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頭痛的治療

風寒頭痛:
其證痛連項背,常伴惡寒發熱、身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當用解表散寒之劑,可用帶須蔥莖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則愈。
風熱頭痛:
其癥常伴頭昏、發熱或惡風、微汗、心煩、微渴,或咳、苔薄黃。當疏風清熱,用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為散,每服9克,清茶調服下。
風濕頭疼:
其癥常伴頭重、肢體困重、胸悶、脘脹、食少便溏、苔白厚、脈濡緩等。應以驅風勝濕,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蘇葉12克、生姜9克,水煎分兩次服,數日即效。
肝陽頭痛:
其癥常伴頭脹、眩暈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紅、苔薄黃、脈弦或細數等。當平肝潛陽,可用天麻18克、鉤藤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頭痛:
其癥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黃便秘、苔黃、脈弦數等。當清瀉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決明子15克,水煎分2次服。以愈為度。
痰濁頭痛:
其癥常伴頭昏眩暈、胸脘腹悶、惡心嘔吐、苔白膩、脈弦滑等。當除痰濕,用白術、澤瀉各15克,水煎分2次服。以愈為度。
瘀血頭痛:
其特點是痛如針刺、痛有定處、舌有瘀點。當以活血化瘀治之。用以當歸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2次服。
氣虛頭痛:
其癥頭腦空痛、疲乏加劇、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氣不足以息、脈虛無力等。當補益中氣。宜用黃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2次服。久服即愈。
血虛頭痛:
其癥常伴面色白、頭昏目花、舌質淡、脈細弱等。當以養血為主,可用當歸18克、川芎9克、細辛3克,水煎服。
陰虛頭痛:
其癥常伴眩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遺精帶下、舌質紅、脈沉細無力等。應滋補陰液,可用黃精30克、綠豆120克,水煎至綠豆爛熟時,吃豆喝湯。
陽虛頭痛:
其癥頭痛綿綿,遇暖痛減,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舌質微淡、脈沉弱等。當溫補陽氣,可用大附子1枚,去皮臍,研末,蔥汁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 5-15丸, 清茶送下,日服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