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婷
摘要:概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相較于理論教學更為學生所青睞的教學內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抓住這一點,探索適用于自身的實踐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步伐,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以此推進理論教學的改革,把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盤。
關鍵詞: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效性;概論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的建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成理論教育環節與實踐教學環節。其中,以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為基礎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更能夠滿足當下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指導思想。關于如何改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效性偏低,教學方式與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存在差距所導致的學生關于理論性知識的內化程度不高,理論課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在何處等問題,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探索是課程改革的關鍵一步。本文將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以下簡稱“概論”)為例進行分析探究。
一、概論課程中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效性
(一)實踐教學環節的課題更貼近學生生活
相對于理論教學中運用時政分析或學生討論等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學生能夠在實踐環節中自主選擇各自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實地考察,分析討論所收集的材料,比課堂教學更為直觀,而且能夠體現出思想過程及成果的原創性,學生也能從中成長,理解自身在小組合作、小組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從中獲得滿足感。
(二)實踐教學環節的調研方法的學習能夠直接運用到課題研究中
概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分組選題,撰寫策劃方案,實地調查,小組討論,歸納實踐報告,PPT成果展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這是學生進入高校以來第一次較為完整的自己動手完成社會實踐調查,對學生學習調查方法以用于今后課題研究、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都有重要幫助,因此學生都能夠積極完成實踐環節的任務。
(三)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空間
概論課程中理論課程的學習側重于教師的知識傳授,并且,囿于“大班”教學模式和課時分配緊張的條件,很大程度上教學還是以課堂的“教”為主,并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可以自由分組,確定小組的研究方向,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其中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體現了教學環節中學生的主體性。
二、當下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所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所提供的資源不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以江蘇大學所提供的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資源為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開放型大學生實踐基地、圖書館和教師專業輔導。但是,學生所選擇的的課題類別較為多樣,涉及經濟建設、政府政策、文化發展、社會福利、生態環境、校園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學校所提供的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的實踐基地就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學生囿于實踐資源的缺乏,只能根據現有的資源就近完成自己的課題研究,有礙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實踐環節的模式單一
目前,高校概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運用課題實地調查的模式,分配有明確的實踐教學課時,雖然這種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目的、內容等都較為清晰,但是理論教學也存在脫節的情況。因此,僅僅在實踐環節中運用單一模式教學不能夠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增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之外,更承載著對學生的德育工作的重擔。
三、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相應指導
雖然,關于網絡教學平臺是否能夠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產生的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問題還存在著爭議,但是,作為新興的無可代替的社交手段,網絡社交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加課堂外“教”與“學”的互動。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等手段對學生進行關于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相比傳統課堂講解而言,既不占用教學課時,學生又可以反復學習,提高了教學實踐環節的效率。
(二)學校、政府、社區積極配合,拓寬實踐教學渠道
拓寬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的渠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學校可以利用相關實習單位建立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實踐基地,同時,學校也可以與政府及社區所屬的志愿者團隊聯合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形成高效互補的實踐教學模式。具體來講,政府發揮政策導向、資金支持的作用; 學校系統負責傳授知識、提高技能,同時強調學生在學校民主氛圍中的主動參與,以培養其性情和態度; 社會機構則為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主動承擔責任提供實踐平臺。通過三方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與社會價值導向、社會發展之間始終保持著密切的關聯性,體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導向與實踐操作之間較好的契合性。
(三)將實踐教學環節的落腳點歸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發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當是“立德樹人,肩負起‘雙一流建設的使命”、“以學生為本,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教師應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與時俱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堅定信仰,做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四個方面。因此,概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和發展,都應當建立在德育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實踐環節的總結工作,認真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理論運用于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將實踐環節的學習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四、結語
概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相較于理論教學更為學生所青睞的教學內容,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抓住這一點,探索適用于自身的實踐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步伐,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以此推進理論教學的改革,把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盤。
【參考文獻】
[1]鄧珊. 實踐教學環節視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探析——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 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1):82-84.
[2]馬乙玉.論比較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1):34-36.
[3]魏海岑.從權利公民到責任公民:加拿大公民教育的價值演變與實踐模式[J].高教探索,2015(01):59-64.
[4]童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融合淺探[J].山東社會科學,2015(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