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希,周旻,楊傳印,柳志蘭
(1.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2.岳陽市疾控中心血防科,湖南 岳陽 414000)
岳陽市血吸蟲病65年流行特征及防治結果
楊晨希1,周旻2,楊傳印1,柳志蘭2
(1.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2.岳陽市疾控中心血防科,湖南 岳陽 414000)
目的 總結分析岳陽市65年血吸蟲病流行特征及趨勢,為徹底阻斷和消除血吸蟲病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1951~2015年疫情報告和調查資料,按描述流行病學調查方法綜合分析。結果 岳陽市人群年均血吸蟲感染率1951~1955年最高達20.51%,急性血吸蟲病年均發病率1961~1965年最高為達7.44/萬,年均釘螺總面積1956~1960年最高為391 751畝,通過采取控制與消除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綜合措施,2011~2015年與1956~1960年相比,本市年均釘螺總面積減少了33.12%;年均垸內釘螺面積減少了98.56%;2011~2015年與1951~1955年相比,岳陽市人群血吸蟲年均感染率下降了97.51%,人群血吸蟲年均急性發病率降到了零。結論 經過多年防治,岳陽市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已進入傳播控制及消除階段。
血吸蟲;流行;特征;預防和控制
岳陽市洞庭湖區是我國血吸蟲(又稱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最早,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本市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已從疫情高發階段,進入了傳播控制及消除階段。現將本市1951~2015 年65年間血吸蟲病流行歷史、特征及趨勢,分析總結如下。
本市位于湖南省東北部,環抱洞庭,瀕臨長江,介于東經112°10′3″至114°9′6″,北緯28°25′33″與29° 48′27″之間,下轄兩市四縣七區,總人口548萬。全市總面積15 049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境內洞庭湖面積為1 312平方公里。境內東南為山丘區,西北為洞庭湖平原,中部為環湖淺丘地帶。全市山地占14.6%,丘崗區占41.2%,平原占27%,水面占17.2%。
1.1 資料來源 本市歷年血防統計報表、專題調查報告、市縣志及岳陽年鑒。
1.2 方法 按描述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進行綜合調查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群感染及發病情況
2.1.1 人群感染及發病情況 1951~2015年的65年間,本市人群年均血吸蟲感染率最高為1951~1955年,達20.51%,隨后逐年下降,2011~2015年降到最低為0.51%。急性血吸蟲病年均發病率率最高為1961~1965年,達7.44/萬,隨后逐年下降,2011~2015年連續5年急性發病人數為零。見表1。

表1 1951~2015年岳陽市血吸蟲病人群感染及發病情況表[1-2]Table 1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 group of infection and illness in yueyang city from 1951 to 2015[1-2]
2.1.2 不同性別、年齡及職業感染情況[3]本市1989年未控制區人群抽樣調查13個村13 800人,人群平均年感染率為12.6%。不同性別人群感染率方面,男性抽查7 241人,血吸蟲感染1 260人,感染率為17.4%。女性抽查6 559人,血吸蟲感染491人,感染率為7.49%,男女之比為2.32∶1。男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54,P<0.01)。
不同年齡人群感染率方面,人群3~4歲感染率最低,為1.89%。隨后血吸蟲感染率隨年齡而上升,5~9歲為5.53%,10~14歲為8.44%,15~19歲為9.28%,20~29歲為11.72%,30~39歲為18.37%,40~49歲感染率最高,為19.77%,50歲后開始下降,為17.37%。
不同職業人群感染率方面,感染率排在前四位的是船民(40%)、漁民(30.77%)、獵民(30%)、及樵民(29.72%),其次感染率由高到低為干部(25%)、工商人員(24.8%)、農民(11.82%)、學生(7.79%),感染率最低為學前兒童(1.8%)。作為疫區傳染源,船民及漁民感染率高,活動范圍廣是排在第一、二位。雖然疫區農民抽樣感染率只有11.82%,但是疫區農民人數多,其日常放牧、打湖草、捕魚、游泳、打獵、砍蘆葦都極易感染血吸蟲,作為疫區傳染源重要性要大于船民及漁民。其他職業如樵民、獵民、工商業及干部等職業,雖然感染率較農民感染率高,但人數較農民少,作為傳染源的臨床意義也就相對小些。
2.1.3 急性血吸蟲病不同月份發病率 本市全年都有急性血吸蟲病發生,根據1971~1976年資料較全。1 752例急性血吸蟲病分月發病情況統計,1~3月處于發病低潮,占全年發病人數的0.18%。發病高峰集中在6、7、8、9及10月份,這5個月發病人數占全年發病人數的86.37%。其中發病人數最多的是9月份,占全年發病人數的29%。見表2。
2.2 動物宿主流行特征 1956~2014年的59年間,耕牛年均感染率逐年下降,最高為1961~1965年,年均感染率為26.28%,2011~2014年年均感染率降到0.84%。1956~2000年的45年間,野生動物年均感染率變動范圍不大,長期波動在13.22%~17.74%之間;牲豬、山羊及其他家畜血吸蟲年均感染率呈緩慢下降,最高為1956~1960年,年均感染率為11.95%,最低為1996~2000年,年均感染率為6.11%。比較1956~2000年的45年間耕牛、其他家畜與野生動物血吸蟲年均感染率,耕牛(16.62%)高于野生動物(15.34%),野生動物高于其他家畜(9.49%)。三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2.04,P<0.01)。見表3。
2.3 疫區變動趨勢
2.3.1 流行區域及人口變化情況 五十年代,本市血吸蟲病流行168個鄉鎮,1 611個村,流行區人口2 073 775人,流行區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0.70%[1]。2012年,本市血吸蟲病流行減少到130個鄉鎮,1 318個村,流行區人口2 286 000人,占全市總人口41.39%。流行區人口比例下降了9.31%[2]。2.3.2 垸內外釘螺面積變化情況 2011~2015年與1956~1960年相比,本市年均釘螺總面積由1 547 036畝減少到1 034 672畝,減少了33.12%;年均垸內釘螺面積由391 751畝,減少到5 629畝,減少了98.56%;年均垸內釘螺面積與年均釘螺總面積之比,由25.32%。下降到0.54%,下降了97.86%。見表4。
2.4 釘螺擴散因素
2.4.1 洪水擴散 1996年7月,本市錢糧湖鎮和團洲鄉先后潰垸,東洞庭湖水沖入垸內,水淹近2月,受災后1年調查,垸內有螺面積由2 597畝,擴大到31 473畝,擴大了12.1倍,其中錢糧湖鎮活螺平均密度由0.0004只/0.11 m2擴大到0.0009只/0.11 m2,增加了2.25倍。見表5。
2.4.2 人畜帶入 本市臨湘市路口鋪、汨羅市鄧家坊及九侖村、華容縣華容河1979年到1991年相繼成為新螺區,釘螺擴散為漁民賣魚、農民打湖草及疫區漁船進入帶入。見表6。

表2 岳陽市1 752例急性血吸蟲病分月發病情況(×10-2)[4]Table 2 The monthly incidence of 1 752 cases of acute schistosomiasisin yueyang city(×10-2)[4]

表3 1956~2014年岳陽市耕牛[1-2]、其他家畜及野生動物血吸蟲感染率情況表[5]Table 3 The cattle[1-2],other domestic animals and wildlife schistosomiasis infection rate in yueyang city from 1956 to 2014[5]

表4 1956~2015年岳陽市垸內外釘螺年均分布面積變化情況表(畝)[1-2]Table 4 The annual average distribution area of snail of the protective embankment inside and outside in yueyang city from 1956 to 2015 (mu)[1-2]
3.1 流行環節與特征
3.1.1 傳染源 本市血吸蟲傳染源為感染人群、感染家畜及感染野生哺乳動物。感染家畜中耕牛作為傳染源數量、活動范圍及每天排糞量都是排在第一位。從表3可以看到,耕牛年均感染率最高為1961~1965年達26.28%,洞庭湖區約有耕牛80萬頭,其中本市約有耕牛21萬頭,疫區農民習慣于在牧草豐富的垸外放牧,導致耕牛治愈后重復感染率居高不下,感染耕牛排出帶血吸蟲卵糞便持續感染釘螺,造成垸外感染地帶存在與不斷擴大。其次感染野生哺乳動物是本市血吸蟲自然疫源地得以存在的保存宿主。本市湖區常見野生哺乳動物傳染源有鼠、兔、貓、獾、黃鼬、刺猬等,特別是野鼠種類很多,優勢鼠種有黃胸鼠、褐家鼠、黃毛鼠、黑家鼠、黑線姬鼠及東方田鼠,前面5種均為血吸蟲中間宿主,野生哺乳動物由于數量及與人接觸的頻度,作為傳染源的臨床意義在疫情高發階段比不上前面兩類。

表5 1996年岳陽市錢糧湖及團洲潰垸受災前后螺情調查情況[6]Table 5 Snail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tective embankment collapse inqianlianlake and tuanzhouin yueyang city[6]

表6 1979~1991年岳陽市新疫區螺情調查結果[7]Table 6 Snail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in the new epidemic area in yueyang city from 1979 to 1991[7]
3.1.2 傳播途徑 血吸蟲傳播途徑涉及三個環節:一是血吸蟲蟲卵污染水源,二是釘螺存在,三是人畜接觸疫水。
(1)血吸蟲蟲卵污染水源。血吸蟲蟲卵主要通過以下途徑污染水源:一是傳染源陽性糞便在釘螺活動區的隨意排放。2011年3月湖南省寄研所抽樣調查本省洞庭湖疫區6 縣1區18個村垸外野糞陽性率,現場揀獲野糞716份,進行孵化后陽性48份,陽性率為6.70%。其中本市華容縣君山區抽查5個村,現場揀獲野糞273份,進行孵化后陽性32份,陽性率為11.36%[8]。二是疫區人畜糞便未無害化直接入水、低地糞缸被淹及湖邊洗糞具致血吸蟲卵入水。
(2)釘螺存在。本市疫區分布均為指名亞種肋殼釘螺。本市全年氣溫除1月份平均氣溫低于10℃,其他11個月平均氣溫均在10℃~29.1℃之間,均為釘螺活動期。本市洲灘濕地水位受汛期影響,夏季汛期7月份水位最高,常年平均為30.24 m,冬季枯水期1月水位最低,常年平均為20.19m,汛期與枯水期之間的平均水位是25.22 m,與湖相連的洲灘釘螺大多數圍繞這一水位線上下分布。本市釘螺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趨藏于潮濕泥土裂隙或苔草、南荻及蘆葦草根10 cm以上松泥下冬眠,2月中旬后,氣溫升高后,恢復活動。釘螺活動期可附著在漂浮物上,或隨人畜活動攜帶擴散,形成新的釘螺孳生地。從表7可見,本市新形成疫區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
(3)人畜接觸疫水。人群是否易感血吸蟲,關鍵是人群是否接觸疫水及其主動或被動接觸疫水的頻度。本市調查血吸蟲病人群普遍易感,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為多見。具體從年齡上分析,青壯年是感染高峰;從職業上分析,船民、漁民、獵民及樵民是高危人群;從人數多少分析,農民、學生是重點人群。
3.2 防治措施與過程 1951~2015年的65年間,本市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經歷了1951~1970年的疫情流行高發階段,1971~2000年的疫情下降階段,2001年到現在的疫情控制、傳播阻斷及消除階段。2008年9月,經國家驗收,本市疫區以村為單位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血吸蟲病疫情控制標準。截至2012年底,全市130個疫區鄉鎮有81個鄉鎮、947個村通過市級驗收,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其中有32個鄉鎮、280個村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具體防治措施與過程如下。
3.2.1 普查普治,人畜同步化療,控制與消除傳染源 從五十年代開始,本市就建立了專門的血防隊伍負責血吸蟲感染者與病畜的查治工作,1951~2015年累計檢查22 421 730人,查出及治療感染者1 392 066人。1956~2014年累計檢查耕牛1 969 957頭,查出及治療耕牛247 207頭。使疫區人群年均血吸蟲感染率由1951~1955年最高的20.50%,降到了2011~2015年的0.514%。耕牛年均血吸蟲感染率由1961~1965年最高的26.28%,降到了2011~2014年的0.84%。
3.2.2 治水與治蟲結合,改造環境,阻斷傳播途徑 本市疫區釘螺面積受外洪內澇影響,1958年達到了1 861 397畝,其中垸內釘螺面積618 736畝,垸內與垸外之比為33.24%。經過多年防治,2014年本市釘螺總面積減少到1 041 261畝,其中垸內釘螺面積減少到6 224畝,垸內與垸外之比下降到0.60%。2014年與1958年相比,釘螺總面積下降了44%,垸內釘螺面積下降了98.99%,垸內與垸外比例下降了98.19%。阻斷了血吸蟲傳播途徑,具體經過如下:
(1)并垸固堤、建閘排漬,堵塞河口,阻止垸外釘螺向垸內擴散。解放初期洞庭湖區有933個大小堤垸,50年代將其合并為226個,對其撇洪開渠,建閘排漬,堵塞河口。按重點堤垸、蓄洪堤垸及一般堤垸分類管理,阻止垸外釘螺利用洪水向垸內擴散。
(2)垸內圍湖堵叉、填平水溝、深耕土埋及藥物噴撒、消滅垸內釘螺。從1958年開始,対垸內有螺湖叉實行圍湖堵叉,有螺水溝實行填埋及藥物噴撒。圍堵后的湖叉,上游實行墾殖滅螺,下游建立水庫,采取養魚水淹滅螺。到九十年代末,垸內96處圍湖堵叉滅螺治理工程順利結束。
(3)垸外實行矮圍水淹、筑埂攔網養魚滅螺,減低垸外釘螺密度。70年代初,本市華容縣首先在垸外疫區建立矮圍蓄水滅螺,至1975年底,本市共推行矮圍水淹滅螺31.83萬畝。在矮圍水淹滅螺基礎上,80年代,本市推出了矮埂高網蓄水養魚滅螺,將滅螺與養魚結合,累計滅螺27 280畝。
(4)垸外開溝設置隔離帶、封洲禁牧、杜絕家畜敞放等措施降低陽性螺密度。采取健康教育及藥物預防等綜合措施,保護易感人群。
3.3 流行趨勢與展望 本市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經過65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本市血吸蟲病防治目前處在疫情控制、傳播阻斷及消除階段。在血吸蟲低感染率階段,如何最后實現傳播阻斷及消除血吸蟲病的目標,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1)消除傳染源難度加大。疫區居民及耕牛作為疫區高發病率階段的主要傳染源,通過多年的人畜同步化療,感染率已大大減少,疫區其他家畜及野生動物開始成為疫區低發病率階段的主要傳染源,其他家畜及野生動物數量多,活動范圍更廣,阻斷與消除其他家畜及野生動物傳染源,防治工作難度更大。
(2)垸外疫區繼續擴大。首先洞庭湖淤積,新的釘螺滋生地不斷形成;其次是長江流域頻發洪澇災害使釘螺隨洪水向垸內擴散;再其次是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均加速垸外疫區繼續擴大。
(3)查螺滅螺投入成本越來越高。查螺與滅螺成本越來越高,藥物滅螺對自然生態也有破壞作用,與洞庭湖濕地建設環境保護相矛盾。正因為此,2007年的全國血防工作會議,明確了血防工作將從以“滅螺為主”轉到“以控制傳染源為主”。
(4)血吸蟲病防治技術突破難度較大。七十年代WHO指定使用高效、低毒、療程短、口服有效的吡喹酮,取代了毒性大、療程長的酒石酸銻鉀治療血吸蟲病,是血吸蟲病防治史上的一個突破。另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也有明顯的殺血吸蟲作用,但遠期治愈率均沒有達到100%。目前血吸蟲病疫情控制與治療,幾乎完全依賴化學藥物吡喹酮,有效替代藥物匱乏[9]。血吸蟲保護疫苗研制工作進展緩慢,雖然感染人體的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及埃及血吸蟲全基因測序工作已經完成[10-12],血吸蟲寄生人體免疫逃避機制正在被揭示,但血吸蟲保護疫苗真正進入臨床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血吸蟲病消除監測工作有待加強。在血吸蟲病防治由控制走向消除的過度時期,“監測-響應”成為能否達到消除的關鍵措施之一[13-14]。
我國血吸蟲病監測經歷了疾病監測、流行病學監測及公共衛生監測三個階段[15],在公共衛生監測階段如何建立更加敏感、高效、可操作血吸蟲病消除監測指標,如何采用更加先進的計算機及電子信息監測技術,如何研究出更加敏感實用的多種生物病原體監測方法,均面臨挑戰。
總之,幾十年來,本市血防工作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要實現阻斷傳播,直至消滅,需要增加投入;在血吸蟲、釘螺生物學理論方面,在疫苗研制、防治診斷理論及技術方面,在血吸蟲病綜合防治方面,均需要有新突破。
[1] 岳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岳陽市志:第10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519-520,521-522,474,494-496.
[2] 岳陽年鑒編輯部.岳陽年鑒:第2001-2015卷[S].2002-2016.
[3] 衛生部地方病防治司.中國血吸蟲病流行現狀(1989年全國抽樣調查)[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308-368.
[4] 君山農場志編纂委員會.君山農場志[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305.
[5] 湖南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血防年報[S].湖南省血吸蟲防治研究所出版,1955-1957:172.
[6] 李萬軍,譚紅專,楊美霞,等,洞庭湖區潰垸前后血吸蟲病流行區螺情變化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2,4(8):837-839.
[7] 謝木生,李以義,吳昭武,等.湖南省1979-2003年血吸蟲新流行疫區疫情現狀[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7):573.
[8] 湖南省寄生蟲研究所.2011年湖南省“省部聯動防治血吸蟲病”現場工作調研報告[EB/OL].(2011-12-27)[2016-11-7]. http://www.Hnxfxx.com.
[9] Berriman M,Haas BJ,LoVerde PT,et al.The genome of the blood fluke Schistosoma mansoni[J].Nature, 2009,460(7253):352-358.
[10]Zhou Y,Zheng HJ,Chen YY,et al.The Schistosoma japonicum genome reveals features of host-parasite interplay[J].Nature,2009,460(7253):345-351.
[11]Young ND,Jex AR,Li B,et al.Whole-genomesequence of Schistosomahaematobium[J].Nat Genet,2012,44(2): 221-225.
[12]陳兵,文建凡.血吸蟲的寄生適應性研究及其應用價值[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1):87.
[13]Zhou XN,Bergquist R,Tanner M.Elimination of tropical disease through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J].Infect Dis Poverty,2013,2:1.
[14]malERA Consultative Groupon 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Surveillace.A Research Agenda for Malaria Eradication Monitoring,Evaluation,and Surveillance[J]. PLOS Medicine,2011,8(1):e1000400.
[15]許靜,楊坤,李石柱,等.我國血吸蟲病傳播控制后的監測體系[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1):2.
Schistosomiasi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 and prevention and cure results in yueyang city in the last 65 years
Yang Chen-xi1,Zhou Min2,Yang Chuan-yin1,Liu Zhi-lan2
(1.Yueyang vocation and technical college,Yueyang,Hunan,414000,China;2.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artment of yueyan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ueyang,Hunan,414000,China)
Objective Summary analysis of yueyang city the last 65 years schistosomiasi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 and trend,provide the basis for completely block and the elimination of schistosomiasis.Methods Collected epidemic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on data from 1951 to 2015,comprehens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Results The average annual schistosomiasis infection rate of up to 20.51%in 1951-1955 in Yueyang city,the an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acute schistosomiasis up to 0.0744%in 1961-1965,the average total area of snail up to 391 751 mu in 1956-1960.Take control and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block transmission way to protect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comprehensive measures,in 2011-2015 compared with 1956-1960,the average total area of snail in Yueyang decreased by 33.12%;annual average area of snail within the embankmen reduced by 98.56%;the crowd schistosomiasis annual incidence of acute dropped to zero.Conclusion After year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and eliminate in Yueyang city.
Schistosomiasis;Epidemic;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01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基金項目(20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