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啟躍
年來,我國服裝零售行業形勢嚴峻,雖然市場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但增速明顯回落,且出現了強烈的市場整合信號。國外服裝品牌日益擠占市場,幾年前依靠廉價國內貨源興起的眾多服裝網店也在這場變革浪潮中盡顯疲態。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10218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比2015年回落2.5個百分點。這是連續多年來服裝零售增速出現的回落。
記者和小陳的相遇是在某個運動服飾展上。當時剛剛開起自己網店的小陳,正急于四處取經,拓展人脈,了解專業知識。近日,記者采訪了小陳,看他的小店到底經營得如何。
誤入服裝網中
小陳是四川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北京的一家網絡媒體上班,有著一份穩定但收入不多的工作,他曾經以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在北京奮斗幾年,積累一些專業知識,然后回老家,找工作,買房,結婚。直到有一天,曾經的大學同學小剛給他打來了電話,告訴他有一個賺錢的機會,一起開服裝網店要不要做。
“當時我很猶豫,因為我覺得服裝這個行業已經是個紅海,市場都飽和了,沒有特色很難和別人競爭,更何談賺錢呢?”小陳在猶豫,但是小剛給了他三個不能拒絕的理由。
小剛是浙江人,家里有些沾親帶故的親戚就在浙江經營著一些服裝廠,可以拿到一手便宜的貨源,并且可以不用壓貨,甚至資金不足的時候可以先拿貨后付款。而且小剛自己已經注冊了一個公司,除了進行網店銷售,還可以在北京聯系一些實體店,承接在北京的服裝訂單加工生意。另外,小剛告訴小陳,自己曾經為親戚的公司在北京考察過,已經有了不少有意向的客戶,只要小陳同意給自己幫手,兩個人馬上就可以在北京鋪開一個攤子。
小剛的話打動了小陳,2015年春天,兩個人在北京合伙干起了買賣。然而隨著生意的展開,小陳發現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們兩個租了一間30多平米的房子,做飯、睡覺、辦公都在這里,除了我們的生活用品,屋里就全是堆積如山的存貨,逼仄的環境讓人心里煩躁。”小陳說,存貨最多的時候,屋里簡直沒法下腳,連床底下都放滿了貨物。
不是說好的不用壓貨嗎?
“是的,我們的廠家確實是可以不壓貨,賣多少拿多少。但是真正干起來就發現不是這么回事,不長期備足一定的貨量,經常容易斷貨,因為不能隨時一件兩件地從浙江往北京運,那物流成本太大了。”小陳說。除此以外,因為要在北京開拓訂單加工,小陳他們不得不進了各種各樣的樣品。校服,沖鋒衣,防曬衣,各種各樣的衣服,只要是廠里能生產的,他們都進了樣品。
“當時總感覺商機不易,千萬不能流失,所以任何一個機會都想嘗試,也導致進了很多沒用的貨。”小陳說,這個生意的開始就讓他感覺疲憊萬分。
為誰辛苦為誰忙
每天早上6點起床,小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牽牛(淘寶客服軟件)看看有沒有訂單消息,除了解答買家的各種疑問,還要應付買家的退貨投訴。這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有一次,一個買家和我說,他們那這幾天在下大雨,讓我包裝時要注意防潮措施,否則引起的糾紛和退款會投訴到底。她買了什么呢?10雙利潤不到3毛錢的襪子。我用塑料袋包了4層。惶恐地給她發了出去。3天后,她來找我‘襪子少了一雙。我要退款,已經申請,馬上給我確認。我向她道歉,問給她退一雙襪子的錢行不行,她明確拒絕了。最后我全額退款了。那時候我們的店鋪剛開,一個差評能壓死人。”小陳回憶。
“那段時間最開心的事情便是聽到牽牛‘滴滴的聲響。”對小陳來說,這意味著有客人敲門逛店。
在“滴滴”聲中,小陳興奮的同時也疲勞到極點,每天上午要去跑批發市場、實體店找訂單客戶。下午要急急忙忙回來給網店的訂單打包,一天中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時不時地還要發一些空快遞,為自己的網店進行刷單。小陳常常覺得自己干的事不知道意義在哪里。
在小陳的網店利潤穩定在一個月8000多元以后,銷售額開始不升反略降,小陳陷入了苦惱中。有同行指點迷津,“現在淘寶網店經營競爭非常激烈,你需要進行網絡推廣”。
小陳找到網絡推廣商的電話,“對方按照推廣位置和時長收費,有幾個檔次,從一個月幾百到幾萬不等”,小陳選擇了每月1000元的推廣項。接下來,銷售額似乎有一些提升,可一旦暫停推廣,銷售額便急劇下降。
小陳說他有時候想哭,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太多事形成的壓力。
“其實最讓人沮喪的就是看不到現金。除了淘寶上銷售的資金能回流,我們開發的客戶幾乎都是押款,為了進貨我們都在自己墊錢。一年到頭根本看不見口袋里掙到錢,真不知道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小陳說。
也曾經覺得自己接近成功
做服裝電商兩年,小陳也不是完全沒看到機會。他說,他曾經有那么一瞬間,覺得自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當時淘寶的生意一個月穩定在8000多塊的利潤,線下的生意也有幾個不小的訂單談得非常有意向,我當時以為轉機來了。”但是讓小陳沒想到的是,他迎來的不是轉機,而是接二連三的危機。
先是談好了意向的合作公司,突然改變主意,經過打聽才知道是原來的供貨商給了回扣。而另一個讓小陳更不能接受的事實是,市場上同類型的服裝,還有更便宜的進貨渠道。
“當時發現在廣東那邊有不少廠子的服裝都比我們的進貨價便宜。”小陳說他當時想到了一個詞“釜底抽薪”,自己堅持下來的最后一點底氣也沒有了。在苦苦支撐兩年以后,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終于做出了退出的決定。
服裝電商已經是一片紅海
做服裝電商兩年,小陳漸漸總結出:現在小電商的瓶頸首先是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跟不上顧客的需求,其次是同類賣家貨品的相似率太高,缺乏獨特性,唯一能做的競爭就是價格競爭。而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也在電商行業中浮出水面,對后來者而言,成功幾乎變成一件不可能的事。“這個行業已經是一個紅海,現在做的是整合,是內部力量的重新分配,不然很多像我這樣的小電商沒法生存的。”
小陳現在已經回到了四川,他說現在的生活,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