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

李克強
政府過緊日子,讓企業輕裝上陣,人民才能過上好日子!
——在近日召開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提出,要為企業減稅、減費,在會議中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時如是說。(中國政府網 4月20日)
一把手抓是責任、是使命,不容含糊;抓一把手是手段、是措施,必須堅持。
——有人說,全面深化改革是當前中國最大的“一把手工程”。對于如何抓好這項“一把手工程”,《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既要堅持一把手抓,也要重視抓一把手。(《人民日報》4月18日)
給官員講課既要放開講,也要注意分寸。
——如今,學者給官員授課十分流行,但學者在給官員授課中卻有許多“注意事項”,經常給官員講課的武漢大學教授秦前紅如是說,(《南方周末》4月13日)

秦前紅
如果我們不尊崇黨章,不嚴格按照黨章的要求去做,那么,不僅于黨性有虧,而且也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等于說話不算數,簽字不認賬。
——當下,一些共產黨員缺乏信仰,更忘記了自己曾宣誓的黨章,對此吉林日報社總編輯陳耀輝如是說。(《人民日報》4月17日)

陳耀輝
一座報刊亭密度高的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文化底蘊深厚,而一座找不到報刊亭的城市,在某種意義上類似于文化荒漠,至少能夠說明當地民眾沒有讀書看報的習慣。
——近日,桂林市七星區城管部門突然將轄區內多個報刊亭吊走或拆除,媒體評論員王鐘的認為,報刊亭是都市文化的一道風景線,無論在文藝作品中,還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報刊亭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光明日報》4月11日)
辦事窗口就是民眾直接感受其工作作風好壞的最重要場所,做多少對外宣傳,也不及民眾去窗口辦事的一次切身感受。
——近日,有網友上傳了幾張鄭州市社保局辦事窗口的圖片,這些窗口設計得不高不低,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和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里的橋段極其相似,媒體人舒圣祥評論稱,但凡多點為民服務的覺悟跟意識,就不會出現讓大家“蹲著辦事”的尷尬局面。(《新京報》4月15日)
法治對人民期待的回應程度、對人們需求的滿足程度是衡量法治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
——高效法治實施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如何在高效法治實施中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指出,必須明確法治建設為了人民、法治發展依靠人民、法治紅利由人民共享。(《學習時報》4月7日)

江必新
大老虎背后往往有小老虎甚至小小老虎,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腐敗網絡群體。
——一些單位之所以發生系統性、區域性、塌方式腐敗,往往是一把手發生了腐敗,帶動其他小官員腐敗,中央紀委駐中國社科院紀檢組副組長高波、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要杜絕這種現象,必須對一把手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監督網絡。(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4月6日)
不守規矩,何談高雅。
——有的貪官以打高爾夫、玩玉石、養蘭花來顯示自己的高雅,背后卻貪腐巨額錢財。學者桑林峰認為,真正的高雅是高尚的、淡薄的、自律的,那些品德高尚、為民干事、廉潔自律之人,無需外物承托,本身就散發出一種高雅之氣。(《中國紀檢監察報》 4月18日)
不但責任 “上線”,更需監督“通電”。
——對于如何確保監督責任和主體責任落實到位,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紀委黃利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中國紀檢監察報》4月17日)

黃利文
以利相交的小圈子,“進圈”容易“退圈”難。
——“交友不慎”成了落馬貪官不時提到的一個熱詞,官員應該有怎樣的“朋友圈”,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鄭光魁認為,凈化朋友圈,是領導干部的立身從政之要,也是營造健康政商生態的重要環節。(《中國紀檢監察報》4月15日)

鄭光魁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對土地的利用,但土地開發不等于一切推倒重來。
——針對一些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破壞文物現象,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戴榮里認為,歷史不容忘記,文物是歷史記憶的最好載體,面對不可再生的文物,慎對它們是城市管理者、建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光明日報》4月19日)

戴榮里
雖然法律上從沒有“不知者不怪”之說,但當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某種行為是犯罪,就充分說明相關普法工作存在問題。
——近日,河南盧氏縣農民秦某無意間在田間山坡上采挖了3株“野草”,被盧氏縣人民法院以涉嫌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一審判決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3000元,媒體人浦江潮認為,普法工作不能光靠這些鮮活的案例,更應靠平時的宣傳、教育和引導。(《新京報》4月20日)
一起案件一時出問題,也不怎么要緊,真正可怕的是,“司法糾錯功能”失靈。
——近年來,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嚴格要求下,一些冤假錯案最終得以“反轉”,但學者歐陽晨雨認為,仍有諸多疑問需要關注,對于冤假錯案產生的原因必須追究到底。(《新京報》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