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健(湖南醫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保乳手術與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療效評價與分析
梁長健
(湖南醫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目的 探討保乳手術與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的療效。方法 收集診斷為乳腺癌的1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患者手術類型分為兩組:50例研究組(接受保乳手術)和50例對照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1)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對乳房美學效果的評價以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2)對兩組患者隨訪3年,對比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及生存率。結果 (1)研究組和對照組乳房美學優良率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分別為[86%、(70.2±8.2)分 vs 52%、(53.2±1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對照組和研究組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生存率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次研究認為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乳房的美觀度。
保乳手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腺癌;療效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從2001年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8名婦女中就有1人患乳腺癌[1]。據我國癌癥中心2014年公布乳腺癌發病數據顯示:全國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全國合計為42.55/10萬。因此擬收集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00例,探討保乳手術與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療效差異。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4月湖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診斷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臨床表現為乳房輕度疼痛不適,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局部皮膚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按患者手術類型分為兩組:50例研究組(接受保乳手術)和50例對照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研究組平均年齡(40.9±8.4)歲,平均乳腺癌發病時間(1.6±0.2)年,平均腫瘤長徑(1.3±0.4)cm;對照組平均年齡(41.6±7.9)歲,平均乳腺癌發病時間(1.5± 0.3)年,平均腫瘤長徑(1.2±0.2)cm。兩組患者年齡、乳腺癌發病時間、腫瘤長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保留胸大、小肌的乳房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術。
1.2.2 研究組 術前:環磷酰胺、甲氨喋呤和5-氟脲嘧啶化療,每周1次,行3次。手術切口為放射狀切口,病灶擴大切除術,切緣距腫瘤≥2 cm,切緣送冷凍切片后,若切緣陽性則擴大切除范圍至切緣陰性,改行改良根治術,腋窩行淋巴結清掃。術后:照射整個乳房,腋下淋巴結陽性者補加鎖骨上下區和內乳區放療,劑量45~50 Gy。雌激素或孕激素受體陽性者服用三苯氧胺。絕經者口服來曲唑治療,藥物治療時間為3年。
1.3 評價標準[2](1)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對乳房美學效果的評價以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2)對兩組患者隨訪3年,對比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3年生存率。
1.3.1 乳房美學效果 參考文獻標準,乳房美學效果分為優、良、差。優:雙乳對稱,雙乳頭水平差距小于2 cm;良:雙乳頭水平差距小于3 cm;差,雙乳明顯不對稱,外觀、手感差。
1.3.2 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 SF-36是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健康調查問卷,用于評價人群的生存質量。總分80分,分值與生存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將資料錄入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對乳房美學效果的評價以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乳房美學優良率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生存率對比 對照組和研究組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生存率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約占女性各種腫瘤的7%~10%。隨著鉬靶X線、人們對乳腺癌重視的提高,使得早期乳腺癌的發現率逐年提高[3]。目前保乳手術是早期乳腺癌的標準手術方法。有學者對1 5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隨訪,發現60~80%的患者術后可以達到根治術的療效,保乳組與改良組5年存活率分別為94%,92%,幾乎一致。但是無論何種手術,乳腺癌手術的最終目的是在完整切除乳腺腫瘤的同時,又不增加腫瘤復發率和轉移率[4]。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乳房美學優良率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分別為[86%、(70.2±8.2)分 vs 52%、(53.2±1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保乳手術患者對乳房的美觀度及生活質量明顯優于改良手術者。保乳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小、恢復快、乳房外觀度高,因此大幅減少患者在手術中的損傷,促進了患者術后的恢復。而且眾多學者指出保乳手術不會增加局部復發的危險,而乳腺癌術后復發的主要因素與年齡、切緣陽性率、放射、雌激素或孕激素陽性、淋巴結轉移相關[5]。因此本研究在所選患者術前術后給予積極的化療。研究指出化療能夠明顯殺傷潛在病灶的腫瘤細胞,彌補了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的不足。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對乳房美學效果的評價以及美國波士頓SF-36量表評分比較

表2 研究組和對照組乳腺癌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3年生存率對比
本次研究中對于切緣陽性的患者,改行改良根治術。有文獻報道[6]切緣陰性者5年復發率3%~4%,陽性者12%~20%。而且當乳腺腫瘤為管內癌時,發生切緣轉移后,即使給予術后放療或輔助性化療,仍不能阻止腫瘤的復發。因此目前學術界較為統一的觀點為發現切緣陽性時,應該積極尋求2次手術,以減少復發率。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乳房的美觀度。
[1] 孫慎友,吳誠義.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治療新進展[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13(5):363-366.
[2] 朱運新,龔建軍,翟新發,等.乳腺癌保乳手術38例臨床分析[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0,4(5):314-315.
[3] 王東民.從St.Gallen共識的變化思考當今乳腺癌治療的規范與個體化選擇[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2,3(3): 356-357.
[4] 黃海林,王為民,蔡清萍,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探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15(4):241-243.
[5]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263.
[6] 張紅戰.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術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 2012,18(4):58-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