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山東省菏澤市傳染病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菏澤 274000)
10天序貫療法治療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有效性研究
高陽
(山東省菏澤市傳染病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菏澤 274000)
目的 探討10天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有效性。方法 選取診治的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與常規三聯療法(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替硝唑)治療,觀察組給與10天序貫療法(前5 d: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后5天:替硝唑、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療程結束4周時Hp根治率。結果 兩組患者泛酸緩解時間、胃脹緩解時間、胃痛緩解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Hp根治率(陰性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70.00%(P<0.05)。結論10天序貫療法治療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能達到與常規三聯療法相同的緩解臨床癥狀效果,但Hp根治率10天序貫療法較常規三聯療法高。
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桿菌;序貫療法
引起胃炎發病的因素較多,與飲食習慣、基因易感性、病原菌感染等均有關,其中飲食習慣與幽門螺桿菌(Hp)是引起消化性潰瘍及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1],臨床研究發現對Hp感染的胃炎患者進行有效的Hp根治治療能明顯降低后期復發率[2],因此治療方案不僅要改善癥狀,還需以根治Hp感染為目標。目前對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標準治療方案是采用三聯療法,但是相對根治Hp的有效率在70%左右,近年來臨床上開始嘗試采用10天序貫療法進行治療,顯示能提高Hp根治率[3-4]。本研究對10天序貫療法治療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以為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8月~10月期間山東菏澤市傳染病醫院診治的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胃鏡檢查確診為淺表性胃炎,同時行Hp檢測結果未陽性。(2)均有慢性胃炎病史。(3)在近4周內無使用抗生素、鉍劑、抑酸劑等治療胃炎的藥物治療史。(4)無幽門梗阻、胃穿孔、胃出血等并發癥。(5)未合并有胃癌等惡性腫瘤。排除標準:(1)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2)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者。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24~59歲,平均(25.11±5.80)歲,病程2個月~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泛酸、胃脹、胃痛等消化道癥狀。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2~57歲,平均(36.94±5.38)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1.32±0.31)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4~59歲,平均(34.17±5.57)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1.27± 0.3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飲食,給予易消化飲食,對照組給與常規三聯療法治療:克拉霉素500 mg、埃索美拉唑20 mg、替硝唑500 mg口服,2次/d,治療10 d;觀察組給與10天序貫療法治療:阿莫西林1 000 mg、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治療5 d,后5天開始給與替硝唑500 mg、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后泛酸緩解時間、胃脹緩解時間、胃痛緩解時間,療程結束4周時Hp根治率,Hp根治采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具體方法如下:患者整粒吞服14C尿素呼氣試驗微量膠囊1粒,在休息20 min后通過一長約20 cm帶滴球的一次性輸液管向加有無水乙醇和氫氧化胺各1 mL、1%酚酞1滴的閃爍瓶內液體(CO2吸收劑)吹氣,直至瓶內液體紫紅色退盡為無色時停止吹氣,加入5 mL閃爍液,使用LKB1217型液閃計數儀(1KB1217)測定每分鐘衰變數(dpm),>200 dpm為陽性,如為陰性則為Hp根治。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泛酸緩解時間、胃脹緩解時間、胃痛緩解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緩解時間泛酸緩解時間胃脹緩解時間胃痛緩解時間觀察組(n=40)3.25±1.48 4.61±1.81 2.83±1.35對照組(n=40)3.13±1.73 4.18±1.94 2.64±1.40 t值0.33 1.03 0.62 P值>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Hp根治情況比較 觀察組Hp根治率(陰性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Hp主要寄生在胃黏膜上皮及黏膜間,是微需氧革蘭氏陰性菌,在胃黏膜細胞表面附著力較強,能引起局部細胞組織損傷,引起炎性反應,是引起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在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也極高,一般在50%左右,目前對消化性潰瘍及胃炎的治療,認為根治Hp是治療的重要環節,對Hp感染陽性患者,如不能根治Hp則后期病情容易復發,很難使得局部炎癥消退。

表2 兩組患者Hp根治情況比較
抗生素是根治Hp的主要措施,但是大多數抗生素很難穿透胃黏膜黏液層到達細菌內部,而且臨床抗生素的不規范應用也是導致Hp根治失敗的主要原因,并且還容易引起Hp對抗生素的耐藥率明顯增高,給再次治療帶來困難。目前,對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Hp根治治療方案以10天或7天三聯療法為主,相對于其他單純的應用抗酸劑、鉍劑等效果明顯增高,對Hp根治率也有所增高,但是Hp根治率在70%左右,為了增強根治效果,臨床有學者開始嘗試用14天療法、10天序貫療法等進行治療[3-6],顯示治療效果有所增強。本研究對10天序貫療法治療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應用10天序貫療法治療的觀察組與采用10天傳統三聯療法治療的對照組兩組患者泛酸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胃痛緩解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能在短期內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但是進一步分析療程結束4周時患者Hp根治率,觀察組Hp根治率(陰性率)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表明10天序貫療法治療對于提高Hp根治率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前5天應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治療,阿莫西林能作用于Hp細胞壁[7-8],增強后期應用克拉霉素治療敏感性,同時降低耐藥率的發生幾率,對減少患者細菌負荷量也是有利的,在后5天給予替硝唑、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進行治療,克拉霉素主要是作用于Hp的核酸,抑制了蛋白質合成,利于根治Hp[9-10]。
綜上所述,10天序貫療法治療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能達到與常規三聯療法相同的緩解臨床癥狀效果,但Hp根治率10天序貫療法較常規三聯療法高,因此對Hp感染型淺表性胃炎患者建議采用10天序貫療法作為首選治療方案,但是此方案也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對Hp感染的根治,如患者存在甲硝唑等藥物耐藥,要合理選擇同類耐藥性較低的藥物進行替代,力爭最大限度提高Hp根治率,起到滿意的治療療效。
[1] 王海珍,孫聰.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部疾病的相關性[J].中國腫瘤,2014,23(3):214-217.
[2] 孫麗玲.序貫療法,四聯療法及標準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療效對比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6(21):105-107.
[3] 張旭.10天序貫療法與10天,14天標準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3):55-57.
[4] 磨慶福,李岳桓.Hp感染性淺表性胃炎應用10天序貫療法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16(2):57-59.
[5] 鄭小麗,許樂.10天與14天含呋喃唑酮四聯療法補救治療幽門螺桿菌的療效比較[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23): 2786-2788.
[6] 宋靜,顧劍平,樓小萌,等.補氣托毒消癰方聯合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5,49(6):39-41.
[7] 楊棟森.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2):115-116.
[8] 徐世鄂,吳桂芽,袁潔青.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6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3,20(12): 561-562.
[9] 王燕玲.奧美拉唑聯合克拉霉素治療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0):76-77.
[10]馬武英.克拉霉素聯合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2):90-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33