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S管理是現代企業普遍推行的企業管理文化,技工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中引入6S管理,以一體化教學場地為載體,從教學環境建設、專業文化構建以及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等方面推進技工院校內涵建設。
【關鍵詞】6S管理 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 技工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36-02
2016年我院引入借鑒現代企業6S管理文化,在全院推行6S管理項目提升校園環境,打造整潔、合理、高效的學習、生活場所。筆者認為以6S管理項目為抓手,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工作,努力建設“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具備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教學場地,力爭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進行,為學生提供體驗實際工作過程的學習條件”。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引入6S管理的意義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活動為核心和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一體化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技能、職業習慣等綜合職業能力,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6S管理是由日本企業原先的5S演變擴展而來,分別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企業的6S管理,通過營造整潔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設備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安全性能等,培育員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團隊協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行為、職業習慣與職業能力,提升員工品質。
可見,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6S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在于培育人的素養,都在于提高綜合職業能力。技工院校學習、引入和實施6S管理,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融合企業管理文化推進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企業工作崗位的需求。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引入6S管理,是技工院校與企業融合的途徑之一,不僅對接了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而且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二、制度保障、技術伴隨,推動6S管理進校園
為培養符合企業需要且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技工人才,提高教學場地的利用率、提高教學設備的使用率,增強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應采取以下措施逐步推行6S管理項目,構建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
(一)強化制度、明確責任、重在落實
在推進6S管理制度落實,組建6S推進辦,制定工作原則及規范制度,把6S工作融入學校現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中,與學校現有制度協同實施。為了6S工作能持續推進,設置管理組、督導組、巡查組、實施組、宣傳組等機構,在工作中強調“我的責任”,各項工作職責落實、明確到個人,實現“自主管理”。
(二)技術伴隨、專業指導
企業6S管理具有專業性以及嚴謹性,故聘請有6S管理體系資質的企業參與到6S管理制度的建立、樣板房的建設推進、成果的維持等各個階段,并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從而使整個建設更加專業性以及針對性。筆者認為“技術伴隨、專家指導”是整個6S建設是否高質量的保證。
(三)建樣板、樹標兵、穩步推進
以6S管理推進教學環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推進過程中,在教學場地、辦公室、學生宿舍、公共區域選取樣板室建設6S,按學期分批進行,每一學期的建設推進過程都涵蓋以上四大區域;以建設樣板室,樹立先進典型,繼而全面推廣的形式開展,從而完成整個學院的6S建設。
(四)加強6S工作宣傳
一是加強全校6S工作宣傳力量,讓校園各角落體現6S的宣傳教育。二是強化6S管理看板的宣傳作用,發揮看板在日常工作中的宣傳作用。三是融合“工匠精神”與“6S精神”有機結合的宣傳。
三、融入6S管理元素的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
在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過程中,注重通過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把企業文化元素、職業素養注入職業教育中,突出“職業規范”的特色,全方位提升教學環境的內涵建設。
(一)遵循技能人才教育規律,引6S管理入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
技工院校肩負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以“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為辦學模式,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來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一體化課程以職業活動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因此,一體化教學場地的建設,必須依據并圍繞一體化課程標準進行,營造與實際工作環境相仿的教學環境,同時將6S管理融入到一體化教學以及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中去,通過可視化管理,使學生的學習場所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實際,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
(二)6S制度進一體化教學場地,彰顯專業精神與企業文化
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增強專業環境的建設,將6S內涵、各專業前沿信息圖片、規章制度、職業規范、工作守則、道德規范等制作成宣傳板統一懸掛在教學場地墻面上,營造一體化教學場地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師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和感悟專業精神,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專業文化的熏陶,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環境中就能最大限度的體會到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文化,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際中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融入社會。
(三)圍繞職業能力,體現崗位特點,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
在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過程中,筆者探索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相結合、學習者與工作者相結合、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并融入企業6S管理內涵的學習環境,設置分區定位,對場地、設備、工具、材料等進行分類、統一標識,將場地功能、設備操作規程、注意事項等統一上墻。以《常用機床電氣控制線路檢查與維修》課程為例,教學場地設計分為四個功能區域,分別是客戶接待區、方案討論制定區、配件倉庫區、機床維修車間區。
(1)客戶接待區:用于接待客戶,向客戶展示維修方案,配有多媒體電子屏幕等。
(2)方案討論制定區配備多媒體,內配有資料檢索區,目的是打破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觀念,營造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通過計算機查找與學習相關的資料。并且采用圓形座椅擺放,更有利于開展小組教學。張貼板是可移動,輔助卡片法教學。多媒體講臺輔助于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法。各種手段融匯一體,更好的實施一體化教學。
(3)配件倉庫區:用于存放各種維修配件以及維修工具,學生在開展檢查與維修中要憑單領取。
(4)機床維修工作區是學生開展檢查與維修的主要場地,該區是放置多臺常用的車床,實現了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相一致,以此實現學習與工作的無縫對接。
而通過引入“6S”管理模式,在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中著重設備、工具、材料均三定,實行可視化管理建設。通過三定化管理可以促使實訓基地的物品擺放有序,標識清楚明朗,學生不用費時費力去尋找工量具,從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引入和實施6S現場管理,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學到專業技術,還能學會6S管理方法,形成嚴格遵守現場管理制度的良好習慣,提高了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今后的就業和工作增加籌碼。
四、技工教育一體化教學環境6S建設體會
技工院校的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不能只單純停留在“硬件”的提升,需要更多企業元素、專業文化,打造符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的內涵建設,而推行“6S”管理的學習環境內涵建設正是符合未來技工院校發展,能突出技工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能更好地培養出企業歡迎、社會認可的技能人才。
(一)一體化教學環境6S建設要因地制宜
6S管理引入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特點,根據學校的教學場地資源,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建設方案,建立6S建設的實施辦法和長效管理機制,按計劃、按步驟有序地推進、建設,盤活有限的教學資源,使師生在專業化、規范化地教學空間中學會“自主管理”,自覺遵守一體化教學場地的使用規范,在教與學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習慣、職業行為。
(二)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要關注專業文化建設
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只著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職業崗位專業技能文化的培養,在建設學習環境中,如果只著重購買設備設施,在教學上也只關注學生是否會操作設備的話,將導致學生學習與未來職業不能很好的接軌,在未來是崗位上出現“水土不服”。筆者認為,在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中要融入豐富的專業文化,同一專業群宜整體打造專業文化,使學習環境更具職業內涵,以此逐步使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更有認同感,更有利于學習職業素養的形成。
(三)一體化教學場地6S建設貴在堅持、重在落實
學習環境的“6S”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6S管理實施是一項長期地培育人才的過程,各項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個階段的部署推進,都需要自上而下的堅持與落實,需要重視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細節。
總而言之,技工教育肩負著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一體化教學場地是高素質技能人才學習成長的環境,引入6S進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營造符合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學習環境文化,能夠煥發技工教育活力,能夠喚醒學生的成長潛能,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2009]86號文件《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2]田曉卿.6S管理在職業院校實訓教學中應用探索[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02):18-21.
[3]牛永鑫.基于6S管理的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探索之路[J]. 遼寧高職學報,2015,(12):74-75+86.
[4]廖劍斌、蘇茜.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內涵建設中“6S”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實施[J],廣西教育,2016(19):175-176.
[5]黃娟.工學結合模式下T校6S管理的研究與實踐[D].湖南:湖南工業大學,2013.
[6]曲偉.推行6S現場管理 營造職教特色文化[J]. 職業,2015,(09):41-42.
[7]陳孝彬,高洪源主編.教育管理學(第三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黃建明(1984.05-),廣東省廣州市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本科,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教師,電子技術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