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云
【摘要】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指出:“畢業生就業指導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畢業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高校的擴招與大學生畢業人數的驟增,使得現在的大學生出現了“就業難”的嚴重問題。本文便對如何提高獨立學院的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進行分析與介紹。
【關鍵詞】獨立院校 就業指導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48-01
高校畢業生是我國落實科教興國教育方針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獨立院校也是為了培養一批優秀的高校畢業生而存在的,那么,展開就業指導課程,幫助高校畢業生更好地就業,不僅可以降低失業率,為企業輸送人才,還可以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使其有著明確的職業奮斗目標,明確了解學校與社會的區別,從而做好“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但是現在很多獨立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并沒有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也存在很多教學弊端。比如,獨立院校的就業指導課是以教材為主的,與企業實際的人才需求產生了偏差,且沒有考慮學生的個人看法與需要,導致就業指導課形同虛設等等。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這些問題,對癥下藥。下面,筆者從聯系社會與企業、加強創設指導、展開個性化教學三個層面,討論獨立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教學策略。
一、聯系社會與企業,強化就業實踐
就業指導課本身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與工作,有著良好的職業發展開設的一門課程,如果脫離了企業社會實踐,那么這些課程就毫無實施意義。因此,獨立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必須要保證聯系社會與企業,保證大學生們接受到的就業指導是有實際價值的。我除了按照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就業知識以外,還會時時刻刻到企業中進行學習與了解。我也與一些與我校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在爭取到學校、企業的同意之后,我曾經邀請企業的經理、主管等來到我校,為學生們講述他們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樣的,他們最欣賞的員工具備什么品質與能力,便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不僅如此,我還會常常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就業需要,邀請不同崗位的企業職工到學校為他們講述一些工作實際問題,幫助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著更加準確的認識,這也是優化就業課程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很多大學生反映,他們在并未聽取企業人員的講述之前,雖然知道自己的專業是什么,但是并不知道這個專業的人才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是什么,對未來感到十分迷茫,尤其是現在學生中間還流行著“就業等于失業”這句話,他們對未來的就業毫無想法。但是,在聽過這些企業員工以及管理人員的講解之后,他們就好像是“撥云見日”,慢慢找到了自己未來工作的發展方向。
二、加強創業指導,豐富就業渠道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受到網絡資源、性格以及社會成功人士的影響,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但是,他們的創業想法是十分膚淺的,尤其是很多大學生只看到了成功人士的創業成功經歷,但是并沒有意識到創業的艱辛以及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與具備的才能。他們雖然有著創業理想,但是并不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遇到困難也總是產生“懷才不遇”的情緒。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與創業成功率,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選擇,教師可以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加入創業指導,讓大學生明確了解什么是創業、創業需要做什么、創業成功所需要具備的品質與條件是什么等等。在展開創業指導的時候,我將4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讓他們選擇一名創業成功人士,對其進行調查,或者是根據自己以及身邊的人的創業經歷進行調查。小組要盡可能調查全面,掌握這個創業者的所有成功因素,以及他們所遇到的挫折等等。在課堂上,我會專門開設一節課,讓這些大學生們展示自身的調查結果。隨后,我便會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創業的前提條件、實施條件、解決策略等多種問題,讓他們更正確的認識創業。
三、個性化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每個大學生都是十分獨特的,每個大學生也需要獲得一份適合他們的工作機會。因此,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教師要展開過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每一個都做好職業規劃,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常常會詢問學生對工作的看法,以及他們為了就業所作出的努力與準備。不僅如此,我還會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學業成績、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多個內容,這可以保證我更加全面的認識學生,以便為他們提出更加專業的就業指導意見。
總而言之,就業指導課程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課程,教師必須要練習社會與企業,保證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是與時俱進的;教師應該要增加創業指導課程,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也能夠為我國培養一批優秀的社會人才;教師要落實個性化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需要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教學,從而保證就業指導課程更符合學生的真正需要。
參考文獻:
[1]邢婷婷.獨立學院《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探討[J].商,2013(4).
[2]張楠,李祥斌.淺談獨立學院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J].企業導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