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病菌孳生繁衍和舊病復發的季節。春天氣候反復多變,氣溫忽高忽低,稍有不慎就易受寒生病。春天氣候干燥,風多雨少,使人體鼻粘膜過于干燥,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直接影響上呼吸道的防病抗病能力,特別容易引起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在十多種春季傳染病中,有好幾種病的病征都為“出疹子”,如風疹、麻疹、蕁麻疹、水痘、猩紅熱、幼兒急疹和藥疹等,俗稱“疹子病”。
上述幾種傳染病至今尚無治療的特效藥,大多也不需住院治療,但必須在家中休息、治療和認真護理。做好小兒“疹子病”的家庭護理工作尤為重要,特別是要重視“隔離、防感染”等要素,否則將會延緩疾病的康復。
專家告誡:各種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家庭護理各有講究,針對不同種類的“疹子”疾病,要采取針對性的舉措。
風疹
由風疹病毒引起。僅有低熱,起病一兩天就有皮疹,為淡紅色圓形或卵圓形斑丘疹。一般無并發癥,故不需住院治療,但家庭護理尤為重要。發熱期應隔離臥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不必忌口;注意口腔衛生,常用淡鹽水漱口。
麻疹
俗名“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麻疹以發熱、卡他癥狀(眼睛發紅、流淚、流涕、噴嚏和咳嗽等)和皮疹為其特點,若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使病情復雜化。護理時先要采取隔離措施,至少5天以上;居室空氣要清新,但切忌吹風;衣被忌過多,否則身上熱量散發不出而引起出汗過多而虛脫,甚至高熱抽搐;多喝開水,多吃易消化,富營養的熱流汁,有利于皮疹的發透、發全;室內光線不宜明亮,切忌強光直射,以保護患兒眼睛;不必忌口,否則疹后營養不良易致角膜潰瘍、肺炎和喉炎等并發癥;注意患兒眼、鼻、口的衛生,不使分泌物堆積。
蕁麻疹
俗稱“風疹塊”,為一種過敏性皮膚病。發病機理復雜,為過敏體質在某類物質(過敏原)的作用下引起過敏反應。“過敏原”種類很多,如過敏性食品(魚、蝦、海鮮等),多種藥物(如青霉素、四環素、氯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花粉、油漆、煙氣、動物毛皮、腸道寄生蟲及細菌和病毒的感染等。皮疹的特點為:突然發生,為局限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晰,形態不一,隨搔抓而增多。護理時先內服抗過敏藥,局部應用止癢洗劑,嚴禁搔癢,以免使皮膚破潰而引起感染。發病時應適當忌口,應食軟食和清淡飲食。本病一般可照常上學(上班),適當工作可分散患者的思想注意力,以減少對瘙癢的搔抓。
水痘
由水痘病毒引起,傳染性很強,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皮膚接觸而傳染。其皮疹特點為斑丘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大多數患兒癥狀較輕、預后良好。護理首先應隔離,直到皰疹全部結痂為止。發疹時,奇癢難忍,應剪短患兒指甲,并保持手指清潔,必要時用布包住雙手,以免抓破而引起感染。皮疹未破時,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抹,皰疹化膿時,適當用抗菌素軟膏和消炎藥,但關鍵是保持瘡面的清潔,避免感染;并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防止交叉感染;常換內衣褲和床單。
猩紅熱
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皮疹為彌漫性鮮紅色點狀丘疹,皮膚為雞皮樣紅疹。青霉素和紅霉素為特效藥。應隔離7天以上,病室、物品應作徹底消毒處理;多喝水以增加尿量,有利于毒素的排出,還可補充發熱而消耗的水分。做好皮膚護理和口腔衛生;應警惕病程中出現變態反應性并發癥(如急性腎炎、類風關炎等)。必要時應送大醫院救治。
幼兒急疹
由不知名的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近年有增多趨勢。本病有兩大特點:一是起病急,體溫可驟升至40度以上,二是患兒精神狀態良好,能照常活動嬉笑。發熱3~5天后自然退熱,退熱時出現皮疹,初見于頸部和軀干,漸延至四肢。本病尚無發現有特效藥,應注意隔離臥床休息,注意并發麻疹;發熱很高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發生驚厥,可進行物理降溫,也可服退熱藥;患兒應多飲淡鹽水,并及時補充易消化、富營養的食品,以補充高熱時消耗極多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