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自湖南長沙)
青春飛揚
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自湖南長沙)
策劃人語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是一個社會價值取向的風向標。早在1915年,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便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以此來喚醒一代青年人,為國家、民族的發展貢獻青春與熱血。
青年之所以是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不僅因為“人生難再少,虛度自枉然”,而且因為這個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蓄力和上升之期。一個青年秉持的價值觀、選擇的事業會對自己的未來人生產生重大影響;而一批青年人堅守的價值觀和事業,將關乎未來中國的興衰成敗。正基于此,有人對當代的一些青年現象表達了憂慮:有的未老先衰,缺乏生機;有的投機鉆營,一心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有的浸潤在成功學里,失去了奮斗的動力;有的意志消沉,不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然而,揆諸歷史,每到關鍵時刻,總有大量青年人胸懷理想,朝氣蓬勃,挺身而出,堪稱“民族的脊梁”。他們有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有的“我以我血薦軒轅”,有的“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我們應該看到,他們這種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的精神代代相傳,光芒四射。
在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有很多青年志存高遠,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他們為中國夢的實現唱響了一曲曲青春之歌。他們有的扎根基層扶危濟困,有的為中國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有的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廣袤的農村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們的青春飛揚在整個神州大地。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而這些有志青年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堅持不懈,正創造著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