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作為全社會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源頭,更需要以創新理念驅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特別是要以創新理念引領高??萍脊ぷ鞯陌l展。在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創新思維謀劃布局科技工作新篇章,以創新體制機制保障科技工作不斷發展,以創新管理方法貫穿科技活動的全過程,從而真正破解科技發展難題,推進高校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關鍵詞:創新理念;高??萍脊ぷ?;體制機制;管理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并強調:創新發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建設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需要強大的創新精神、創新理念、創新實踐做支撐。
高校作為全社會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源頭,更需要以創新理念驅動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尤其要以創新理念驅動原始創新和技術研發,以科技創新帶動高校乃至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和高校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他指出:“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持續涌現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薄耙獦O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這就要求高校要成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在科技創新浪潮中,關注國家急需、瞄準世界前沿,做好戰略布局,建設一流的科研創新體系,引領國家科學技術發展。
建設一流的科研創新體系,離不開積極有效的科研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科技創新是學術探索的自發活動;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也需要科技平臺、資源和人才的有效組織、調配和集聚。良好的科研組織和管理系統,能極大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潛能,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推動科技創新開展。因此,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者需要系統研究思考,如何以創新發展的理念和思路撬動科技創新,推動高??萍脊ぷ鬟m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要從思維方式、管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創新,通過持續創新,激發活力,增強增長動力。
以創新思維推動科技工作發展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即以超越常規的眼界從特異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提出全新方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創新思維的本質,一方面,在于將創新意識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實現創新活動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飛躍;另一方面,在于能夠建立創新理念,打破常規、跳出思維定勢、跳出經驗定勢,拓展思維視角,用不尋常的視角去觀察尋常的事物,用戰略眼光和全新思維看待和處理一切問題,敢為天下先。
謀劃和布局科技工作,需要創新思維。以制定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為例,科技規劃瞄準的是未來五年的發展愿景。因此,在研判形勢、制定目標戰略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創新思維,開展前瞻性的思考和布局。一是要不拘泥于過去的經驗,注重新的形勢和要求,緊密圍繞當前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科學規劃學??萍及l展目標和方向。二是要注重與科技人員的互動交流、聚集智慧,從中獲取靈感,在組織方式上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多種路徑,從一線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等多角度發現現存的問題,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尋找破解問題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探討科研發展方向。三是要注重系統化思維,充分做好頂層設計,以此為核心,堅持問題導向,精準定位和發力。同時,要綜合平衡與學??傮w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協調一致,與人事、教學等發展規劃的相互支撐??傊?,做好科技工作的謀篇劃局,需要戰略性的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思想解放的程度和適應發展形勢及時轉變觀念的程度,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要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實踐、開放活躍,在思維方式、知識儲備和實踐方式上,始終保持前瞻性和創新性。
以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工作發展
高校要推進科技創新,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要建立健全與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相適應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要在全面謀劃科技工作發展方向的基礎上,以更大的魄力和決心推動科技體制機制的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破解制約科技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激發科技人員的活力和創造力。
高??萍俭w制機制改革創新,首先要緊跟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步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系統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黨中央和國務院推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國家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方式、科技成果處置及收益管理權等方面率先進行改革,國家新的科技管理體制和國家科技計劃布局正在形成??焖偻七M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給高??萍脊芾砉ぷ鲙砹饲八从械臋C遇和挑戰。
2015年9月,國家制定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在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主體充滿活力、高效協同,軍民科技融合深度發展,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充分激發”。這就要求高校要深入研究國家科技政策,主動謀劃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調整科研結構和方向,聚集資源、發展特色,為高??萍脊ぷ餍掳l展提供動力,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同時,高??萍俭w制機制創新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抓住影響學??萍脊ぷ靼l展的關鍵要素,通過系統推進改革,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
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學校積極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以此帶動科研內涵和產出效益的提升。學校緊緊抓住學術研究決策、科研分類評價、科研組織模式、科技資源配置、科技服務方式等關鍵環節推進改革創新。
一是在學術研究決策機制方面,學校強調學術研究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積極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組建戰略研究團隊,推進軍工特色高校智庫建設;通過設立獨具特色的“特立論壇”,建立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問題的提出、決策和研究啟動機制。
二是在科研評價機制方面,學校積極建立以創新為核心、考慮不同類型科研工作特點的科研分類評價制度,對科技人員和團隊實行分類評價,制定和落實鼓勵創新的激勵政策,鼓勵科研人員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充分調動積極性。
三是在科研組織模式方面,學校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綜合多學科優勢,先后成立了跨學科的研究機構和共享平臺,逐步構建由學??茖W技術研究院和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會同學院具體組織運行,以學校重點實驗室、研究所、研究院或中心、科研團隊、學科性公司為主要基礎科研機構的模式,更高效地組織開展科研活動。在資源配置模式方面,學校逐步從支持項目轉向支持重點實驗室、實驗基地、公共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建立資源共享共用、有償使用的管理運行機制,推動資源配置使用模式和綜合評估評價改革。同時,學校建立了科研項目經費預算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風險共擔機制。
通過改革創新,學校逐步建立開放、流動、協同、競爭、共享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重點通過科研分類評價機制和績效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積極引導學校科技活動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行業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著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以創新管理方式推動科技工作發展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正呈現出新趨勢,新興科學技術研究領域不斷涌現,不同學科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更加明顯,這些新的特征對科技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求高校在科技管理中,要給予新興技術、前瞻性科學研究高度重視和更大寬容,特別要關注交叉融合技術,因為這一類型技術往往孕育重大創新潛能;二是要注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有效銜接,建立全鏈條長效管理機制;三是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科技成果與經濟社會的密切結合,強化科技與經濟的對接。
北京理工大學在科技管理方式上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學校主動搭建涉及不同學科、不同研究領域的綜合性、整合性研究的科技創新平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一是學校鼓勵文理工交叉,鼓勵多學科融合與集成,針對凝練出的重大方向和問題,設立了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創新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主要側重于基礎研究的理工交叉,創新研究院主要側重于多學科交叉融合集成。
二是學校注重協同創新,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為出發點,設立協同創新中心,致力于突破學校內部以及與外部的機制體制壁壘,改變“分散、封閉、低效”的現狀,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對于國家級創新平臺,探討推進運行機制改革,為進一步鞏固優勢學科,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奠定基礎。
三是學校著力提升產學研合作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采取合作共建研究院、建立綜合性或專業性研究院等多種科技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區域產業技術研究院、校企合資公司及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通過管理方式變革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科技研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高校科技創新是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創新思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法,要真正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創新實踐,把創新發展貫穿科技活動全過程,落實到謀劃決策和工作執行過程中,從而破解科技發展難題,推進高校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