫有一定的分寸與限度。例如:在圖形的變化中象征、寓意是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象征是用具體事務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用以象征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它以某種形象為對象,取其相似或相近加以類比來表達特定的意義。象征在中國傳統圖案中運用廣泛,如“長城表示中國、鴿子和橄欖葉的組合象征和平。寓意是借物托志,以具體是實在的形象比喻某種抽象的情感意念。設計者把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寓意一定的形象之中,用來表達對某種事物的贊美與祝福,如民間圖案用蝙蝠桃子寓意“福壽雙全”。通過以上兩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多的夸張與變化都是通過象征與寓意法來實現的,兩者的結合更加合理的體現了夸張變化賦予的深刻內涵。
生活中的自然形象非富多彩,也非常生動,設計中認為紋樣改變或舍去生動的自然形象非常惋惜,只有選擇適度的夸張變形才可以表現出最真實的自然情感,因此夸張變形的手法被廣泛的應運在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加鮮活的藝術特色。
三、夸張變形在圖案創作中的作用及意義
(一)夸張變形在圖案創作中起到美化圖形的作用
夸張是強調突出自然形象中能夠引起美感的主要部分,是原有的形象特征更加鮮明、更加生動、更加典型、更有魅力。如菊花的夸張變形要突出花瓣的細長、卷曲、秀麗的特色,使形象更具有生命力,給人以美感的享受。
(二)夸張變形能夠使作品起到主題鮮明、變化豐富、裝飾性更強的作用。
在圖形作品中設計者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強化設計主題思想,根據自然形態進行概括、提煉、取舍而成,以此加強裝飾效果。圖形的變化是從自然形態到藝術形象的再創造,通過夸張變形使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夸張變形的手法能夠使作品起到去繁就簡、去蕪存菁的作用
夸張變形是一種提煉過程,是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不失大的自然形象特征的基礎上,力求達到造型上的間接與單純,在變化中要做到精心選擇、刪繁就簡、凈化提純創造出整體美感強的圖案形象。通過歸納、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單純完整,以加強整體特征的表現。例如一棵大樹的圖案化處理,首先要了解樹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征,把瑣碎的枝丫、凌亂的樹葉讓它變得有規律可循,有秩序科依,丑的不符合形式美規律的去掉,夸大樹枝、樹葉最美好形象,讓形象錯落有致、比例協調,最終達到和諧統一、美輪美奐的畫面效果。這過程就像事物通過精密儀器層層篩選,好的留下,壞的去掉,最終留下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四)夸張變形是設計者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表達方式,藝術這種載體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音樂是借助樂器、嗓音或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詮釋感情,而美術的載體正是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來體現,如圖案中的夸張變形正是感情宣泄的一種極佳方式,那種作品中力透紙背的柔美、錚錚鐵骨的剛毅,無不體現著作者的設計靈魂。當人們把對生活的樂趣、體驗、感悟通過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的時候,圖案就賦予了全新的內涵,那是一種生命力的再現,那是一種對生活擬人化了的真實寫照,也是一種超越生活的再創造。正是出于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設計者乘著夸張變形的翅膀遨游于藝術的領空,揮灑著天籟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魏潔基.圖形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