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生物教師設置作業應遵循的幾點原則,并提出了在作業設置環節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以期提高我國高中生物的整體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考改革標準 新政策 高中生物作業 設置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74-02
近幾年來,隨著高考新政策的出臺,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教學目標也從過去對分數的追求逐漸轉變為對學生的人文化關懷。因此,教師應密切關注新有關高考改革的政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教學與內容,實現有針對性訓練,以達到提升學生們的生物知識能力水平的教學目標。
一、高中生物作業設置原則
高中生物教師在設置作業時,應謹慎思考,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綜合性
綜合性原則是指,高中生物作業的設置除了需滿足最基本的提高學生生物知識水平的要求,還應能夠有效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客觀規律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置生物作業,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實踐創新的能力。
(二)基礎性和發展性相結合
教師在設置生物作業時,要先分別從短期和長期的角度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尊重學生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的發展規律,遵循先鞏固基礎知識,后提優發展的原則,逐步推進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溫故而知新的良好學習習慣。我們應從辯證統一的角度來看待學生與教師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三)豐富性和適度性并存
高中生物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精神作為設置作業的重要價值取向之一,想辦法通過作業內容來引導學生產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欲望,激發他們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作業的設置還要做到寓教于樂,盡可能地豐富作業內容層次,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作業的趣味性,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高中生物作業設置過程中需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提高認識,加強研究,發揮集體智慧
我校應以生物學科教研小組為基本的備課單位,深入解讀高考新政策,把握考點,研究相應的改革策略,集百家之長,改善當前高中生物作業內容單一,機械式重復訓練過度的現狀。教師們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積極地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與感悟,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共同設置出科學合理的生物作業,在訓練提升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的同時也以人文化的角度關心學生的成長發展狀況。
(二)加強針對性研究,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設置作業
目前,我校的高中生物作業在內容結構上基本上分為三個板塊,基礎訓練、拓展拔高以及合作實踐。
(1)基礎訓練模塊
該模塊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歸納概念知識點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面向班級所有學生而設置的,每個同學都可以通過預習或復習課本教材內容,找到正確答案。
例1:細胞學說揭示了( )
A.動植物細胞的區別 B.細胞為什么要產生新的細胞
C.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D.細胞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基本單位
解答:此題為典型的概念考查題,根據課本概念,不難直接得出答案選C
(2)拓展拔高模塊
該模塊在難度更上一層,這一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強調實用性方法與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研組在設置該部分內容中,要注意難度適中,側重引導,盡量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2: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質炎病毒,我們是否可以說是人工創造了生命?
分析:學生在解答這一條時,首先應該明確病毒的定義,課本內容中是這樣描述病毒的: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必須依附于活細胞才能存活,也就是說,病毒本身并沒有生命力,從而也就不存在創造了生命這種說法。
(3)合作探究模塊
該模塊中,學生會進入到較為放松的狀態,教師通過活動的方式,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答案,培養他們的實踐探究能力。
(三)因勢利導,拓展學生視野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清楚的意識到,我們設置作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鞏固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生物這門課程的自信心。一旦學生產生學科自信,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克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學習模式。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個人愛好,設置出不同層次類型的生物作業,滿足學生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拓寬他們的學科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步東軍.新一輪高考改革形勢下的高中生物作業設置和評價探討[J].現代教育.2016(01)
[2]潘繼斌;廖靜文.對新高考改革方案實施辦法的探究[J].考試研究.2015(04)
作者簡介:
袁庭飛(1991.04-),男,江蘇泰州人,任教于江蘇省姜堰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