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均,柳德才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小微企業融資制約因素與實現路徑
□余淑均,柳德才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備受經濟和金融理論界的關注,小微企業對于促進我國經濟改革、技術創新以及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的難題,文章在梳理國外小微企業融資制約因素的基礎上,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因素進行了具體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小微企業融資排名前四的制約因素依次是銀行貸款門檻高、小微企業自身問題、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以及融資渠道狹窄。政策安排上,可以從加快發展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中小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加大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天使投資人或者創業投資企業從投資小微企業等方面著手。
小微企業融資;模糊綜合評價;銀行貸款;制約因素
小微企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由中小企業延伸而來,是比中小企業更加弱勢的群體。我國目前對企業規模的一般界定是從企業所屬行業、雇員人數、銷售額以及資產總額等標準來劃分。例如,將一個投資額在5萬元左右、員工人數在10人以下的企業定義為小微企業。而融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小微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解決融資難,過好融資關。根據對小微企業相關文獻的閱讀及了解,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因素主要有:小微企業自身問題、銀行貸款難度大、融資擔保平臺不健全、證券市場門檻高、宏觀經濟環境較差、融資渠道窄、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
2.1 國外文獻綜述
從國外文獻來看,Macmillan在1931年發表的《麥克米報告》中最先提到了小規模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他認為,中小規模的企業在融資方面有很大阻礙,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的缺乏問題。融資難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在此之后,關于小規模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大量出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研究方向:第一,對小微企業融資特點的研究;第二,對小微企業融資制約因素研究;第三,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對策研究。
本文著重對小微企業融資制約因素的研究作一個梳理。國外的專家學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小微企業融資的制約因素,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認為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最主要因素也有所不同。
Malnell和Hodgman(196l)認為,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最主要因素是銀行貸款申請難度大和信息不對稱,由于小規模企業成立時間短、信用記錄缺乏,因此很難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其申請貸款的通過率極低。
Baltensperger(1978)首次提出了信貸配給(credit rationing)的概念,他認為,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最主要因素是信貸配給。在銀行借款市場上,往往有著過度的資金需求,此時,銀行會提出一些較嚴格的非利率貸款條件,使部分借款者自愿退出。而最先退出的企業恰恰都是承受不了這種貸款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
Stiglits和Weiss(1981)在《美國經濟評論》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不完全信息市場中的信貸配給》的文章,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對信貸配給現象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文章指出,借貸配給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逆向選擇。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通過信用評級考慮是否給企業貸款,從而規避收款風險以及維護自身利益。
Udell和Berger(1998)認為,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最主要因素是小微企業自身的問題。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規模小、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范、信息不夠完全等原因,增加了其向外部融資的難度。
Paola Sapienza(2002)認為,小微企業往往只能從小銀行而不能從大銀行獲得貸款,是基于企業信貸記錄、組織結構、規模大小等方面的硬性標準,大銀行相比小銀行,貸款給小微企業的借貸成本較高,風險較大。
Charles ou(2005)認為,銀行為了擴大自身規模,實現資產經營一體化和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進行了大量的兼并和收購活動,這會使小微企業從銀行的貸款大額減少。
Claudio Gonzalez Vega(2008)專門針對俄羅斯的小微企業,建立了大量數據模型,對小微企業融資將會遇到的各種困難作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第一,研究認為小微企業自身是制約其融資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研究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障礙主要來源于商業銀行。第三,研究認為信貸配給是小微企業融資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研究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障礙主要源于其它因素,如人力資源等。
2.2 國內文獻綜述
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方面的研究也相對落后。從國內文獻來看,2000年之前的研究甚少,之后的研究相對比較雄厚。
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1994)認為,企業融資的難易程度與自身規模大小有關。規模越大,從銀行貸款越容易;反之,規模越小,從銀行取得貸款就越難。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樊綱(2000)認為,融資渠道窄是小微企業融資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我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都不夠完善,融資渠道窄,缺乏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平臺。建立民間金融平臺是一個較好的舉措,能夠有效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北京大學原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2001)認為,信息不對稱和融資渠道窄是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四大商業銀行是為企業貸款的主要渠道,融資渠道很窄,而小微企業透明度低造成了信息不對稱,這兩點因素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的融資。
研究政府經濟學的劉穎教授(2003)認為,制約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國家的扶持,政府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永峰(2004)認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制約因素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中小微企業自身能力不足、資本市場制度不夠健全、金融體系不夠完善、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現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風險官魏國雄(2005)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是由于商業銀行業務方面的創新能力欠缺,缺乏適用于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王菲(2007)認為,中小微企業出現融資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貸款中廣泛存在的貝葉斯法、規避風險和羊群效應。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2012)認為,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企業自身的問題、法律制度的原因、金融體系的問題。
所謂模糊,是指一個事物的外延具有不確定性。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1]。評價結果是一個矢量,而不是一個點值,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模糊綜合評定法一般適用于評價不完全信息的事物,其前提條件是對評價事物的評價指標必須可分解,分解到最后的指標因子要能感知或計算其重要性。模糊綜合評定法的原理是:在對一個模糊的事物難以考核的情況下,將一個大的因子分解為較小的因子,較小的因子再分解為更小的因子,然后確定最小因子的權重,最后推導出整個因子的重要性。例如,將某位求職者的整體素質稱為一個大因子,這個大因子可以分為學習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三個較小的因子。其中,社交能力又可以分為與上司的交際能力、與同事的交際能力、與顧客的交際能力這三個更小的因子,依此類推。然后對這個求職者的每種細分能力加以考核并加權,最后推算出這個求職者的整體素質。
在我國,由于小微企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有明顯的不足,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水平較低、缺乏有效融資擔保體系等問題,致使小微企業的“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一直存在,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的重視,有關小微企業融資的研究不斷出現,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選取小微企業融資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以下模型:
3.1 確定評價對象的因素集U
文章前面提到,制約小微企業融資的因素主要有:小微企業自身問題、銀行貸款難度大、融資擔保平臺不健全、證券市場門檻高、宏觀經濟環境較差、融資渠道窄、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個評價體系集合,記為:
其中,u1代表小微企業自身問題,u2代表銀行貸款難度大,u3代表融資擔保平臺不健全,u4代表證券市場門檻高,u5代表宏觀經濟環境較差,u6代表融資渠道窄,u7代表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3.2 確定評價對象的評語集V
一般地,各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價值不同,因而會形成不同的等級。本研究采用“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等模糊語義評估。評語集就是評價者對被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總的評價結果的集合,記為:V=
則,V={非常重要v1,重要v2,一般v3,不重要v4}
3.3 確定評價因素的權重向量A
一般情況下,綜合評價結果不僅與評價者對各因素的評價等級有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因素自身的權重,這就需要確定各因素之間的權重分配,該權重分配可視為因素集U上的模糊集。設A={a1,a2,a3,a4}為權重分配模糊矢量,其中a1表示第i個因素的權重,要求0=a1,∑a1=1
確定權重的方法很多,如Delphi法,加權平均法,眾人評估法。根據前人的研究經驗,該權重用排序法分配較為合適,即A={0.4,0.3,0.2,0.1}
3.4 進行單因素模糊評價,確立模糊綜合判斷矩陣
單獨從一個因素進行評價,如:Ri={ri1,ri2,…rim},稱為單因素模糊評價。它可以看作是因素集U和評價集V之間的一種模糊關系。接下來逐個對被評價對象從每個因素上進行量化,進而可以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本文設計了300份問卷來調查每個制約因素的重要程度。目標人群是小微企業財務負責人、財務相關專業人士、學校教授及研究生。經統計,小微企業自身問題實際調查中的比例為:R1={0.4,0.3,0.2,0.1}
上面式子表示,對于“小微企業自身問題”原因,有40%認為非常重要,40%認為重要,10%認為一般,10%認為不重要。
銀行貸款門檻高u2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2={0.5,0.3,0.1,0.1}
融資擔保平臺不健全u3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3={0.2,0.3,0.3,0.2}
代表證券市場門檻高u4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4={0.2,0.3,0.3,0.2}
宏觀經濟環境較差u5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5={0.2,0.3,0.3,0.2}
融資渠道窄u6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6={0.3,0.3,0.3,0.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u7實際調查當中的比例為:R7={0.4,0.3,0.2,0.1}
以Ri為i列構成評價矩陣:

3.5 綜合評判
若建立一個從因素集U到評語集V的模糊關系R=rij,利用R就可以得到一個模糊變換,即TR:F(U)→F(V)。然后可以得到綜合評價結果:B=A*R。
綜合后的評價可以看作是評語集V上的模糊向量,記為:B={b1,b2,…,bm},B的求法很多,例如用Zadeh算子,雖然這種方法簡單,但算子比較粗糙。本文選擇有加細算子作用的普通乘法算子。
接下來進行矩陣合成運算:

歸一化后得:B=(0.157 0.162 0.131 0.126 0.126 0.146 0.152)
從評判結果可知,銀行貸款門檻高U2相對來說數值最大,其次是小微企業自身問題U1,再就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夠U7和融資渠道窄U6,其他三個綜合評分都較低。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法得出的結論,小微企業融資排名前四的制約因素依次是銀行貸款門檻高、小微企業自身問題、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以及融資渠道狹窄。以下分別對這四個制約因素進行探討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4.1 銀行貸款門檻高
企業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即使是商業銀行也不例外。銀行給企業放貸,就必須得保證借貸資本的安全,保持借貸資本的完整,避免其受到損失,所以銀行放貸首先會對該企業進行風險定價。我國大多數的銀行,將其資金都投放在服務國有企業上,對大城市、大企業可謂情有獨鐘[2]。但對于小微企業而言,相比大型企業,由于其財務制度的不規范,擔保體系的不健全,會導致銀行貸款的風險變高,形成不良貸款的機率變大。而且,我國上市銀行有強制披露信息的義務,不良貸款不能及時核銷,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若長期居高不下,必然會影響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小微企業因此就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同時,銀行為規避風險,審批環節多,審批流程長,審批手續復雜,不能夠及時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大大影響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這也會使得小微企業對銀行貸款望而卻步。況且,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品種有限,服務面窄,常以抵押、票據質押形式放貸,遠不能滿足其融資需求,一些個體工商戶更是難得分享銀行信貸的“一杯羹”。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各銀行應轉變觀念,理性看待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可以這樣說,開發小微企業信貸市場是銀行拓寬貸款渠道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各銀行應創造更多可供選擇的信貸產品,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量身配以相應的產品,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3]。其次,在自身風險可控范圍內,各銀行應搭建迅速的貸款審批橋梁,盡量縮減不必要的流程和中間環節,提升審貸效率。再次,各銀行應對小微企業進行準確的風險定價,遵照風險收益匹配原則,確立一個合理的貸款利率,同時規范各項服務性收費,努力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問題。另外,各銀行業務人員可主動上門,了解小微企業實際需求,對小微企業實行多種多樣的風險和信貸業務培訓,加強其對信用重要性的認識,從而降低自身不良貸款的風險。
4.2 小微企業自身問題
一般地,小微企業發展時間較短,大多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其盈利能力、風控水平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單從財務方面上來講,由于自身財務制度的不健全,缺乏高級財管人員提供符合會計準則的、能夠準確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導致銀行無法對其信貸風險進行準確地評估,因此不敢對其張揚地大肆放貸。再加上其規模小、固定資產不足、抵押物少,由于缺乏有效的還款保證,從而使銀行更加慎貸,難貸。然而,有些小微企業為了解決融資問題,向銀行提供虛假信息,甚至偽造信用,對其自身的信用等級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另外,小微企業還具有抗風險能力差、經營管理不規范、治理機制不健全等自身制度的劣勢,這些都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內在原因[4]。
針對這個問題,就小微企業而言,首先,應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公司治理機制,堅持正確的經營方向,以一個良好的經營成果,不斷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贏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讓這些機構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獲得信貸的支持。其次,大膽錄用復合型管理人才,提高小微企業經營決策能力,提升企業風險控制水平,從而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再次,要講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面的“誠信”,提高企業會計人員技能,不做假賬,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堅持納稅,恪守信用,提高自身信用形象,夯實與銀行長期合作的基礎,增強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放貸的信心。
4.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近幾年,各級政府在不斷出臺一些政策和措施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然而,由于這些年物價上漲、人工成本提高、房價高漲,租金翻倍,國家扶持的力度在某些程度上仍然沒有跟上小微企業發展的需要,小微企業的生存壓力依然存在并不斷增加[5]。總體上講,政府政策雖好,但支持力度還不夠。尤其是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具體政策措施十分匱乏,沒有明確在銀行貸款利率方面與大中型企業的差異化信貸政策,除了少數環保、節能、科技型小微企業外,大部分小微企業沒有在國家政策方面享受到優惠。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除了少數已經存在優惠政策的環保節能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政府應擴大對其他各類小微企業的支持,減少各行業之間的不平衡因素。其次,把對小微企業已經采取的一些臨時減稅措施,變成一種長期的固定的政策。再次,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可以更優惠一些,并且應該堅決廢除一些不合理的稅收,減輕企業負擔。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小微企業信息統計中心,用于記錄各地小微企業的納稅情況、信貸情況等重要信息,以加大小微企業的信息真實度和透明度,有效地改善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提供基本的信息支持。
4.4 融資渠道狹窄
一般地,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力有限,伴隨而來的是融資渠道十分狹窄。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乎以下幾種:發行股票上市、發行企業債券、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等。目前,很少有小微企業能夠做到發行股票并上市或者發行債券。并且,想獲得銀行貸款似乎也不是那么簡單。所以,大部分的小微企業融資只能依賴并且是過度依賴于自有資本和民間借貸,而正規的資金融通明顯不多。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放緩發展,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著成本上升、收益下降、資金短缺等困境,這時候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更是顯得尤為突出。
想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僅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針對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窄這個問題,還需要國家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來改善。首先,應加快發展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如創業板、“新三板”等。國家可以適當降低這些資本市場的準入門檻,讓一些小微企業能夠順利上市,從中實現融資。其次,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同時,應加快中小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由于這些金融機構的貸款要求相對會比較低,小微企業可以從這些金融機構中獲得貸款,這也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再次,可以加大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推進債券融資產品創新,推出小微企業集合票據、小微企業短期融資券等創新產品,以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另外,鼓勵天使投資人或者創業投資企業投資小微企業,并可支持某些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籌集的資金可專門用于小微企業的發展,這也為某些有潛力的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廣泛的融資渠道。
[1]劉春鳳,董建軍.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啤酒口感協調性品評中的應用[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15.
[2]王全義.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國際經驗借鑒[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2):95.
[3]趙亞明,衛紅江.突破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探討[J].經濟縱橫,2012(11):58.
[4]楊龍,李琪.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建議[J].中國財政,2012(24):64.
[5]胡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分析與對策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2014(5):131.
責任編輯許巍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5.021
F830.56
A
1004-0544(2017)05-0115-05
湖北省社科聯2015年度湖北思想庫課題(201506);湖北產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2015年開放項目(CY2015009)。作者簡介:余淑均(1969-),男,湖北荊州人,經濟學博士,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通訊作者:柳德才(1973-),男,湖北漢川人,經濟學博士,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